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杏
摘 要:文言文字詞教學成了中學文言文教學的基礎。當前的中學文言文教學存在教師“字字疏通”地串講、孤立地進行字詞的集中訓練以及與現代社會脫離、學生的興趣寡淡的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文言文字詞教學應當做到“詳略分明”以及讓學生體會文言文字詞的魅力的建議。
關鍵詞:文言文;字詞教學;問題與對策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把“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作為教學目標。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在7—9年級學段也提出了“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备鶕Z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是中學文言文教學的基本要求。本文主要從中學文言文字詞教學的現狀入手,提出針對性建議。
一、中學文言文字詞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字字疏通”的串講
文言文教學,文本理解是最基本的任務之一。因此很多教師采用逐字逐句講解的方式,讓學生“吃透文本”,甚至有些教師會花費三分之二的時間來講解字詞句的含義,使“古文教學”變成了“翻譯教學”。這種方式會導致教學效率低下,教師一味地講多講雜,學生一味地記,容易加重學生的負擔,扼殺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孤立的字詞集中訓練
中學文言文字詞的孤立訓練主要體現在脫離字詞背后的文化內涵來理解其含義。目前的中學文言文課堂存在的普遍現象是“出于考試的壓力,教師過于注重字詞的解釋、翻譯和練習,淡化甚至無視對其豐富的文化內涵的開掘,導致學生對字詞背后的文化內涵知之甚少?!苯處煕]有從漢字的文化本性出發,缺乏從文化層面對學生進行思想的滲透和熏陶,容易使課堂陷入呆板僵化的境地。
3.脫離生活,趣味寡淡
由于文言文與現代社會文化距離較大,與當代學生的生活嚴重脫節。文言文內含的文化背景、意識形態、典章制度對當今學生來說,已是相當陌生。而且文言文的語音、詞匯、語法等諸多系統與現代漢語有較大差別。因此,盡管文言文具有豐厚的思想內容,華美的辭賦篇章,學生對現代社會不復存在的文言字詞和句式總感到有隔閡,進而不愿意深入學習文言文。
二、中學文言文字詞教學建議
(一)字詞教學要做到“詳略分明”
教師串講的形式容易形成呆板的教學模式,無法做到“有的放矢”。而課標中強調的“能夠閱讀淺易文言文”目標的實現著眼點應該在于對常用詞匯的掌握。只有學生正確地理解和掌握課文中常用詞匯的常用意義,才能讀懂、讀通課文內容并進行遷移。王榮生教授認為“常用詞匯應當是指古今‘同中有異的‘常用字詞以及能集中體現作者情義和思想、需要調動學生生活經驗具體感受的字詞?!?/p>
對于古今詞義一致的文言字詞以及生僻的難字難句教師則可略講。教師應深入講解的是文言文中的煉字煉句處和需要調動學生生活經驗、具體感受的字詞。如《答謝中書書》中“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教科書注釋“歇:消散”,“夕日欲頹:太陽快要下山了。頹:墜落”,這只是字面意思,而理解這一處,則需要“聯想意義”。這里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聯想。否則下句的“實是欲界之仙都”學生則很難體會得到。
而考試中常出現的考點,則應當反復作業練習,利用黑板、墻報等強化記憶,達到既不耽誤考試,又能有的放矢地實施教學的目的。
(二)讓學生體味文言字詞的魅力
文言文教學中那些看似枯燥乏味的字詞部分,如果將他們放在古代文化的大背景中,或者與我們的現代社會緊密聯系起來,每個字詞都會變得鮮活起來,展現出它們自身的魅力。發揮好這種魅力,能夠大大地增強學生對于文言文學習的興趣,加深他們對于字詞的理解。
1.據形索義
漢字是表意文字,有獨特的造字理據,要巧借漢語字形結構和語言結構探究詞義,展現文言字詞的獨特魅力。
如《送東陽馬生序》中“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的“走”字的金文字形上邊是一個人形,并且此人還甩開了雙臂;下邊為“止”,就是一個人正在跑步前行。這樣能夠很清楚地看出“走”的本義指“跑”的意思。在授課時教師可運用多媒體對字形的結構進行剖析,還可繪制詞義發展網絡圖等,加深學生記憶,激發他們的興趣。
2.追本溯源談文言字詞的趣味
漢字自身的構造中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因素,反映了漢民族文化的特征。例如“刑”字,小篆“刑”字的左邊是個井、右邊是個刀。拿著刀,守護井。因為來井邊取水的人很多,往往因爭水落井。持刀守護在井旁,人們畏懼,便排隊取水,建立了秩序?!靶獭弊址从沉斯糯傻闹贫ㄗ钤缡菫榻鉀Q搶水的紛爭。”從這個字的身上,我們可以了解到先民的生活。由“刑”的本意往后推,就可得出它的“治罪、刑罰、殺割”等引申義。一個多義詞的各種義項變得彼此相關聯,學生可以在對古代特殊的文化現象的了解中掌握詞的各項含義,而不用死記硬背。
3.探求詞語背后的故事
文言詞語的演變是一個過程,有很多是由歷史事件演變而來,在課堂上可適當向學生展示這些詞語的背景知識,激發課堂活力。以生動的歷史故事教學文言字詞,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4.古今結合,用活一脈相承的成語
適時激活、調用學生原有文言儲備,形成知識遷移,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文言文學習策略。
如文言實詞“走”字的“跑”一義,可以聯系現代漢語“走馬觀花”中的“走”字來理解;文言虛詞“之”字有一用法:位于謂語和補語之間,相當于“得”,而這一用法剛好在現代成語“逃之夭夭”、“趨之若鶩”中保存下來,因此只要了解了這兩個成語中的“之”用法,也就掌握了“之”的這一用法。
三、展望
中學的文言文字詞教學如何做到扎實教學,又能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教學的確是當前文言文教學面臨的一大困境,教育工作者還需要不斷探索出新的路徑。
參考文獻:
[1]黃厚江.文言文該怎樣教[J].語文學習,2006(5).
[2]胡虹麗.文言文教學的“文化本位”及其實施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11(12).
[3]王榮生.文言文教學教什么[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4]林成滔.字里乾坤(上卷)[M].中國檔案出版社,1998.
[5]錢毅,羅幸.中學文言文教學現狀及建議[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