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波
現實生活中,很多為人子女者出于財產、贍養等問題反對老人再婚,后者迫于無奈選擇“非婚同居”。
出乎很多再婚老人和子女意料的是,因為沒有婚姻法保護,“非婚同居”會遭遇更多法律問題。“非婚同居”期間的收入、出資、繼承等細節若處理不好,很容易造成糾紛。
老人共同居住生活前,應首先對財產作一個明確的約定。不違背法律強制性規定,不存在欺詐、脅迫、損害第三人利益,真實意思表示的約定,是受法律保護的。約定大于法定,有約定的按照約定的契約執行。
具體的約定內容包括,同居期間誰取得的歸誰所有;因個人人身關系取得的,比如各自繼承、贈與、保險、轉業費等與人身密切相關的歸各自所有;同居期間共同出資購置的財產,比如房子、車、家具家電等,可以選擇登記是誰的名字歸誰所有,最好明確約定共有,這樣一旦出現財產分割時,獲得財產一方給另一方平均同等價值的經濟補償;明確財產清單,個人所有或共有權屬不明的原則上推定為共有財產,均分;鑒于老人“非婚同居”的特殊性,可特別約定,承擔較多家事勞動,對老伴日常照顧比較多的,生病期間、身體不適期間在照顧和護理等方面付出較多的,對雙方家庭付出較多的可以在財產分割時多分、給予關照等。
而在繼承問題上,建議生前簽訂遺贈撫養協議,協議中約定附條件,在條件成熟時贈與財產,來實現雙方之間的財產轉移、獲取。
也就是說,在“非婚同居”開始前,雙方老人及子女最好坐下來一起擬定相關協議,保護合法權益。這一切,其實比領結婚證復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