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奇
2017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騰訊CEO馬化騰在提案《關于加強未成年人健康上網保護體系建設的建議》中指出,保護未成年人健康上網,需要家長、學校、相關部門與互聯網企業共同行動,相互配合。
上述言論,有人解讀為企業為逃避社會責任在“甩鍋”,或可被視作游戲開發和運營機構希望當電子游戲遇到“未成年保護”時,不至于再次陷入道德審判的泥潭,背上“荼毒青少年”罪名的無奈心態。
游戲設計者和推廣者,當然應該帶著問題意識,帶著對未成年人的關懷意識,帶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同情同理心去開發產品。但其他人有無需要反思的地方?
比如,孩子在想什么、玩什么、關注什么,家長知道多少?除了游戲和升學,孩子的情緒疏導和人格教育,家長重視了嗎?身患“手機依賴癥”的家長是否帶著問題意識和對未成年人的關懷意識管理手機支付密碼,教孩子正確使用手機呢?
把游戲和學習完全對立,本質上是一種錯誤的教育觀。好的游戲包含了教育的種種可能,完全可以成為教育過程中的有效手段。而未成年人如何掌控、管理自己的行為,如何讓學習和游戲相得益彰,與家長和老師的引領、指導不無關系。不能因為未成年人行為不當,就一味地指責游戲開發商,甚至呼吁消滅游戲。
《王者榮耀》并不是一款不能批評的游戲。例如,網上有人指其篡改歷史,易引起玩家知識混淆——我想,這些都是可以討論的問題——它們關乎游戲的質量高低,但無關強加的某些道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