王斯敏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5月17日召開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就智庫發展問題做出了專門的指示,強調“要建設一批國家亟需、特色鮮明、制度創新、引領發展的高端智庫,重點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政策研究。”同時指出:“智庫建設要把重點放在提高研究質量、推動內容創新上。要加強決策部門同智庫的信息共享和互動交流,把黨政部門政策研究同智庫對策研究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和推動智庫建設健康發展、更好發揮作用。”為智庫的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以來的這一年,是中國智庫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提升之年、關鍵之年。近一年的智庫建設與發展,成為從“智庫熱”勃然興起到“理性智庫熱”穩步上升的一個關鍵時期、轉折時期、形成時期。為盲目跟風的“智庫熱”降高溫、去虛火、撇浮沫的大幕已經拉開,只有穩住心聲、走穩步子、穩扎穩打,才能行穩致遠,實現良性可持續發展。中國智庫未來發展趨勢清晰呈現:把重點放在提高研究質量、推動內容創新上,由數量式增長轉向內涵式提升。
要有針對性地解決以下問題:智庫概念不清、邊界不明,“貼牌”“拼盤”“泛化、虛化”跡象明顯;智庫內部治理機制不健全、外部治理體系不接軌,缺乏專業性、規范性、制度化;智庫成果質量不高、低端重復、與現實脫節甚至滯后于現實發展;各類智庫主體發展不均衡、體系不健全,智庫之間仍沒有形成足夠合力。
在此整體形勢下,地方智庫如何建設、怎樣發展、何以在中國智庫的大部隊里“獨樹一幟、別具一格、凸顯特色”?
在實用功能上,堅定立足地方定位、緊密對接地方現實、充分發揮地方特色、有效紓解地方難題、前瞻指引地方發展,必須有直接針對自己所在區域的貼近性、現實性、服務性。要讓地方決策層隨時“想得起、用得上、信得過”。當然,地方智庫的研究視野也不應是狹窄的,只是對“聚光”效應的要求更加凸顯。所以,地方智庫的研究中,應既有戰術性研究又有戰略性研究,既有短平快的對策研究也有長期性預測性的深入研究,既有以一地一事為目標的規劃研究,也有大視野多參照物的比較性研究。同樣,對于理想的地方智庫而言,創新也是非常重要的。這里既包含功能創新,也包括組織形式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研究方法創新等許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