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榮
摘 要:乒乓球是中國的“國球”。在體育乒乓球社團活動中,通過營造“乒乓”氛圍,打造“乒乓”課程,推進“乒乓”教學,深化“乒乓”研究,可以讓學生形成“乒乓”文化,讓學校形成“乒乓”特色。“乒乓球社團”活動,能夠照亮學生的精彩生活。
關鍵詞:乒乓氛圍;乒乓課程;乒乓教學;社團
中圖分類號:G8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1-0097-01
乒乓球運動是一種集健身、娛樂與競技于一體的體育運動項目,乒乓球課程是體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通過營造學校乒乓球氛圍,建構學校乒乓球課程,推進學校乒乓球教學,讓學生在認識上認同乒乓球運動,在情感上喜歡乒乓球運動,在思想上重視乒乓球運動,極大地推進了學校乒乓球特色社團活動的發展。
一、營造“乒乓”氛圍,形成“乒乓”文化
在學校推進乒乓球社團的過程中,必須讓學生感受、體驗到“乒乓”文化、“乒乓”精神。基于此,學校圍繞“用乒乓特色興校,用國球精神育人”的社團活動宗旨,營建“乒乓”氛圍,通過氛圍的營建、文化的豐盈,激勵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形成拼搏進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1)顯性宣傳。學校運用“乒乓球榮譽墻”“乒乓球榮譽欄”等陣地向學生展示我國歷屆的乒乓球世錦賽、奧運會、亞運會、全運會等比賽的冠軍,展示學校歷年的乒乓球比賽冠、亞、季軍。通過祖國乒乓優秀選手和學校乒乓優秀選手,讓學生樹立“團結、拼搏、自信、進取”的學風。“乒乓球運動”的起源、“乒乓球運動”的歷史發展教學,讓學生濡染乒乓文化。結合主題校報、班報、手抄報,讓學生講述“乒乓故事”,交流“乒乓技藝”。
(2)隱性融合。為了深化學校乒乓文化,學校將乒乓體育教學與音樂教學、思想品德教學、語文教學、數學教學等學科融合,實行隱性的跨界教學。例如,學校創編了“乒乓操”,讓學生結合音樂律動,愉悅身心;在品社、品生教學中,乒乓明星的事跡激勵了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在數學教學中,探討乒乓技術,如扣球的角度、方向等;在美術教學中,用圖片、繪畫等向學生展示乒乓運動員風采、乒乓球的“國球”形象等。多向度的宣傳、多學科的融合,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
二、打造“乒乓”課程,形成“乒乓”特色
為了避免教學的隨意性,參照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在創建學校“乒乓球社團”活動中,學校設計并開發了“乒乓球社團”的課程(見下表),將設計思路、教學計劃嵌入其中。如此,乒乓球活動更具計劃性、預見性,更貼合學生的具體學情。
學校在乒乓球課程的管理中,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和管理制度,成立了學校“乒乓球社團”課程領導小組,由學校校長擔任課程設計與開發組組長,體育教研組長擔任課程設計與開發顧問,總務主任負責課程實施的后勤保障,各體育老師負責編寫年級段的校本教材。乒乓球課程的系統開發,讓乒乓球社團活動更有序,更具針對性、系統性、開放性。
三、推進“乒乓”教學,深化“乒乓”研究
傳統的乒乓球教學由于缺乏課程設計、缺乏教學研究而顯得非常枯燥。在學校乒乓球社團活動教學中,學校要求所有體育教師要潛心研究乒乓知識,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趣味形式”展開教學。轉變理念、創新教法、優化教學形式,形成了勃勃生機的乒乓教學狀態。
(1)將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教學,形成興趣激發點。乒乓球由于打法靈活、速度快、對抗強,因而技術教學有些難度。盡管教師可以直觀展示,但由于很難將球的動態變化過程定格、回顧,因此很難讓學生建立動作表象。基于此,學校要求教師制作PPT,將乒乓球技術動作運用多媒體課件慢慢地進行動態展示,能夠規范學生的技法。
(2)創新活動形式,培育乒乓球活動生長點。學校通過變化乒乓球活動形式,不斷喚醒學生的乒乓興趣。如在低年級的“顛球”教學中,采用了“高低顛球”“正反拍顛球”“雙拍交叉顛球”“靈活轉身顛球”等活動形式。此外,學校還不斷開發新奇、變化的活動形式,提高了乒乓球社團活動教學的效率。
(3)實現社團活動的動態管理,將學生的成功體驗作為著力點。在教學中發現,有些學生的“球感”好,但也有學生的“球感”稍遜一籌。學校根據學生不同的乒乓技術展開教學,實行動態的晉級管理。學校在每個年級都成立了“初級組”“中級組”和“高級組”,只要學生達到了學習目標,就可以順利晉級。
四、結束語
學校開展乒乓球社團活動是一種集知識性、趣味性、競技性、娛樂性于一體的活動課程,在學生的生命成長中具有重要作用。乒乓球社團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體育生活,而且陶冶了學生的情操,發展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趙宏圖.乒乓球教學對于開展小學體育課的重要意義[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02).
[2]金學標,徐利平.校園乒乓球社團的開發與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