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余思易
這次訪德之旅續寫了中德關系的“成功故事”,為雙邊關系未來發展明確了新的目標,并為推進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建設提供了新動力。

2017年7月5日,習近平同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出席柏林動物園大熊貓館開館儀式,這是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同默克爾在大熊貓館。?
今年是中德建交45周年,習近平主席對德國的國事訪問,不僅為在德國漢堡舉辦的G20峰會展現出強有力的支持,更給英國脫歐、G7峰會美歐在氣候變化問題決裂等陰影籠罩下的歐洲帶來了一片陽光,傳達了中國人民對歐洲的善意。
“為了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是習近平主席在德國世界報上刊登的文章標題,而他在文章中所提到的諸多對中德關系的展望獲得了社會各界的認可。訪德期間,習近平主席與默克爾總理會談、為大熊貓館開館、觀看中德青少年足球賽,并見證了一系列合作文件的簽署。習主席這次訪德之旅續寫了中德關系的“成功故事”,為雙邊關系未來發展明確了新的目標,并為推進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建設提供了新動力。
中歐關系的領頭羊與穩定器
“德國人說,‘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2014年3月,首次以國家主席身份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的習近平,在科爾伯基金會發表演講時,以一句德國名言重溫了兩國人民的交往歷史和深厚友誼。他說,長期以來,眾多的德國朋友為中德關系發展、為中國改革開放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那次訪問,雙方宣布建立中德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伙伴關系”促使兩國在經貿、投資、科技、創新、人文等廣泛領域的交流合作取得豐碩成果。據德方統計,2016年,中德雙邊貿易額為1700億歐元,中國首次成為了德最大貿易伙伴;德國是歐洲對華技術轉讓最多的國家,截至2017年5月,中國從德國引進技術合同金額已累積至768.2億美元。德國已連續42年居于中國在歐最大貿易伙伴地位。
當今世界,中德關系的重要性早已不僅僅在于兩國自身,其對于中歐關系的穩定發展以及國際形勢復雜化之下的全球和平與穩定都具有重要意義。中德關系的發展能起到中歐關系發展的“領頭羊”和“穩定器”作用,為全世界注入更多的積極影響。
“德國是歐盟核心大國,也是當之無愧的歐洲經濟代表。作為世界重要經濟體和全球化的堅定支持者,中德加強各領域溝通合作,對推動雙邊關系發展、推進中歐四大伙伴關系建設以及加強全球治理政策協調聯動意義重大。”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說。
從數年一次到一年幾次的最高領導人互訪,70余個不同層級的對話合作機制,不斷向航天、海洋、極地、網絡等領域的延伸……中德關系正在雙方的努力之下不斷上升到新的高度。
而在一帶一路戰略下,更多的中國企業選擇了“走出去”,這些企業也為德國人民帶來了優秀的中國產品。杜伊斯堡、漢堡等城市已成為中歐班列在歐洲的重要樞紐。而中德兩國作為世界第二大和第四大經濟體,兩國間的合作更是對世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的對接令人期待。
在進步的背后,我們看到中德兩國之間仍存在一些差距:我國的許多工業發展仍停留在2.0、3.0階段,有許多方面需要向德國學習,而這些差距將成為兩國合作的潛力;另一方面,中國在互聯網企業、電商等領域的成功經驗也值得德國借鑒。
在中國生活了10年的德國網紅“阿福”就曾致信默克爾總理,建言希望德國向中國學習“無現金生活”等中國新興產業,為保守的德國注入新的能量。而他的聲音也代表了兩國人民對雙方進一步緊密合作、互相學習的美好期待。
“中國是‘一帶一路東端最大的經濟體,也是亞洲最大經濟體,德國是歐洲最大經濟體。中德間廣闊的亞歐大陸,就是我們合作的廣闊空間。”中國駐德大使史明德如是說。在習主席對德國事訪問期間,兩國簽署了航天、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數字化、第三方市場、大熊貓合作研究等領域多項雙邊合作文件,可謂成果豐厚。
“熊貓外交”“足球外交”
大熊貓和足球,無疑是外交的特別使者。
兩年前,默克爾訪華時正式向中方提出有關愿望,中國領導人也積極回應。此番在柏林動物園的大紅燈籠下,大熊貓“夢夢”與“矯慶”的亮相,讓德國民眾興奮不已。柏林動物園園長安德烈亞斯·克尼里姆表示“我們一定盡最大努力,讓兩只大熊貓賓至如歸”。在他看來,大熊貓作為中國國寶及中國特有的物種,其憨態可掬的可愛形象使得它們“象征著和平與友誼,也提醒人類對自然環境加以保護”。
事實上,大熊貓一向是中國表達與他國關系密切的“和平使者”與“友誼象征”,此前僅有12國獲此殊榮。“如果說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對普通民眾來說是個較抽象的概念,那么大熊貓的到來,會讓德國各界真切感受到中德關系不斷向前時,實實在在的‘紅利亦隨之來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說。
此外,習近平此次訪德期間,還觀看了一場中德青少年足球隊友誼賽。其實早在三年前的上一次國事訪問中,習近平就曾在柏林奧林匹亞體育場觀摩過中德兩地青少年的共同訓練,而這次進行的青少年足球友誼賽則見證了這些年中國青少年足球發展的成果。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少年有機會前往拜仁慕尼黑、霍芬海姆等球隊的青訓營進行深造。小球員們在球場上成為好朋友、好伙伴;而他們作為中德兩國未來友好事業的接班人,也彰顯了中德兩國在人文交流上的不斷嘗試與突破。
對足球情有獨鐘的習近平時隔三年再次出現在德國的綠茵場,無疑將傳遞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中國足球有更高的目標追求,鼓勵青少年運動員為足球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在世界形勢不斷復雜化、民粹主義、保護主義與孤立主義隱隱有抬頭之象的今天,中歐關系無疑成為了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乃至多邊關系之一;而隨著世界局勢愈發的復雜,中歐關系顯得更加重要。
正如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所言,我們希望以中歐關系的穩定性來應對國際形勢中的不確定性。無論是維護現有多邊體系,反對保護主義還是引導全球經濟包容互惠、良性發展,中歐間的合作是世界未來所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而作為歐盟領袖的德國與中國的進一步合作,則是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盡管兩國仍舊存在一些分歧,但正如近幾年德國各界對一帶一路戰略從排斥到了解、接受的過程一樣,相信中國無論是在對市場經濟地位的承認上還是在一帶一路的發展上終會有所突破。而與作為歐盟絕對核心的德國間求同存異的不斷深化合作,很有可能會成為我國一帶一路戰略在歐盟的突破口。
德國著名思想家歌德曾言“你若要喜歡自己的價值,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在和平與發展為世界主旋律的當下,與世界各國加強雙邊關系、深化合作是實現中華名族偉大復興的必要途徑,也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在國際社會中承擔更高責任的客觀需要;更是中國發展一帶一路戰略,與全世界互利互惠,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必然選擇。
從去年杭州G20峰會的西子湖邊,到今年一帶一路峰會的雁棲湖畔,再到今年漢堡港所舉辦的新一年G20峰會,中國正在用中國特色的新外交構筑國際社會的穩定與和平。“一帶一路”模式下的新外交,已逐漸成為世界舞臺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