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宗偉
摘 要:電能是現代社會最為常見也是最為重要能源之一,電力企業承擔著電能供應的重要職責,在提供供電服務的同時,實現自身的經濟效益。電能計費的公正合理涉及到電力企業與用戶的經濟利益,提高電能計量的正確性與收費的合理性,對電力企業與用戶雙方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針對電能計量誤差有關問題進行探討, 深入分析了電能計量誤差產生的原因,并對改進措施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電能計量;誤差分析;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TM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2-0133-01
1 引言
電力企業通過電能計量裝置實現電能的計量,通過電力計量的方式給用戶提供詳細準確的用電信息,。近些年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各行業與居民對電量的需求量急速增加,電能計量裝置的精準性影響到供用電雙方的經濟利益,因此加強對電能計量誤差原因分析及改進措施的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 電能計量裝置運行誤差分析
2.1 安裝不規范
此問題也是電力系統中電能計量表出現誤差的最基本的一個問題,安裝電能計量表前,選擇配電表時未對互感器的合成誤差進行考慮,導致計量表安裝后檢測不合理,使得這些裝置在投入使用時影響到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
2.2 現場檢驗工作不嚴謹
未能夠按照一定的執行標準對電能表的周期進行檢驗,且未能夠及時對電能計量表中各項產品的質量、運行的狀態以及二次負荷發生變化的情況進行審查,且未審核好電能表中對接線以及容量的變化,使得存在問題的計量表依舊在使用,極大地增加了計量表的風險。
2.3 互感器合成誤差
所謂的互感器合成主要包括電流互感器和電壓互感器這兩種互感裝置的合成。要想全面保證在進行電能計量過程中涉及數據的準確性,就需要通過合理的方法減少這兩項裝置中存在的誤差,另外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保證這兩項裝置的合成方法能夠符合相應要求,有效減少誤差的產生。
2.4 用戶負荷的影響
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區域用電量突然增大,不同的用電高峰期對電能的需求也不同,當電能流量增加時,就會導致滿負荷用最,使區域電流出現較大波動,一些負荷電流長期處在CT額定一次電流的30%以下,這種情況,往往導致電能表出現計量誤差現象。
3 提高電能計量準確度的措施
3.1 正確使用計量方式
針對一般的動力用戶或綜合配電變壓器的低壓出口用戶,可采取三相四線的Y型接線電能計量方式;針對純動力負荷用戶或者排灌、加工用戶,可采取三相三線的V型電能計量方式;對農村的綜合配點變壓器低壓出口用戶,可采取三塊單相的電能計量方式。上述的這些電能計量方式不僅操作簡單,且校驗也比較方便,即使其某一相電能表出現故障,其他電能表也不會受到影響,仍舊可繼續工作。
3.2 規范安裝電能計量裝置
安裝裝置前,要對電能計量表的安裝條例進行充分的了解,要對安裝現場進行充分的勘察,并根據行業設計的標準,對表箱表計的安裝位置進行規范,保持安裝環境的清潔,做好防塵以及防水工作。做好電能表的測試以及調試工作,安裝電能表后,做好電能計量表的測試工作,一旦發現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改正,確保電能計量表安裝得更為有效和可靠。
3.3 提升現場檢驗水平
電能計量裝置在首次投入使用后要做好相應的檢驗工作,以保證其能夠運行的更為穩定。檢驗電能計量裝置時所使用到的儀器表要標準,對電能表以及互感器的實際情況進行檢驗后,正確的進行二次回路的接線,并檢查好電能計量裝置的實際運行狀況下計量的基本性能,并嚴格執行相關的規程標準,做好現場的校驗工作,檢驗工程完成后則需要將檢驗工作照傳至系統,進行存檔,便于后期開展相關的用電檢查工作。
3.4 減小二次回路壓降
一次電流額定的情況下,通常需要降低負荷電流控制在30%-60%額定電流范圍內,確保額定二次電壓能夠滿足于相關需求,切實提升電能計量的準確性。在具體的設置過程中,一般為了較好提升其計量準確性效果,導線的橫截面應該保證大于2.5mm2,減少二次回路電阻,或是縮減線路長度來達到相應的運行效果,其和增加導線的橫截面積具備著相類似的作用效果。
3.5 提高技術人員綜合素質
結合當前電能計量工作中出現的一些誤差問題來說,還和計量工作人員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未來相關工作中,切實針對電能計量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和指導,提升其綜合素質和能力,保障其能夠較好勝任自身相關工作。與此同時,可以構建完善的制度來約束技術人員的工作,采用獎懲方式來提升其工作的積極性和可靠性。
4 結語
電能計費關系到電力企業和用戶的經濟利益,電能計量的精準程度對于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和電力事業的健康發展都有著重要影響。電能計量誤差影響因素很多,電力企業必須嚴格執行相關規范,深入分析誤差產生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將計量誤差控制在允許范圍內,保證計費合理,維護電力企業和用戶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徐登偉.電能計量工作手冊[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2.
[2]楊德超,楊旭,李釗,等.電能計量裝置計量準確性影響因素分析[J].智能電網,2015,(2):157-163.
[3]李向陽.電能計量誤差及電能計費分析[J].電子測試,2013,(2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