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婷
河南藝術職業學院,河南鄭州 450000
摘 要 近年來,基于新媒體語境下衍生出輿論的新形式,這些新輿論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隨著網絡輿論的興起,搭建了群眾與政府溝通的橋梁,這對政府工作的監督起到了良好作用。然而在新媒體語境下,很多負面輿論和謠言對政府工作產生了巨大影響。所以說,如何利用輿論傳播正能量,健全網絡輿論管理模式,是如今政府工作重點,政府只有掌握輿論主動權,才能讓輿論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 新媒體;輿論;語境;管理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9-0025-02
新媒體是當今互聯網時代重要體現者,已經廣泛應用于人們生活之中,為此,新媒體為社會輿論提供了最好的傳播途徑和載體,突破了傳統局限性。新媒體作為新社會媒介生態和語境的創造者,也為其管理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如何在新媒體作用下,正確引導輿論方向,已經成為社會管理中一項最大難題。
1 新媒體語境下網絡輿論的異化
1.1 形成過程快
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文化已經成為一種大眾文化,由于網絡世界的虛擬,很多人和事不能面對面去感受,這就會導致人們對事物的理解缺乏深度思考和真實感受,外加網絡文化消費的逐漸加快,使得人們對事物的理解更加局限在外表,并愈發顯現出粗放和不合理。現在人們在生活中會接收到很多信息,有些人總是不在乎信息是否真實,看完之后隨即轉發,即使有時會有自己的想法,也不過是一時的,不假思索的,沒有任何科學依據。新媒體的傳播屬于斷裂式,能將信息傳遞速度擴大的最快,以保證消息及時性,也正是由于這種優勢,新媒體才得以在傳統網絡模式中脫穎而出,實現了從信息采集到發布,再到傳播,賦予了網絡消息最強的靈活性和速度性[1]。
后來移動網絡平臺的出現,讓新媒體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全民普及,微博微信等社交軟件為新媒體的轉播提供了新方式,更快地將信息進行匯聚和傳播,也為網絡輿論增加了載體,促進了輿論傳播。新媒體一定程度上也改變了輿論的轉播形式,之前的輿論基本上都是以純文字形式,會影響人們對信息閱讀的興趣,現在輿論傳播可以通過這個形式,比如圖片,視頻等,多種多樣的形式讓群眾們閱讀興趣提升,內容也更豐富,激發了人們對輿論傳播的熱情??傊?,新媒體的加入,對輿論的傳播速度和形成速度都起到了很強促進作用。
1.2 態度消極
網絡文化之所以能夠迅速發展,是因為網絡本身具有非常大的娛樂特性,新媒體的加入,將這種娛樂性推向了新的高度。在這其中,新媒體反映出了人民群眾對大眾文化追求娛樂性,在這種心態影響下,新媒體也被世人作為一種娛樂消遣工具,即使有些信息摻雜著比較專業知識或者政治傾向,大多數人也會用一種娛樂的眼光去看待相關問題,這也是引發出大量社會人消極態度。在新媒體終端形式傳播當中,人們在生活之余的使用方式,以及適用場所都出現了很多非正常的使用方式和發法,從而導致了人們對其中傳達信息產生了不一樣的看法,有些人能看得出其中道理,而有些人對網絡輿論產生消極態度,不愿參與較為正式的信息傳播當中。在強烈的娛樂氛圍當中,人們越來越不在意對信息內容進行判斷,那些原本擁有的社會責任感,已經隨著網絡文化的娛樂性消費,漸漸融于整個網絡當中[2]。
1.3 輿論傳播方向多變
在新媒體語境下,人民多為輿論參與的主體,任何情況下都想要彰顯自己的個性,而在網絡中人們可以進行各種思想的表達,沒有外力進行約束。由于每個人思想素質都有所差距,使對事件觀察的角度也不同,很多人為了追求個性并獲得更多人的認同,所傳達的言論甚至已經脫離了原有輿論含義,從而導致了新媒體環境下輿論多變性的產生。對于新媒體本身來講,具有很多限制,不能控制輿論傳播方向,這也推動了輿論朝著多方向發展。還有就是新媒體語境下信息的轉播,就有一定不完整性,我們都知道,在終端信息傳播上,涉及到數據大小問題,新媒體為了信息具有實效性,會保證信息內容占有的數據達到最小化,以增加傳播速度,這就導致很多信息在表述過程中存在不完整性,使人們看到的信息也屬于碎片信息,不能完成描述事件的起因和發展過程。不同人看到這碎片信息感受不然是不一樣的,會引發群眾對事件一系列猜想,這也是導致輿論多變的一個重要原因。生活中每個人都可以對輿論有自己的觀點和評論,一旦觸發到了一些人民群眾的底線,則反映的激烈程度絕對會大于顯示表現。所以說,目前網絡輿論已經到了非理性表達狀態,更加促使輿論的變化。
2 新媒體語境下輿論對社會的沖擊
2.1 網絡輿論難辨真假
對于傳統媒體來說,其輿論基本都具有正確性,原因就是輿論內容很好梳理,表述過程也很直接清晰。但在新媒體環境中,輿論的真假變得很模糊,新媒體在傳播過程中,首先也是采用公開發布的方式,之后在傳播過程中進行網絡自濾,本身在輿論傳播中網絡自慮可以起到很好效果,但是由于社會管理功能的滯后,令網絡自慮能力下降很嚴重,這也對輿論的真實性判斷造成影響。在新媒體的影響下,人們通過微信等工具建立了自己更大的社交網絡群體,在這其中也有很多普通人吸引了人們注意,這些普通人會選取一部分輿論,進行個人情感渲染,在自己社交網絡上開始做大規模動員,這其中并不缺乏志同道合份子,讓這種加了個人情感色彩的網絡輿論繼續傳播,在這種風氣帶動下,往往有不同看法的人也會保留。在此類信息中如果涉及到較為敏感話題,就會對社會發展制造沖擊,帶來嚴重的后果[3]。
2.2 提高社會風險事故的爆發率
隨著新媒體制造出了大眾文化,因此成為社會民眾首選的通用型媒體,讓群眾中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輿論的發起者,在這種形式下,一旦出現矛盾信息,再通過輿論傳播,形成輿論風暴,必定會導致危機事件發生。尤其是今天的中國,經濟上處于轉型階段,社會矛盾也越來越多,這種矛盾甚至已經影響到了虛擬世界當中,所以,新媒體語境下關于矛盾的輿論也備受關注。據統計,有67%的輿論事件都是通過新媒體擴散出去,從而致使政府主動出面解決問題,這已經說明了網絡輿論對社會事故的爆發起著一定推動作用。另外,輿論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有些許權威傾向,有時對政府的權威還能起到消減作用,這種情況很容易促使社會風險事故的發生。
3 新媒體語境下網絡輿論引導策略
3.1 完善網絡問政機制
在當今社會中,新媒體輿論力量讓所有人望而生畏,在普通人發起輿論之后,可能會引起政府與人民觀點不統一現象,從而引發社會矛盾,而完善網絡問政機制是防治上述情況發生的最有效方法。首先政府工作人員應該對百姓負起責任,多辦實事,獲得人們群眾的信任。同時政府可以在網絡問政中利用媒體工具,將務實的工作態度傳播出去,也可以讓群眾的意見傳達進來,從而對自己的不足進行及時補充,也能更快地解決群眾苦難,避免沖突發生。一旦發現網絡中有非正當輿論傳播,政府要在第一時間做出解釋說明,對群眾思想進行疏導,避免錯誤思想繼續傳播下去,避免網絡輿論對社會造成沖擊[4]。
3.2 加強網絡社交管理
新媒體對人民群眾的社交方式改變巨大,擴大了個人社交范圍和領域,在同一個社交領域中,通常價值觀和人生觀具有相似之處,思維方式和看問題的角度也大致相同,這也促進了輿論的產生,在這種情況之下,加強網絡管理很有必要。當然,目前網絡社交方式多種多樣,看似很不好管理,但是所有社交網絡當中都有各自的管理特征,我們正是要根據這種特征,讓網絡內部人員明白,網絡雖然虛擬,但依然沒有脫離現實,現實當中的法律依然高于網絡內部的管理,群眾在網絡上的言談舉止,依然代表個人現實中的觀點,受現實中法律的約束。只要讓網絡管理人員認識到這些,在網絡輿論的傳播中,管理人員就會主動利用自身設置的議題影響輿論的內容,使輿論在網絡中理性傳播。同時在網絡社交管理中,一定要防止技術漏洞的產生,避免不法分子利用技術漏洞,對違法信息或者不正當言論進行傳播,導致網絡輿論失控的現象發生[5]。
4 總結
伴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通過自身強大優勢,確立了在網絡信息傳播中的地位,隨著新媒體介入社會各個領域,讓輿論形式變得多種多樣,為了避免輿論為社會發展造成負面影響,需要政府對輿論做出正確引導,防治爆發風險事故。可見,在信息時代中,政府就是輿論引導的主體,也是輿論過后的歸因對象。
參考文獻
[1]詹小燕.論網絡傳播新語境下電視媒體對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J].東南傳播,2008(12):4-6.
[2]劉揚.新媒體語境下的網絡影視劇傳播與本體美學特征[J].民族藝術研究,2010,23(5):160-164.
[3]鄒學麟.新媒體語境下的網絡深度報道研究[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4):66-68.
[4]靳琰,孔璐璐.新媒體語境下的網絡泛娛樂化機理探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38(12):129-132.
[5]陰立影.試析新媒體語境下的“網絡水軍”現象[J].今傳媒,2012(2):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