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林
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隨著社會認同度的提高,越來越多離異或喪偶的老年人選擇通過再婚重新組建家庭。然而,老年人再婚后的離婚率居高不下,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部分男方因子女不在身邊,希望身邊有人能隨時照顧自己,但這并非出于情感需要而選擇伴侶,更多是想找保姆式的老伴,而女方則更多需要經濟依靠。基于“資源交換”的心理,雙方很容易一拍即合,但因感情基礎極不穩固,“閃婚閃離”就很常見。
第二,雙方各自的子女大多更關注自己父親或母親的需求,擔心自己和老人吃虧,無法構建穩定的親情關系,加速老人本就不穩定的婚姻瓦解。
第三,為某種利益而結婚。一線城市房價高企,有些老人為獲得更多拆遷款,臨時找人“閃婚”,這種為了經濟利益而達成的婚姻毫無感情基礎可言,目的實現后必定走向解體。
第四,老年人突發疾病的幾率非常高,一旦一方在婚后不久突發重病,另一方很可能因為負擔太重或因年事已高無力關照,最終還是只能由生病老人的子女照顧。這時,再婚不但沒有達到最初“與子偕老”的目的,還會牽扯到日后遺產繼承等問題,子女往往會提議老人盡快離婚,或者從一開始就會基于此反對老人再婚。
老年人“閃婚閃離”現象極為普遍。而結婚容易,離婚卻不一定容易。有再婚想法的老年人,最好在婚前加強對性格、家庭情況和生活習慣等的了解,避免沖動結婚又匆匆離婚的情況發生。
為避免子女因老人財產發生糾紛,建議再婚雙方于婚前進行財產約定或公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