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芳
在職高生物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通過對實驗的探討,改進生物教學模式,培養出適應未來社會的創新人才。
當今世界是人才競爭的世界,社會需要更多創新性人才。那么你對創新的理解呢?創新是指人的思維活動或實踐活動具有創造性,具有不同于前人或超越自我的途徑和方法。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較強的學科,職高《生物》教材中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極大地突出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也更充分地體現了學科特點。而實驗能力又是一種綜合能力,不是讓學生簡單地做幾個實驗,或做幾道實驗題就可以得到的。我結合自身生物教學的實際,淺談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嘗試。
一、職高生物實驗教學的現狀分析。
實驗教學中低效或無效的行為主要有以下幾種:①部分教師對照考綱的必做實驗,對實驗的目的、原理、步驟、注意事項等一一進行講解,導致學生聽實驗、背實驗;②實驗與生活脫節,學生缺乏學習的價值體驗;③完全用計算機演示代替生物實驗,一張接一張的投影片和動畫播放使生物實驗中的多種新鮮感覺只剩下視覺和聽覺,實驗的真實性大打折扣,學生對實驗本身的體驗幾乎為零;④教師在進行分組實驗教學時,只管讓學生信馬由韁地實驗,而沒有指導、交流、反饋和總結,絕大多數教師強調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卻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了學生的過程學習,卻忽視了方法的指導,使實驗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從而導致實驗教學的低效。
二、職高生物實驗教學的途徑
1.轉變教學觀念
實驗教學是職高生物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職高生物課程標準(實驗)》在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實施建議中對實驗教學的開展都有明確的闡述。有的教師認為:實驗教學盡管沒有開展,但學生的學習成績并不差,這是明顯的觀念問題。因此,廣大一線生物教師需要進一步認真學習和理解《職高生物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切實改變重“知識傳授”,輕“實驗教學”的傳統思想觀念;不能“以講代做”、“以電教媒體手段代替實驗操作”,應盡可能多的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實驗的過程和其它實踐活動。通過實驗或其它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可以促進學生知識性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和科學態度的形成。
生物教師應根據大綱的規定,積極創造條件,多開設一些實驗(分組實驗和演示實驗)。近年來,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在實驗教學中增加了幾個實驗,如葫蘆蘚的采集和觀察、家鴿的解剖等,保證學生有更多機會動手操作。同時,每次實驗,從實驗準備到實驗過程,都作好精心、充分的安排,使每位學生都明確實驗目的、要求,實驗過程中的注意點等,確保其較好地完成實驗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2.密切聯系生活
生物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醫療保健、環境保護、經濟活動等方面都密切相關。“生活即教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教育理論的核心,在生物學教學中注意聯系生活實際,結合課本知識進行教學,使內容更具實用性,更有利于學生對生物學核心知識和方法的理解,以及將這些知識和方法運用到現實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
“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最終指導生活”是新課程的顯著特征,這一特征在各科教材中得到了充分體現。比如,生物、化學、物理、地理課程,許多內容本身就是由問題引出,讓學生邊學邊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設想,引導學生用所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而且,每一部分知識學習之后,都設計了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運用課堂所學的知識,向課外拓展。
3.改進評價方法
實驗教學評價是影響實驗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它可以制約學生的實驗動機、實驗態度和實驗策略。不同類型的實驗建議采取不同的評價方法或幾種評價方法綜合采用,做到全面反映學生的能力水平。例如: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筆試,它有在短時間內有效考查實驗原理、步驟、結果等理論知識的優點,但在考查學生實驗操作、結果記錄、合作和交流等方面存在較大局限性。因此,采用多種方法進行綜合評價將有利于全面體現學生實驗操作和設計能力,做到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如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對實驗課進行攝像,用相機記錄實驗結果;小組匯報的形式進行交流和討論。
4.借助信息教學
將信息技術與職高生物實驗教學有機地整合后,大大優化了實驗過程,拓寬了實驗教學渠道,提高了實驗教學效果。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解決諸如實驗過程太快,只能看到實驗結果而無法觀察到中間的過程;有的實驗耗時而緩慢,在課堂上無法完成;有的因場景太大或常有危險性而無法進行等問題。實驗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后在以下幾個方面發揮作用明顯:①拆分連續、快速實驗。運用“慢放”、“定格”等功能在多媒體操作平臺上播放,按需要進行拆分,讓學生直觀、清楚地分步、分段觀察,大大增強實驗效果;②濃縮長時間實驗。用攝像機的慢拍功能,將一些如植物栽培、植物開花過程、動物飼養等需時較長的實驗過程錄下來,再通過快速播放,將較長時間的生長過程高度濃縮。在課堂上就能較好地觀察到其生長的全過程;③縮放大型或顯微實驗。通過錄像、照相等形式把一些大型的生態學實驗,如植物的群落、大型的生態系統等實驗過程記錄下來;還可以運用顯微攝像技術放大一些微小的形態結構以及生理現象,如草履蟲的應激性、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的染色體行為特點等,然后在多媒體環境下將它制成課件,通過電視、電腦或幻燈片顯示出來。以上這些,不借助多媒體及現代化教學器材光靠傳統手段是無法完成的。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們要改進教學方法,深挖教材,更新觀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實驗探究,不斷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