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銀利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教師對朗讀訓練的落實并不到位,存在諸多問題。教師要優化課堂設計,培養學生的興趣,明確朗讀訓練的要求,用靈活多樣的方式來進行朗讀訓練,讓學生讀得充分、有效,逐步提高朗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訓練;興趣;技巧;感悟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4-01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4.075
一、培養“讀”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教師對學生朗讀興趣的引導不容忽視。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良好的情境,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快樂,在朗讀中得到情感的宣泄。另外,教師鼓勵性的評價對學生朗讀興趣的激發也很重要。在朗讀時,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的朗讀受到教師的肯定和表揚,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表現,給予鼓勵性的評價,讓他們獲得閱讀后的成功感,進而激發出更加濃厚的朗讀興趣。
二、明確“讀”的要求
不同年級的學生有不同的朗讀要求,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課文特點、學生實際等,設計好每一節課的朗讀訓練,明確朗讀的具體要求。即明確讀哪些、讀后要達到什么目的、采用什么方式來讀。
(一)按學段特點提出要求
低年級課本中有童話故事、寓言故事、兒歌和淺近的古詩等,這些文體節奏性和情感性強,非常適合學生朗讀。低年級段的學生,掌握的詞匯量少,對句子結構也不熟悉。教師應少點分析,少些解釋,指導學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來朗讀。可運用“圖文并茂”法,即看圖說話,由圖到文,指導朗讀。
中高年級學段的學生,語文素養逐漸提高,詞匯量也逐漸增多。默讀、瀏覽的方式多了起來。教師要根據文體特點,處理好朗讀與默讀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多點默讀。到了中高年級,課本中記敘文所占的比重增大。記敘文大都語言生動,感情豐富,適合學生朗讀。教師要引讀學生多讀這樣的文章,尤其是對一些內涵豐富的語句,要重點讀、反復讀。
(二)按文體特點提出要求
童話和寓言這兩類文章中有許多小動物的形象。低年級學生喜歡模仿小動物的口吻,讀課文的時候能展開自己的合理想象。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通過角色來分辨美與丑、善與惡。 說明文語言樸實,基本沒有什么波瀾,語氣也沒什么太大的起伏變化。朗讀時,教師要指導學生用平行語勢來讀,主要是控制好朗讀的節奏。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是最適合學生朗讀的文體。教師要指導學生準確把握節奏,并嘗試運用一些朗讀技巧。注意提醒學生不能個性地朗讀古詩,要注意詩句的朗讀停頓。寫景類文章語言生動,語速不應太快,要把聽者帶入到美的情境中。如《火燒云》《西湖》《廬山的云霧》等等,都通過優美的文字描繪出秀麗的自然風光,教師要讓學生熟讀成誦。
(三)按課時安排提出要求
課時不同,朗讀的要求也就不同。一般來說,初讀課文,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朗讀,了解主要內容,這時朗讀的基本要求就是正確流利。精講課文時,朗讀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段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積累語言,培養語感。這時的朗讀不僅要求正確流利,還應該傳達出每部分課文所表現的情境和感情。在學習完課文后,朗讀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對課文能有一個更高層次的整體與部分相結合的把握,要求學生能通過朗讀體會并表現出作者感情的變化過程。
三、豐富“讀”的形式
朗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要讓學生多形式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領悟,在讀中培養語感。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抓好朗讀訓練。
(一)提供示范,模仿提高
馬卡連柯說:“教師永遠是兒童模仿的典型。”教師成功地范讀能收到榜樣示范作用,既幫助學生正了音,把握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又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基于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時常范讀。另外,利用錄音和課件來范讀也能取得同樣的效果。
(二)營造氛圍,入情入境
教師要嘗試利用多媒體手段營造情景交融的氛圍,這樣,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才能投入自己的感情。如教學《匆匆》一文時,教師先出示多媒體《日子來去匆匆》后,接著播放《明日歌》,讓學生跟著悠揚起伏的音樂開始朗讀。在學生動情的朗讀中,可以充分感受時間匆匆,從而認識到時間的寶貴。
(三)角色模仿,演中促讀
小學語文新教材中有許多課文適合學生來表演。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人物說話的語氣來讀,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課文內容初步理解和體會后,讓學生再讀課文時,就能讀得流利,讀得有感情。
(四)小組比賽,競爭提高
在課堂上,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教師可以運用競賽的方式來安排朗讀訓練。針對學生好勝的心理,引入競爭機制,讀一讀,比一比。采用競賽朗讀,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熱情,還可以使學生通過比較,尋找差距,彌補不足,逐步提高朗讀能力。
(五) 讀后點評,促進發展
既然有讀,就要有評。評議時,教師應特別注意評價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尊重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評價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經驗世界,加上閱讀材料本身內涵的開放性,不同的學生對文本會做出不同的“解讀”。只要是學生讀出真情實感的,都應該給予肯定。比如可以這樣說,“老師從你的朗讀中感受到了主人公的品格”“你的朗讀讓這段文字有了生命力”“隨著你的朗讀,老師仿佛也去草原旅游了”……
總之,教師要重視朗讀訓練,采用多種方式來抓好朗讀訓練。堅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讀中逐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
參考文獻:
[1] 孫希.巧指導妙訓練見真效 ——淺談小學語文朗讀訓練[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6.
[2] 侯少華.淺析異步教學中小學語文朗讀訓練[J].小說月刊,2016(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