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淼
根據住建部規劃,自7月1日起,全國所有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將按照《全國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業務操作規程》的要求,通過平臺辦理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業務。“賬隨人走、錢隨賬走”,預計這一舉措的受益群體將超過1.3億人。
這項政策的最大利好是降低了人才流動的行政成本。對于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而言,工作和生活地點會隨著機遇和選擇而不停變化。換一個城市工作時,整套社保福利的遷移,在過去是件頗麻煩的事情。
有的年輕人曾提出過疑問:交公積金有意義嗎?如果過兩年換一份工作,離開所在城市,那不就白交了嗎?我當然會告訴他們,公積金可以隨著人員的遷徙而轉移,只是程序相對麻煩。
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平臺未建成前,如果你從蘇州企業跳槽到廣州,需親自到現供職企業所在地的社保單位,提交申請,當地社保單位再向原工作地調檔轉移公積金,約三個月后,現工作單位收到回復函,個人公積金才算轉移完畢。
面對繁瑣程序,一些年輕人會選擇放棄轉移。他們的想法是,反正公積金賬戶里錢也不多,省得麻煩。到需使用公積金貸款買房時,才想起“我之前工作過的四五個單位好像都交過公積金,能不能把它們轉到一起?”這時,處理起來就更麻煩了。
目前,有數十個城市已接入全國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平臺。當然,如果轉入地和轉出地都未接入平臺,或者其中之一未接入,暫還不能通過平臺辦理轉移接續業務。
但毫無疑問,平臺的建立減少了企業和員工的辦事成本,也為年輕人更好地累積了工作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