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倩
摘 要:根據算式的特點,利用各種運算定律、性質或進行數的重組和分解使計算過程變得簡單易算,并且提高了計算的速度,這種簡便、迅速的運算叫做簡便計算。
關鍵詞:分數簡便計算;教學策略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第二學段數的運算中這樣要求:探索并了解運算律(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乘法分配律),會應用運算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計算在小學數學中占據著一半以上的教學內容。而“簡便計算”更是計算中的重點,加法、乘法的五條運算定律在數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與作用,被譽為“數學大廈的基石”。下面是我在簡便計算方面總結的一些教學策略。
1簡便運算的基礎在于口算
口算不過關,簡便運算就無從下手,學生既不能很快的看出算式的特征,也不會正確的計算結果,因為簡便運算就是為了將復雜的繁瑣的計算轉化成口算。在小學階段,100以內加、減的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乘法口訣必須熟練掌握,能達到脫口而出,另外一些乘法的結果是整十數、整百數、整千數的也要熟練掌握。
2讓學生理解運算定律的意義
學生在計算[732]×16×[932]×16的時候,由于乘法分配律與結合律在形式上相似,導致學生產生知覺上的錯誤,把乘法結合律當乘法分配律運用,這說明學生對運算律的意義沒有很好的理解。所以我們在課堂上不能簡單地讓學生記憶運算律的表現形式,應該讓學生理解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具體情境讓學生加以理解,自主建構起知識體系。教師要認真分析教材、研讀教參、領悟課標,真正用好、學好這“三本書”,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正確處理算理和算法關系,使學生不僅知道計算方法,更要明白為什么要這樣算。
3在課堂中多讓學生說一說簡便運算的過程
愛因斯坦說過:“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他的概念形成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語言的。”語言離不開大腦的思維,更能促進大腦的發展。那在簡便計算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說來加深算理印象,又能在說的過程中理清思路。首先說算式的特征,根據特征思考是否可以簡便計算。如果可以,那說說簡便的方法和為什么簡便的理由。說完后再讓學生計算,就會大大提高計算的準確性,而且學生此時的思路也是非常的清晰。
4和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體驗簡便的思想和簡便的優勢,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習慣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這一思想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任務,那么如何讓兩者相關聯呢?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去引導學生收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簡便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僅僅依靠算式學生不好理解,我們可以借助具體的生活情境去體會簡便,在教學中改變傳統的簡便計算以介紹算法技巧為主的傾向,著力引導學生將簡便計算應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注意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這對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促進作用。
5培養學生認真觀察計算題目的類型和特點
教師要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不是說學習了簡便計算就不用四則運算法則,每做一個題就費九牛二虎之力思考如何用簡便,這種觀點有些偏頗,尤其在倡導算法多樣化、個性化的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下,我們不能為了教書而教書,簡便的目的也是為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思維要放寬,首先認真觀察算式,看有沒有簡便的可能,不要為了簡便白花費過多的時間,那樣就得不償失。
6在六年級復習階段,系統地整理簡便計算的題型,歸類復習,幫助學生理清當中的奧秘
通過對簡便計算整理復習的學習不僅能讓學生掌握得更扎實,運用得更靈活,而且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系統了解。教師通過讓學生自學的方式整理出各定律和性質并用字母表示公式,使學過的簡便計算內容全部呈現在學生眼前,并培養學生歸納和總結能力。學習過程主要分為兩大板塊:①通過幾道計算題的練習,讓學生回憶運算定律,采用框架式板書,對整個簡便計算的內容做一個系統性的歸納與總結;②對整個內容進行全方面的習題鞏固。包括基礎題型、經典例題、錯例分析。學生可以以手抄報或數學小報的形式去歸類總結。
7讓學生自己設計一些簡便計算的題型,提高計算的效率
在簡便計算的教學中發現,有些題目學生總是出錯,比如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等。對于學生出錯率較高的類型,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題目,學生在設計題的過程中會考慮乘法分配律的運用,會考慮計算的簡便性,也會考慮自己平時容易出錯的地方等,這樣計算的準確率就會提高很多。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通過數學小報的形式,設計一些易錯的題型或自己喜歡的題型,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也便于學生收藏供以后的學習中使用。
8注意規范簡便計算的書寫格式
很多老師覺得數學學習的好壞跟孩子的書寫是否認真,格式是否規范沒有關系,其實不然,不管是什么學科,孩子的書寫直接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是否端正。那在計算中書寫直接影響了運算的正確性。如果書寫不認真,把數寫的不規范,字寫的看不清,都會影響計算的準確度。所以數學老師更應該關注孩子的書寫習慣。幫助養成使用草稿紙的習慣,同時也能提高計算能力。
9正視學生的思維,培養簡算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師》這本雜志上看到這篇文章“正視學生思維,培養簡算意識”,文章舉了一個教學片斷讓我思考很多:在簡便計算“624-298”的教學中,發現學生把298分成(224+74)了,然后用624去減224等于400,400減74等于326。其實老師在設計這道題的初衷是把298寫成(300-2)湊整的思想,而學生的思想是去考慮了624,另辟蹊徑——從前后數字的特征去發現方法,雖然沒有老師所想的那種方法簡便,但是它畢竟是學生思維的結晶,打破常規是學生在對運算定律、運算性質與數子特征的深刻理解和熟練運用的基礎上想到的,作為老師要保護學生的這些難得的思想。
10結束語
小學六年級分數簡便計算的教學是對小學階段簡便計算方法的綜合,所以在文章中涉及到整數的簡便計算。簡便計算是對學生思維訓練的一個重要手段,對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以上是我對簡便計算的一些粗淺的想法,真正讓學生全面提高簡便計算的能力還需要付出更多的研究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