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夏海生+孫善教+巫鵬云+陳永田
摘 要:該研究于2016年開展了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等藥劑防治花椰菜、甜菜夜蛾田間試驗,結果表明: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0.6kg/hm2對花椰菜甜菜夜蛾藥后3、5、15d防治效果分別達91.57%、94.83%、92.66%,防效最佳,且對花椰菜安全。
關鍵詞:四氯蟲酰胺;防治;甜菜夜蛾;試驗
中圖分類號 S4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3-0080-01
鳩江區白茆鎮是重要的蔬菜產區,蔬菜種類多,其中花椰菜占有一定種植的面積,花椰菜生育期間的害蟲種類多,防治難度大。為了更好地指導農戶防治害蟲,鳩江區白茆鎮農業服務中心和無為縣植保站于2016年9—10月份在鳩江區白茆鎮新園村開展了四氯蟲酰胺等藥劑對花椰菜害蟲的防治效果試驗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概況 試驗安排在鳩江區白茆鎮新園村二十隊劉永貴田,品種為西蘭花(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品種),面積0.18hm2。施藥時西蘭花處于苗后7~8葉期,土壤肥力水平高,長勢良好。西蘭花的主要害蟲有甜菜夜蛾、斜紋夜蛾、小菜蛾、菜青蟲等,其中甜菜夜蛾占91.9%,絕大多數為1~4齡幼蟲,發生較重。
1.2 藥劑處理 試驗共設4個處理,分別為:A: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沈陽科創化學品有限公司生產并提供)0.45kg/hm2;B: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0.6kg/hm2;C:5%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美國杜邦公司生產,市購)0.675kg/1hm2(處理編號C);D:清水對照。
1.3 施藥后天氣情況 試驗設3次重復,每個藥劑處理面積為0.015hm2,各處理采用3WBD-16B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均勻噴霧,施藥液量450kg/hm2,2016年9月22日下午施藥,藥后4d內晴到多云。
1.4 試驗方法 施藥后3、5、15d調查各處理的安全性。試驗采用對角線3點取樣定點定株進行調查,每處理取3點,每點固定20株,于施藥前調查蟲口基數,施藥后3、5、15d各調查一次殘存活蟲數,然后按下列公式計算各處理的蟲口減退率和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如下:
蟲口減退率(%)=(處理區藥前蟲數-處理區藥后蟲數)/處理區藥前蟲數×100;
防治效果(%)=(處理區蟲口減退率-空白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00-空白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安全性 藥后3、5、15d調查,各藥劑處理過的花椰菜生長正常,沒有出現卷葉、心葉發黃、扭曲等異常反應,證明3種藥劑處理對花椰菜都很安全。
2.2 防治效果 試驗結果表明,3種藥劑處理對甜菜夜蛾、斜紋夜蛾、菜青蟲的總體防治效果差異大,以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0.6kg/hm2效果最好,藥后5d達94.83%,其次為四氯蟲酰胺懸浮劑0.45kg/hm2,藥后5d為75.00%,藥后3、5d防治效果呈上升趨勢,藥后5、15d防治效果呈下降趨勢,但仍以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0.6kg/hm2效果最好,藥后15d防效為92.66%(表1)。
3 結論與討論
由本次試驗可知,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0.6kg/hm2藥后3、5、15d對甜菜夜蛾、斜紋夜蛾、小菜蛾、菜青蟲的混合種群的防治效果都是最好的。
從安全有效的角度考慮,10%四氯蟲酰胺防治適期應提前到初孵幼蟲高峰期,即1~2齡,劑量以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0.6kg/hm2為宜,施藥液450kg/hm2。為了延緩甜菜夜蛾等害蟲的抗藥性,要交替使用不同的藥劑,要多篩選一批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藥劑,我們將在下一次試驗中研究。此外,由于甜菜夜蛾等害蟲對藥劑容易產生抗藥性,今后要不斷監測甜菜夜蛾等害蟲抗性水平,為科學指導提供理論數據。
參考文獻
[1]安國棟,耿鵬,胡美英,等.6%阿維菌素·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防治甘藍甜菜夜蛾田間試驗[J].湖北農業科學,2012,10:2004-2005.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