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蘭
[摘 要] 在課堂教學改革的進程中,教學面臨著新一輪的改革。小學數學教學越來越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小學生接受新鮮知識的能力強,思維異常活躍,小學階段是學生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要把握這一特性,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多種思維能力,為培養成綜合型人才奠定扎實的基礎。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本,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推進國民素質教育。
[關鍵詞] 教學改革;數學思維
小學數學的學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單一、被動的問題,學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和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而教師又忽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這種學習方式應當有所改變,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具體操作中應該有所傾向,有所側重。
一、數學思維能力的含義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黃金階段,學生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和培養是教師重要的任務之一,數學學科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教師要重視課堂效率,將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置于關鍵位置,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方法。
數學思維能力主要是指小學生將邏輯思維運用到數學知識中的一種能力。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會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有的學生能夠多角度、多思維進行思考,有的學生卻不懂得數學知識之間的有效轉化,舉一反三的能力較差,這就關系到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往往運算快、解題方法多、邏輯思維強,他們非常善于將復雜的數學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然后形成自己可以理解的數學知識框架。不僅如此,具備較強數學思維能力的學生還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培養學生思維的方法
思維能力對數學學習來說至關重要,關系到學生今后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成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1.運用數形結合強化思維深度
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在數學實踐中進行,教師應當耐心地引導小學生運用數形結合的方式培養思維能力。數形結合是數學教學中經常應用的教學方法,由于很多數學知識較為抽象,小學生很難深刻理解其概念,而數形結合將抽象與具體的數學知識有效結合,小學生就可以更加直觀理解數學知識,其思維水平也會隨之得到提升。數形結合鍛煉學生的空間思維,當學生看到某種數量關系的時候,他們能夠將其轉化為空間上的形態,從而掌握其本質。教師在講解長方形周長的公式時會讓學生花時間去記憶長方形周長公式,這種死記硬背的方式無法讓學生真正掌握數學知識,學生缺乏創造力。教師應該將數形結合的方式應用其中,讓學生自己畫一個長方形,然后計算周長,這樣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就得到了培養。
2.創設教學情境
知識源于實踐,單純的數學理論講解只會讓小學生感到枯燥,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也無法得到培養。因此,教師要耐心引導學生進行實踐,為他們創造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對于事物的理解往往會停留在表面,比較直觀,他們的抽象學習能力比較欠缺,教師可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幾何圖形時,不能局限于課本上所列出的內容,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積木,并在課堂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玩過積木嗎?會不會搭建呢?這節課我們來搭建出你們認識的幾何體。”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思維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提升。
3.數學教學生活化
數學思維的培養不應局限于教材知識,教師應該將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通過生活化教學來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思維和探究思維。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例如:在學習圓的面積計算時,教師可以將教材中枯燥的圓形放到生活中,計算花壇的面積和圓形鋪磚面積。數學教學生活化有助于培養學生理論結合實際的思維方式,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從而在生活中靈活應用數學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4.布置開放式作業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需要教師把好作業關,通過適當地布置開放式作業啟發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做作業是一個鞏固所學知識,應用所學知識的過程。學生在做作業的時候學會獨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因而作業是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開放式作業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例如:計算矩形面積時,教師可以布置作業,即針對教室里的兩扇窗戶的尺寸來購買窗簾布,窗戶的高和寬分別為2米,應該購買多大尺寸的窗簾才能滿足需求?這一問題并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答案,而是需要學生開動腦筋,從實際出發,考慮陽光、窗簾褶皺、美觀度等多個因素。學生會發現這并不僅僅只是計算出每個窗戶的面積就可以了,還要確保窗簾的面積大小能夠徹底遮住陽光,兼顧窗簾之間的重疊部分和褶皺部分。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互動,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學生對面積知識點的認識也會更加深入,遇到問題時懂得思考多個可能性因素。
5.循序漸進培養學生數學思維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教師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根據不同發展階段來制定思維培養的目標。小學數學教材呈現逐次遞進的趨勢,教師應幫助學生打好數學基礎。此時小學生的具體形象思維較強,教師要把握這一特點,利用教學輔導工具,讓學生在一個更加立體多維的教學空間中掌握數學知識,培養形象思維、語言表達能力、看圖能力等。教師在講解基礎知識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圖片、視頻,還可借助專門的算術棒,通過動手實踐增強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知識難度不大,但是數學教師應將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放在首要位置,尤其是素質教育教學環境下,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抽象思維、形象思維、創新思維、探究思維具有深遠的意義。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將學生的終身發展視為己任,以長遠的戰略眼光展開教學活動。要堅持以學生為本,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推進國民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郭紅燕.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23):1-2.
[2]李根.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探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6):32-32.
[3]關文信.小學數學創新性教學指導[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1.
[4]夏周強.小學數學創新教育課堂教學模式[J].廣東教育:綜合版,2001,(2):45-47.
[5]付士紅.小學數學創新教育的思考[J].吉林教育,2008,(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