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桂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青少年運動員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分析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是教育工作面臨的新課題。以體育運動學校為調查對象,結合心理教育實踐,旨在為體育運動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材料。
關鍵詞:心理問題;成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4-002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4.014
一、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部分中學生出現人際交往困難現象
人作為社會人,都有與他人交往的需要。通過正常的人際交往、溝通,人才能獲得正確合理的社會知識經驗,獲得生活學習的知心朋友以及在困難時的支持幫助者。中學生如果缺乏正常的人際交往,依戀感得不到滿足,就會因內心的苦悶無法得到宣泄和排解而產生心理問題。
1.部分學生與同學之間交往困難。從調查結果來看,到體校學習的絕大多數是在普通學校里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因為成績較差,他們在普通學校處于邊緣化,得不到教師和同學關注,往往敏感而自卑。另一方面,在實際生活中,學校、家長一味追求分數、升學率而忽視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就造成他們在與同學的交往中存在以自我為中心、防范心理過強、交往恐懼等心理。同時,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他們的交往對象也比較單一。
2.部分學生與父母缺乏良好的溝通。部分學生由于家庭教育不完善,與家長沒有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礎,不能建立良性溝通。致使他們幾乎不與家長進行交流,和父母相處得不好,甚至出現與父母關系冷漠的現象。由于父母與子女之間缺乏溝通,作為子女的學生無法向父母學習適當的社會交往技巧,對學校生活適應性差。
(二)部分中學生出現意志力薄弱、注意力不集中現象
在“做事不成功時,你會怎么做”的調查中,選擇“不服氣,再做”的占樣本總數的20.3%,選擇“不再做”的占樣本總數的17.3%。在對“在學習上遇到不懂的問題時,你會怎樣做”的調查中,選擇“先不管它”的占樣本總數的28.7%,選擇“用別人的答案”的占樣本總數的23.7%。從這些數據來看,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不能夠堅持,只是一味依賴他人,容易半途而廢,不能正確地面對挫折,做事易放任自流。
(三)部分中學生學習適應性差
體育生本身文化課基礎較差,因而對文化課學習有厭煩心理。在對“學習的壓力常常使自己感到非常煩躁,討厭學習”的調查中,選擇“常常會感到非常煩躁,討厭學習”的占樣本總數的46.7%。這些學生大多數表現為焦慮、不安、抑郁、害怕等,同時存在學習注意力不夠集中、對學習失去興趣、上課不能約束自己等現象。
(四)家庭教育誤差
1.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家庭教育方式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對學生身心發展不利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放任型、專制型、嬌慣型,這些教育方式或多或少都會對學生心理產生負面影響。
2.家庭結構的影響。現代社會中家庭的不穩定因素增多,家庭結構不完整,家庭成員的關系更為復雜,離婚率上升,給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的心靈抹上了陰影。對學生的教育問題,部分家長認為只要把子女送到學校,那么其他事就不用他們再管,不用他們再操心了,所以對子女在家庭中的教育問題越發不重視。
3.家庭氣氛不和諧。家風是家庭生活的習慣、風氣、志趣、愛好、道德行為的總和,是家庭教育的基礎,是孩子的活教材,對其思想、心理和行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家庭教育及家庭周圍的環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部分家長卻把自己對家庭、社會的不滿情緒發泄或暗示到子女的身上,從而導致家庭中不能形成一個讓學生安心學習、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二、青少年運動員常見心理問題的對策研究
(一)家庭教育對策
1.對子女的教育要嚴而有愛。家長要關注子女的心理需要,同時建立適當的期望值,賞識他們,多看他們的優點,根據子女的實際水平,制訂適當的目標,切忌拔苗助長。積極地看待子女的不足,多以鼓勵和表揚的方式對他們,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少批評、少懲罰。
2.父母要慎重對待婚姻,創建良好和諧的家庭氣氛。良好的家庭環境對于子女的身心健康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同的,父親嚴厲、威嚴,母親溫柔、慈愛。父母在子女的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是他們崇拜的對象。家庭氣氛融洽,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學校要重視青少年運動員心理健康教育,轉變傳統教育觀念
1.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室建設。針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大師范畢業生和一線教師的心理健康常識的普及,使他們在教育教學中能積極應對一些學生出現的問題,同時配備專業的心理健康咨詢師,完善心理健康咨詢室建設。
2.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系,建立家校一體的教育機制。在學生教育成長過程中,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要緊密配合,才會取得滿意的效果。在家校教育結合方面,學校、教師應該占主動地位,一方面要努力贏得家長的信任和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支持與配合;另一方面,學校應該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消除不良的家庭教育因素。要通過建立“家長學校”的形式,來幫助家長認識和了解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使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懂得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班主任做好特別輔導。班主任工作在教育的第一線,每天和學生朝夕相處,是除了家長外應該說是最為了解學生的人,也是學生比較信任的人之一,當然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最佳人選。
三、結語
關注青少年運動員的心理健康問題,對于搞好素質教育和培養現代化的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培養全面發展的新一代尤為重要。一線教師,要認真分析影響青少年運動員心理健康的因素,才能有針對性地從學校、家庭、學生自身提出解決對策。
參考文獻:
[1] 陳文彬.青少年運動員人際交往問題的表現及其歸因心理分析[J].現代中學生教育,2005(5):64-67.
[2] 吳史替,任越.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其預防[J].教學與管理,2009(8):43-44.
[3] 王婧.青少年運動員常見心理問題及對策[J].陜西教育,2010(11):13.
[4] 閆文東.中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家庭矯正[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5(1):32.
[5] 艾德平,蔡詩鳳,羅安珍.青少年運動員心理健康及其對策[J].教育與管理,2003(3):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