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博彥++王思靜
2017年6月,深圳市第二屆中小學生校園足球班級聯賽在美麗的深圳灣體育中心舉行。來自72所學校的77支班級隊伍參加了此次聯賽,開賽前,學生啦啦操隊盡情表演、渲染氣氛;賽場上,參賽隊伍奮力拼搏、競技較量;賽場外,學生小記者在專設的采訪區對隊員、教練等進行采訪報道、挖掘更多精彩。作為12個全國校園足球綜合改革試驗區之一,深圳市有53所學校先后被教育部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并逐漸發展了100所市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扎根于改革之土的深圳,承襲一貫的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推動著校園足球向前發展。
普及理念提綱挈領
校園足球的推廣和開展,需要準確的理念導向。傳統的校園足球理念認為,校園足球的開展,是為了挑選有足球天賦的學生,將其培養為優秀的足球運動員,選尖培優。然而,在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大背景下,校園足球的內涵得到了深化、功能得到了拓展:校園足球不再僅僅是為了培養足球運動員,而是“以球健體、以球育德、以球啟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當前應該以什么理念指導校園足球的推廣和開展,深圳市進行了探索和思考后認為,推廣和開展校園足球活動,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要變革傳統的校園足球理念,轉變推廣和開展校園足球的工作思路,緊緊抓住“普及”這一個核心關鍵詞,擴大校園足球的參與面,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校園足球活動中,讓校園足球面向全體學生。
同時,為了讓學校相關負責人理解校園足球的豐富內涵和育人功能,明確推廣和開展校園足球的普及理念和工作思路,深圳市教育局通過舉辦全市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教師及管理干部培訓會,使學校領導及教師準確把握校園足球定位,堅持通過校園足球實現立德樹人任務,發揮校園足球在培養學生遵規守紀、公平競爭意識及形成科學健身方式、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等方面所具有的獨特育人功能,以促進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
推廣路徑星羅棋布
在準確把握校園足球定位的導向下,深圳市不斷探索推廣路徑,以切實把校園足球的種子撒向每一個學生心中,讓它生根發芽。
1. 創新競賽機制,搭建展示舞臺
“好的,我為你助攻。”這是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校長崔學鴻在足球場上聽到一個射門得分的學生高喊“我是最佳射手”時,脫口而出的回復。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一貫重視學校體育工作,旗下文華學校更是“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深圳市首批校園足球定點學校。為更好開展校園足球,學校專門成立了“南外校園足球領導小組辦公室”,由學校校長親自擔任組長,協調校園足球開展,實行精細化管理,將日常訓練、運動組織開展、推廣等工作落到實處。
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文華學校以班級為單位,組織開展“文華杯”班級足球聯賽,讓每個學生都能盡情地參與校園足球活動。為參加班級足球聯賽,每個班級不僅需要組織一支班級足球隊,還需要成立班級的啦啦隊、采訪團等隊伍,班主任或者班級的體育教師負責擔任班級足球隊的教練。班級足球隊隊員在賽場上奮勇拼搏、教練在場外布置戰術、啦啦隊隊員在一旁加油鼓勁、采訪團成員在直播間播報賽事,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熱情高漲,氣氛熱烈。學校每年還會組織、開展親子足球嘉年華、校隊新隊員入隊儀式、足球隊學雷鋒活動、足球隊家長委員會、中甲拉手球童、我與足球的故事演講比賽、足球隊年度總結表彰大會、校園足球手拉手活動等,營造濃厚的校園足球氛圍,促進校園足球的普及。在文華學校,“快樂足球”的種子已悄然撒在了每個學生的心間,使得更多的學生了解足球、熱愛足球。
近兩年來,在繼續把握好原有“小學—初中—高中”校園足球三級聯賽的基礎上,深圳市大力發展校內班級間的校園足球班級聯賽,并在嚴格規定隊伍人員構成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校園足球班級聯賽的范圍,構建了“校—區—市”三級校園足球班級聯賽體系,為學生參與校園足球提供了更多的平臺。2016年至今,深圳市共有300所學校開展了校內班級足球聯賽,近千支隊伍參加了區、市的班級足球聯賽,50多萬名學生參與到校園足球活動中。為了把立德樹人滲透于足球運動的各個方面,深圳市規定,在班級足球聯賽開始前,參賽隊員、指導老師、班主任等需就比賽規則、文明比賽、隊伍構成、身體狀況等內容,簽署《深圳市校園足球班級聯賽公平競賽誠信承諾書》,做到文明比賽、誠信比賽。深圳市校園足球班級聯賽還設置了小記者、啦啦隊、漫畫宣傳、征文大賽等活動,讓沒有上場參加比賽的學生也能在比賽中找到自己的角色,獲得參與的機會,更通過小記者之星、啦啦隊之星、漫畫之星、征文大賽之星的評選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讓學生發現自身特長、增強自我認同。
2. 構建教學生態,打造提升平臺
為提高學生的足球技能和水平,推動校園足球的高水平發展,深圳市堅持深化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將校園足球作為學校體育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體育教師專業培訓,促進學校體育教師教學觀念的改革,提升教師的教學、訓練能力。與此同時,深圳市向學校印發《深圳市中小學“四點半活動”試點工作方案》和《關于開展校園體育一小時“飛行檢查”的工作方案》,引導學校開展“四點半活動”,并為彌補師資、場地等不足,按照生均每年350元的標準給予經費補貼,鼓勵、支持學校通過購買服務的形式引入優質的社會教學資源,以開展以校園足球為主線、涵蓋體育、藝術、科技等內容的課外活動;嚴格規定學校“校園體育一小時”的活動內容和活動時間,成立以深圳大學師范學院專家為核心的檢查小組,對學校“校園體育一小時”活動進行飛行檢查,動態了解活動的開展情況,并給予理論和實踐的指導。
從最早的福田區第八名一路打到全國冠軍,園嶺足球從無到有,一路征程、一路汗水,以精彩的球技和頑強拼搏的精神創造了輝煌,贏得了榮譽。這一切,不僅得益于園嶺小學師生的永不放棄、一路拼搏的精神,更得益于園嶺小學的校園足球教學改革。在校長梅燕岐的指導和帶領下,園嶺小學體育教師團隊共同鉆研、總結經驗,在深入調研學校學生足球水平和學習特點的基礎上,緊密圍繞著趣味性、知識性、專業性、科學性、實效性、獨特性6個方面,編寫了《快樂足球》的校園足球校本教材。《快樂足球》涵蓋足球比賽的基本規則、基礎技術、常用戰術等內容,為學生提升足球技術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
園嶺小學深知,強化教師建設才能有效地推動校園足球的發展。為此,學校以外引內培的方式,不斷加強學校校園足球的師資建設,夯實學校的師資力量。一方面,學校在市、區教育局的支持下,引進前塞爾維亞國家隊女足隊長到校任教,以充實學校教學團隊,主要負責學校二、三年級的足球課,以及學校乙組梯隊的訓練和管理。另一方面,學校通過外出培訓、專家指導等方式,不斷提升學校體育教師的足球教學水平。經過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學校現有的7名體育教師全部都擁有獨立進行足球教學、訓練的能力,為學校日常足球課程的教學和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必要的師資保障。
足球精神遍地開花
深圳市校園足球的開展既激發了學生的足球興趣,又提高了學生技能水平,更讓足球精神遍地開花。
2016年11月,梅園小學的師生接到了一份緊急的“任務”——需要在20天后的福田區學生運動會上進行800人的開幕式表演。這樣的一份“任務”,對于專業的表演團隊而言,也許易如反掌;但是對于梅園小學的師生而言,卻是困難重重: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但周紹貞校長并沒有興師動眾,立刻讓學生放棄課堂學習,風風火火地投入到“任務”排練中,而只是讓學生像往常一般上體育課、進行大課間活動和一小時體育活動,這期間,也只進行了四次統一排練,完全沒有影響學校正常的教學進度,又確保了足夠的排練時間。
11月20日,福田區學生運動會上,梅園小學的開幕式表演,驚艷全場,掌聲與喝彩聲不斷。這不僅僅是梅園小學平時的訓練及活動的積累,更是因為在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不畏艱難的足球精神已深深滲透到師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每次校長杯班際足球賽,為了打好比賽,很多學生都會自覺堅持跑步、提升體能,讓自己有一個好的比賽狀態。就是在這種潛移默化中,學生懂得了團隊協作,懂得了鍥而不舍,懂得了勝不驕敗不餒,在不知不覺中,梅園小學就悄悄完成了這些德育內容。這遠比空洞的說教和刻板的概念化灌輸更有效果。
校園足球普及活動的積極開展,使得深圳市校園足球活動氛圍日漸濃厚,參與足球運動的學生越來越多,顯著促進了校園足球競技水平的提升。各學校代表隊在國際和全國比賽中爭金奪銀,由深圳實驗學校、梅山中學等多所學校學生組成的深圳市U15少年足球隊獲2015年全國青少年男子U15足球錦標賽冠軍,翠園中學足球隊分別在2015年、2016年獲得全國高中足球聯賽冠軍和亞軍,園嶺小學獲2015年“達能世界杯”全國冠軍,新安中學女子足球隊獲2015年全國冠軍等。這些奪目成績,不僅體現了深圳市校園足球的蓬勃發展,更彰顯了不畏艱難、奮勇向前的校園足球精神。
深圳市校園足球的普及是多層次、多方位的普及,既打破壁壘,為所有學生提供參與比賽的機會;又創造角色,讓所有孩子找到個性發展的定位;更培育精神,積極地響應了立德樹人的時代主題。
(本文圖片由相應學校提供)
本欄責任編輯 黃日暖 王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