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萬人
日前,上海市文廣局宣布,到2020年上海每16萬人將擁有1座博物館。目前上海共有博物館、紀念館和陳列館125座,以常住人口計,每20萬人擁有1座。而未來幾年,還有一批博物館將陸續建成。
有分析人士認為,近年來中國內地博物館數量在激增,無疑是件好事。但勿忘博物館該承擔的公共服務功能,只有不斷提升常設展覽的展示水平、開展豐富多彩的特展活動,才能通過展覽寓教于樂,推動展教一體化。
19件
近日,在微信“朋友圈”里,不少文博機構工作者都在轉發河南商水縣農民何剛因事故不幸離世的消息,并紛紛表示悼念。故宮博物院也發文表示要為其舉辦追思會,而這在故宮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據悉,1985年,何剛拒絕了文物販子高價收購的誘惑,將從自己院子里施工挖出的19件元代銀器捐獻給了故宮,填補了故宮此類藏品空白。
業界認為,此舉證明了默默無名的老百姓同樣是中華文化不可缺少的傳承與保護者。
3.55億美元
據Artprice統計數據顯示,張大千的作品去年創下了3.55億美元的拍賣成交額,比排名第二的畢加索多出了3100萬美元。報道認為,這種現象反映出資金力量的“天平”開始向中國拍賣市場傾斜。據Artprice估計,2016年,全球美術作品公開銷售額為124.5億美元,其中中國占38%,超過了美國的28%。
有分析認為,盡管電子設備正在世界各地造成文化觀念的劇變,但上述例子表明,中國文化品位的存在也許會更持久。
91.4億美元
英國希思可保險公司前不久公布了《2017藝術品在線交易報告》,這也是該公司第5次發布相關報告。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在線藝術品交易總額增長了15%,達到37.5億美元,占據整個藝術品交易市場總額的8.4%。在線交易額的增長源于大型傳統拍賣公司在這一領域的傾斜。預計到2021年,全球藝術品在線交易總額能夠達到91.4億美元。
線上交易的增長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在不少人看來,藝術品在線交易市場還沒有真正迎來屬于自己的清晨,這個市場還在蘇醒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