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
此次訪問不僅為中俄關系保持高水平運行注入了新動力,不斷給兩國創造出更多利益契合點與合作增長點,為中俄關系深入發展增添了更多新的內涵,也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提供了新方案。
在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大國關系深刻調整的背景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G20峰會前夕趕赴俄羅斯與德國,開始了新一輪的國事訪問。此次訪問不僅為中俄關系保持高水平運行注入了新動力,不斷給兩國創造出更多利益契合點與合作增長點,為中俄關系深入發展增添了更多新的內涵,也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提供了新方案。

習普會成果滿滿。
和諧、建設性、平等信任、互利共贏,中俄關系堪稱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家關系的典范。事實上,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相互助力各自發展振興、共同促進地區及世界的穩定和發展,中俄新型國家關系的順利發展不僅惠及兩國,也惠及地區。
新型大國關系典范
7月3日下午,莫斯科河畔的千頂之城大雨初晴,習近平已是二度造訪這座古老的城市。在中俄雙邊關系處于歷史最好時期的今天,莫斯科居民平日里熱衷于討論“中國”這個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而這一次習近平主席的來訪無疑更是在莫斯科全城引燃了一股“中國風”。
在習近平停留的27小時中,兩國元首從小范圍會談到大范圍會談、授勛儀式、共同會見兩國各界友好人士和媒體,交流時間達到了8小時。在這次國事訪問期間,兩國共簽署了18項合作文件,內容涉及經貿、農業、能源、基建、金融、文化等多個方面。
在中國特色的新時代大國外交布局下,不斷深化的中俄關系在當今世界顯得舉足輕重:一個是老牌的軍政強國,一個是新興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中俄兩國關系不僅對兩國有著巨大意義,更是對國際社會的和平、穩定和當今世界的局勢有著無法替代的影響。
4年間,習近平主席6訪俄羅斯,普京總統6訪中國,兩國元首會晤多達21次,此間種種為推動中俄關系而做出的努力:會晤、書信、通話、互致信函……更是讓元首外交成了新時代中俄關系向前不斷發展的助推器。這樣的互動頻率在國際關系史上也實為罕見。
“中俄領導人深厚的私人友誼和密切的工作關系,已經成為拉動雙邊關系不斷向前發展的火車頭。”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研究所所長陳玉榮談到。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榮、世代友好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為英國脫歐、美國堅持本國至上等消極因素影響下的國際社會帶來積極影響,更為兩國國民帶來福祉。《人民日報》評論指出,正是在兩國元首的戰略指引下,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高水平發展,政治互信不斷增強,各領域合作持續推進,成為新型國家關系的典范。
如果說“老朋友”一詞,是兩國元首互動的貼切描述,那么,“高水平”,則是定義中俄關系時頻次最高的詞語之一。
習近平曾強調:“無論國際和地區形勢怎么變,我們堅持鞏固和深化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方針不會變,努力實現兩國共同發展振興的目標不會變,攜手捍衛國際公平正義和世界和平穩定的決心不會變。”
兩國元首在夕陽下的克里姆林宮就共同關心的話題交換意見。無論是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理念,還是在朝鮮半島基于戰略平衡而反對部署薩德的立場,抑或是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決心……兩國領導人一致認為,兩國應加強合作,相互堅定支持走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堅定支持對方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方面的政策舉措。雙方要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加大政策溝通和行動協調,共同化解風險和挑戰,共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繁榮。
在兩國元首會談的積極影響下,中俄兩國外長在雙方元首的見證下共同簽署了兩國外交部關于朝鮮半島問題的聯合聲明。雙方在聲明中表達了兩國鮮明的立場:“雙方建議,朝鮮作出自愿政治決斷,宣布暫停核爆試驗和彈道導彈試射,美韓相應暫停舉行大規模聯合軍演。對立各方同步開啟談判。”
“兩個暫停”和“雙軌齊下”的背后,是中俄兩國在朝鮮問題上高度一致的解決思路。而反對軍事手段和反對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是兩國的一貫立場。兩國領導人同時也認為兩國應當加強在聯合國及其安理會、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亞歐會議等框架下的溝通協調,為未來兩國進一步的戰略協作指明了方向。
在此次會談后,兩國元首共同簽署了一系列聯合聲明,并見證了經貿、農業、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文化、創新、媒體、信息網絡、檢驗檢疫等領域多項雙邊合作文件的交換。習近平指出中俄兩國未來合作的重點是——擴大經貿、投資、能源等領域合作規模;落實制造業重大合作項目,加強高鐵合作,推動莫斯科-喀山高鐵項目盡早啟動;深化地方合作,優先推進跨境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現代農業、產能等領域合作;開展北極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絲綢之路”。
戰略對接謀求新突破
此次國事訪問,習近平還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就如何對我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俄羅斯的“歐亞經濟聯盟”對接等相關問題進行了磋商。俄羅斯是“一帶一路”戰略框架下的沿線關鍵大國,俄羅斯的現實條件和國情與“一帶一路”戰略有許多契合之處,雙方不僅在經濟發展、戰略合作上有著良好的對接空間,同時亦是對方的優先合作對象。
“一帶一路”建設倡議的提出,成為鞏固中俄關系的新的紐帶。投桃報李,俄羅斯也提出了建設“歐亞全面伙伴關系”及中俄共建“北南國際運輸走廊”等倡議。在雙方大戰略的推進下,中俄“一帶一盟”對接的方向日漸清晰,在“一帶一盟”下不斷合作發展,求同存異,謀求更大的戰略空間,將可能成為中俄關系長期穩定的基石,從而成為中俄關系新的突破。
會談后,俄羅斯總統普京向習近平主席授予俄羅斯國家最高勛章“圣徒安德烈·佩爾沃茲”勛章。這是俄羅斯歷史最悠久的勛章之一,由沙皇彼得一世于1698年設立。習近平主席所獲勛章無疑是來自俄羅斯的巨大榮耀,更是兩國領袖與人民間的友誼見證。
2015年5月,習近平在莫斯科為在華參戰的18名俄羅斯老戰士頒發紀念獎章。鏡頭鎖定了一個細節,當90歲的老戰士加維爾托夫斯基起身時,習近平見他年事已高,腿腳不便,忙說:“我過去給你頒獎,你別過來了。”并快步走向老人,為老人佩戴了紀念獎章。他對老兵們說:“中俄兩國山水相依,兩國人民心心相印。”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人民的深厚友誼是國家關系發展的力量源泉。在克里姆林宮懸掛著兩國國旗的這幾天,兩國人民間的關系無疑更上一層樓。莫斯科街頭,中餐館并不鮮見;許多俄羅斯人都會使用筷子,他們中有些人更是到訪過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在中俄人民世代友善的今天,兩國民間的不斷交流,加強了對彼此的了解。
而莫斯科的市民更是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這份友誼帶來的豐碩成果:在不久的將來,莫斯科將與支付寶開展合作,公交、地鐵、電車、租自行車等領域都將支持支付寶,莫斯科有望成為下一座“無現金之城”。而中鐵公司的影子也出現在了莫斯科新建的地鐵與一條新的高鐵線上。
從莫斯科到圣彼得堡,從索契到烏法……習近平不辭奔波勞頓,務實推動中俄關系發展,足跡遍及俄羅斯多個城市,見證著各地中俄友誼之花盛情綻放。“您一直都是俄羅斯的朋友”——俄羅斯媒體說出了俄羅斯人民對習近平主席的熱切心聲。
“大船必能遠航。”這句習近平曾引用的諺語,正映照著中俄關系乘風破浪、攜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