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雷
摘 要:運動生理學是一門十分重要的體育課程,只有掌握好運動生理學,才能夠使體育運動完成的更加優秀。運用生理學在足球的訓練中也會起到很大的作用,是學生必學的一門課程,因此要掌握好足球訓練的運動生理學。本文主要闡述了運動生理學在足球訓練中的應用。
關鍵詞:運動生理學;足球訓練;具體應用
一、足球運動的生理學分析
運動生理學是一門理論性的學科,主要為學生普及理論性的知識,然后教學生怎樣將這些知識運用在足球的訓練中,主要研究人體對運動的適應能力以及反應能力。適應能力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可以讓學生在不危害健康的基礎上加強足球訓練,而反應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加強足球的訓練,幫助學生鍛煉敏捷性。在運動生理學基礎上進行足球訓練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很好的屏障。
1.三大功能系統
第一個重要的功能系統是磷酸原供能系統。磷酸原功能系統最顯著的優點就是功能速率相對于其它的功能系統來說比較快,但是它也有一定的缺點,就是供應量過少導致供應的實踐極短。一些短距離或者短時間的體育運動項目主要來源于這個系統。例如足球中有很多的短距離奔跑,這些短距離的奔跑雖然路程短,時間少,但是需要運動員有極大的爆發力,這樣的短跑屬于極限運動,在這樣的運動中需要大量的能量,這些能力主要是通過磷酸原系統來提供的。人體第二大功能系統是乳酸能系統,乳酸能系統相對于磷酸原系統來說雖然供能更持久一些,但是它也屬于快速供能系統,在磷酸原系統發揮完作用以后,人體的能量不能夠由磷酸原系統來維持人體的運動,這時候就是乳酸能系統發揮作用的時候,一般情況下能夠堅持10s左右。人體的第三大系統是有氧氧化系統,在足球運動的過程中需要喜好大量的體力,而且一整場足球賽需要很長的實踐,需要消耗運動員很多的熱量,這個時候就需要氧化還原系統來為運動員的身體供應能量。有氧氧化系統在足球訓練中是一個最重要的系統,因為運動員需要長時間的能量來維持正常的體育訓練,有氧氧化系統能夠提供長時間的能量供應。
2.供能特點
ATP是一種能源物質,直接供運動員消耗,它是由磷酸原供能系統、乳酸能系統、有氧氧化系統共同組成的。這三個能源系統都有各自的特點,輸出功率以及供運動員消耗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這樣的能源物質可以供不同方式的運動和不同時間長度的運動以及不同強度的運動。足球訓練中包含了很多種不同方式的運動,例如慢跑、快跑、轉彎、沖刺等,運動員在運動的過程中狀態也是不相同的,所以運動員在足球訓練的過程中需要不同方式的能源供應,例如在沖刺和極限運動的時候需要磷酸原系統的供應,在長時間的慢跑過程中需要有氧氧化供能系統的供應,在這兩個系統的過渡運動階段需要乳酸能系統來完成對人體的能量供應。運動員在足球場上的運動需要不斷地發生變化,例如,當運動員處于防守的時候就需要長時間的周旋和慢跑,在持有足球的時候有時需要沖刺,不同形式的運動過程中,功能系統的功能比例也在時刻發生著變化。
二、運動生理學在足球訓練中的應用
1.力量訓練
足球運動員的骨骼已經發育完成,但是他們的肌肉發育還沒有達到飽和。每個人的肌肉發育程度都是不相同的,對于運動員來說,在訓練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對運動員的肌肉訓練,這樣能夠加強足球運動員的力量,從而在踢足球的過程中能夠更加運動自如。普通人的肌肉中水分占有大部分的比重,其次還有蛋白質和無機鹽。在對足球運動員進行力量訓練的時候,主要訓練運動員的肌肉,提高小肌肉群的協調能力,其次還應該對訓練肌肉群的爆發力重視起來,對靜力力量的訓練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如今的運動訓練中,足球運動員需要完成很多高難度的動作,例如需要快速起跑,需要完整的完成一些好難度的動作,在運動的過程中需要克服自身的慣性因素以及外界的阻力等因素,這就需要足球運動員有足夠的快速力量。在對足球運動員進行訓練的時候,要注意正確的方式和方法,主要是鍛煉靜力性力量和動力性力量。可以選擇鍛煉身體整體肌肉的力量,例如舉杠鈴,還可以選擇鍛煉某部分肌肉,例如跳躍就是鍛煉腿部肌肉。
2.速度訓練
對足球運動員的速度訓練是十分重要的,速度訓練不僅包括對運動員動作迅速完成的訓練,還包括對運動員反應能力的訓練。在足球運動的過程中,運動員的身體需要進行無氧運動和有氧運動,這兩種運動方式結合起來才能夠完成完整的足球訓練。氧運輸系統主要由血液、心血管系統以及呼吸系統組成,這三種系統是完成氧運輸系統必不可少的條件。在足球運動的過程中,跑步是一項最基本的運動,在跑步的過程中,運動員需要及時對場上的情況做出反應,例如攔截足球,或者自己持有球的時候完美的躲閃對手,這些都要進行系統的速度訓練。
三、總結
運動生理學在足球運動員的足球訓練中是至關重要的,只有掌握了運動生理學,才能夠對維持人體運動的功能系統有一定的了解,從而掌握正確的訓練方式。所以應該加強對足球運動員的運動生理學教學。
參考文獻:
[1]麻雪田,王崇喜.現代足球運動高級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李秋蘋.對話式教學在運動生理課堂教學中運用[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5(4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