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松飛++金雄杰++趙俊平++張晨耀++彭頁

[摘要]目的 探討回饋教學法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及復發率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6年1~6月我院門診病例中單節段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80例,以計算機分層隨機方法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常規健康宣教,觀察組采用回饋教學方法,比較兩組鍛煉依從性及復發率。結果 觀察組的依從性優秀率(75.00%)高于對照組(25.00%),復發率(7.50%)低于對照組(42.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回饋教學法有利于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腰背肌功能鍛煉的依從性,降低復發率,是一種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
[關鍵詞]回饋教學法;腰椎間盤突出癥;鍛煉依從性;復發率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6(b)-0163-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feedback teaching method on the exercise compliance and recurrence rate in patients with protrasion of the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i.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protrasion of the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i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computer program,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feedback teaching method.The exercise compliance and recurrence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exercise complianc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75.00%)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5.00%),the recurrence rate (7.50%)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42.50%),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Feedback teaching method shows positive effects in enhancing compliance for the lumbar disc herniation patient on training back muscles and reducing the recurrence rate.Feedback teaching method is an effective health education method.
[Key words]Feedback teaching method;Lumbar disc herniation;Exercise compliance;Recurrence rate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診療中常見的骨科疾病[1-2],是由于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突出刺激和壓迫馬尾神經或神經根所引起的一種綜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3]。主要表現為腰痛、坐骨神經痛、活動受限等,嚴重者喪失勞動能力[4-5]。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原因既有內因也有外因,內因主要是腰椎退行性變[6]。60%~80%的患者通過非手術治療后可緩解或治愈[7-9]。有研究顯示,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腰背肌功能鍛煉,進而增強腰背肌的力量,防止肌肉萎縮和加強脊柱部位的穩定性,對治療和預防復發有較大作用[10]。然而,當患者沒有意識到腰背肌功能鍛煉的重要性或鍛煉方法掌握不熟練時,鍛煉的依從性往往較低。目前,國外對于患者的健康教育已廣泛采用回饋教學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1-13]。本研究將回饋教學法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腰背肌功能鍛煉的指導中,在提高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和降低復發率方面,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6月我院門診病例中單節段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80例,分為兩組,每組40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30~60歲,平均(37.9±5.8)歲;初中及以下學歷6例,初中以上學歷34例;病變節段腰4~5有23例,腰5~骶1有17例。觀察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31~59歲,平均(39.3±6.1)歲;初中及以下學歷7例,初中以上學歷33例;病變節段腰4~5有21 例,腰5~骶1有19例。80例患者均經腰椎CT或MRI顯示為單節段腰椎間盤突出癥,突出節段為腰4~5或腰5~骶1椎間盤。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通過,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參與。
1.1.1隨機方法 采用計算機分層隨機方法分為兩組,每組40例,并進行編號。
1.1.2分配隱藏 采用信封分配方案。將寫有數字編號的卡片裝入信封,由教育者進行拆封并給予相應的宣教。
1.1.3盲法 本方案采用雙盲法,應用計算機軟件SPSS生成隨機序列,制作卡片封入信封,由專職宣教人員進行宣教。
1.2診斷標準
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參照第3版《實用骨科學》[14]制定:①出現腰痛或下肢的坐骨神經痛,疼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試驗為陽性;②腰椎棘突旁有明顯的壓痛點,伴有小腿或足部放射痛;③伸拇趾肌力減弱,小腿前外側或小腿后外側的感覺減退,跟腱及脛后肌腱反射減弱;④X線片未見其他腰椎病變的存在;⑤CT、MRI檢查結果與患者的臨床表現一致。
1.3納入標準
①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②患者年齡30~60歲;③初次發作,病程<3個月;④經CT或MRI確診。
1.4排除標準
①腰椎有破壞性改變;②妊娠;③認知異常;④年老體弱;⑤患有嚴重心血管系統疾病;⑥有必須進行手術治療的指征;⑦其他嚴重內、外科疾患,不能進行功能鍛煉者。
1.5脫落標準
①研究對象拒絕繼續參與試驗;②發生嚴重意外事件,如必須手術的指征、心腦血管意外、癱瘓、其他可以導致研究對象無法繼續治療的臨床事件;③研究對象因故無法繼續參與研究的。
1.6干預措施
兩組患者均經同一名骨科主治醫師給予推拿治療2周。對照組由門診護士給予常規健康教育,如用藥注意事項指導、飲食起居、功能鍛煉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由1名學習并掌握回饋教學方法的研究者承擔。根據患者對健康教育的理解程度,注重對腰背肌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及動作技巧等方面的指導,具體內容如下。①傳遞信息。研究者與患者充分溝通,講解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機理及其易反復發作的原因、說明堅持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向患者詳細講解和演示腰背肌功能鍛煉的內容,包括:臥位直腿抬高、交叉蹬腿、五點支撐、燕飛等,并告知患者每項訓練的作用和意義。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鍛煉,2次/d,10~15 min/次。②復述信息。研究者根據傳遞的健康教育內容,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地提問,讓患者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或演示腰背肌功能鍛煉的方法。提問時教育者語氣要溫和,營造輕松愉快的交流氛圍,促使患者積極主動的學習并掌握功能鍛煉動作要領。③評價效果。研究者對患者復述或演示的腰背肌功能鍛煉的方法進行評價,評估患者對健康教育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直至患者復述或演示準確、全面則健康教育結束。
1.7觀察指標
兩組分別成立QQ群,命名為健康教育群和回饋教學群,由每組的教育者負責管理,均于健康教育后第1、2、3、6個月了解患者的腰背肌功能鍛煉情況和病情變化情況,并于第6個月進行總結分析,依從性指標依據患者每日堅持自我功能鍛煉的次數及時間進行評定。優秀:2次/d,10~15 min/次;良好:1次/d,10~15 min/次;差:未鍛煉。復發指標參照《腰椎疾患治療成績評分表》[15],去掉“膀胱功能”一項,總分最高為29分,得分越高,腰椎功能越好[16]。分別于患者治療前,健康教育后第1、2、3、6個月進行評分,最終以第6個月時分值與治療前相同或降低為復發。
1.8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9脫落的處理
脫落人員單獨列表,并進行電話隨訪、網絡隨訪或邀約隨訪,如實記錄。
2結果
2.1兩組患者依從性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依從性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復發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有3例復發,復發率為7.50%;對照組患者中有17例復發,復發率為42.50%,觀察組患者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以腰4~5、腰5~骶1椎間盤發病率最高[17],最常見的癥狀是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18]。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方法有很多,臨床療效也不錯。但由于患者依從性差,未繼續堅持或忽視有效的腰背肌功能鍛煉,復發率較高,遷延反復,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此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依從性優于對照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患者腰背肌功能鍛煉的依從性越高,疾病復發率越低,提示回饋教學法健康教育顯著提高了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腰背肌功能鍛煉的依從性,并能降低依從性良好的患者的復發率。因為常規健康教育是灌輸式的單向信息傳遞模式,對患者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信息沒有及時進行評價和反饋。而且有研究[19]顯示,部分患者會馬上忘記40%~80%教育信息,記住信息中可能有一半是錯誤的。本研究采用計算機分層隨機和分配隱藏方法進行分組,給予相同的治療,通過多種隨訪方式相結合的方法,兩組均無脫落,全部納入結果。兩組僅在健康教育方法上存在差異,觀察組引入回饋教學法。回饋教學是一種雙向信息傳遞模式,通過傳遞信息、復述信息、評價效果3個步驟使患者能夠準確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教育內容。回饋教學法有利于提高患者對護士的信任度,增強患者康復的自信心,激發患者積極主動地進行功能鍛煉。本研究結果顯示,回饋教學法使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腰背肌功能鍛煉依從性優秀率達75.00%,顯著高于常規健康教育組,且使復發率降低為7.50%。黃麗等[20]研究也顯示,回饋教學能有效提高食管癌手術患者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并降低術后肺炎發生率。由此可見,回饋教學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但本研究樣本量少,而且隨訪時間短,需要進一步進行大樣本、長時間的效果觀察。本研究認為回饋教學法可以應用到多種疾病的健康教育過程中,需要更多的研究人員參與進來,從而將回饋教學法更廣泛地應用于患者的健康教育中,來進一步觀察其效果。同時,也能進一步提高我國的護理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志毅,溫元強,陳立,等.椎間孔神經阻滯配合三維牽 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60 例[J].四川醫學,2014,35(10):1355-1356.
[2]雷金生.椎間盤髓核切吸術聯合經皮穿刺臭氧氧化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河北醫學,2015,21(4):558-560.
[3]劉沛珍,張瑞英,黃嘉,等.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后殘余腰腿痛病人實施運動療法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4,28(6B):2015-2016.
[4]Grava ALDS,Ferrari LF,Defino HLA.Cytokine inhibition and time-related influence of inflammatory stimuli on the hyperalgesia induced by the nucleus pulposus[J].Eur Spine J,2012,21(3):537-545.
[5]李育剛.腰椎間盤突出患者血清疼痛物質及炎性應激指 標的變化研究[J].中國骨與關節外科,2014,7(6):472-474.
[6]李樂之,路潛.外科護理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730.
[7]銀和平,李樹文,杜志才,等.經皮穿刺切吸與臭氧射頻組合應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4,29(7):672-673.
[8]王斌,曾忠友,韓建福.腰椎間融合單側及雙側內固定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對比研究[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2,20(23):2140-2144.
[9]Bai YB,Xu L,Xi JC,et al.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by discography and percutaneou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J].Zhonghua Yi Xue Za Zhi,2012,92(47):3350-3353.
[10]張艷玲,呂麗杰,張鑒栩.增強腰背肌臀大肌功能練習輔助治療腰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11,32(31):6576-6577.
[11]Wilson FL,Baker LM,Nordstrom CK,et al.Using the teach-back and orem′s self care deficit nursing theory to increase childhood immunization communication among low-income mothers[J].Issues Compr Pediatr Nurs,2008,31(1):7-22.
[12]Kornburger C,Gibson C,Sadowski S,et al.Using“teach-back”to promote a safe transition from hospital to home: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discharge process[J].J Pediatr Nurs,2013,28(3):282-291.
[13]Peter D,Robinson P,Jordan M,et al.Reducing readmissions using teach-back: enhancing patient and family education[J].J Nurs Adm,2015,45(1):35-42.
[14]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塊.實用骨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1.
[15]余維豪,霍速.介紹一種腰椎功能評定方法[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1998,13(5):214-215.
[16]雷鳴,黃錦軍,林桂權.三通推拿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針灸,2011,31(3):255.
[17]黃正德,高越,丁德光.丹參多酚酸鹽聯合針灸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J].湖北中醫雜志,2014,36(10):58-59.
[18]Stagni S,De SF,Cirillo L,et al.A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DiscoGelR chemonucleolysis in patients unresponsive to chemonucleolysis with oxygen-ozone[J].Interv Neuroradiol,2012,18(1):97-104.
[19]White M,Garbez R,Carroll M,et al.Is“Teach back”associated with knowledge retention and hospital readmission in hospitalized heart failure patients?[J].J Cardiovasc Nurs,2013,28(2):137-146.
[20]黃麗,王曉霞,張娟.回饋教學對食管癌開胸手術患者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1):26-28.
(收稿日期:2017-04-25 本文編輯:馬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