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影紅
摘要:課外活動在語文教學中已經(jīng)引起人們是普遍重視,尤其是素質(zhì)教育的提出,使人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僅僅依靠教材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把課外活動當作重要手段,應用于語文教學實踐,完成由知識到能力的轉(zhuǎn)化。
關(guān)鍵詞:語文;課外活動;方法檢測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7-0063-01
1.課外活動的指導思想
語文課外活動要沿著正確的軌道發(fā)展,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同和理解,保持其吃驚的生命力,必須有正確的指導思想作為準則和依據(jù)。
首先,語文課外活動,應當以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為只有任務。課外活動的基點,應該放在提高學生閱讀理解和使用語言表達現(xiàn)實思想的能力上來,而不能把課外活動當作語文教學的"調(diào)料"只起到"調(diào)味"的作用,當作語文教學的"景點",除了觀賞并無實用價值的東西。
其次,語文課外活動應當以人人參與為主要方式。課外活動作為主要手段之一,要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zhì),應該是一條"共同富裕"的道路,而不是在班級搞"特區(qū)",要把所有同學都組織起來,充分體現(xiàn)群眾性。這既是教學大綱的要求,也是為社會培養(yǎng)多層次人才的需要。
第三、課外活動應當以活動與寫作結(jié)合為主要方法。課外活動應該是在教師指導下的活動,也應該是有組織有計劃的活動?;顒又?,要給學生引導與活動內(nèi)容相關(guān)或相似的閱讀范文,并給予適當?shù)闹v解,作為學生活動的參考,使他們在活動中可以有意識地觀察、思考,不打無準備之仗。
第四、課外活動應該強調(diào)個性化發(fā)展方向。盡管活動的內(nèi)容要受到場地和時間、空間的限制,但某個同學的思維應該是自由的,感想應該是不一樣的,體現(xiàn)活動效果的表達方式也應該是不同的或不完全相同的,因此,要因材施教,不拘一格,提倡個性化發(fā)展。
2.課外活動的一般原則
語文課外活動的空間大,范圍廣,要保持在短的時期內(nèi)取得最佳效果,堅持好以下原則很有必要:
一是目的性原則。目的性原則是決定語文課外活動成功與否的關(guān)鍵。從總體上說應該是開闊學生視野,鍛煉學生思維,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當然應該是具體到有所側(cè)重的。這就是在教學中應該把握的問題。
二是計劃性原則。語文課外活動應該是提高學習語文水平的重要手段,是語文教學的一部分,應該列入年度教學規(guī)劃。
三是趣味性原則。沒有興趣就沒有記憶,語文課外活動要吸引更多的同學積極參加,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興奮點?;顒觾?nèi)容要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意愿,盡可能體現(xiàn)多數(shù)人的意志。這就要求指導教師要深入學生之中,搞好調(diào)查,全面征求學生的意見,使其在活動中選擇更好的方式方法和內(nèi)容。
四是主體性原則。盡管老師在活動中是組織者,引導者,但活動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教師只不過是"導演",而學生才是真正的"演員"。
3.語文課外活動的內(nèi)容
(一)要開展體會交流。體會交流是一種簡便易行的形式。交流前要做好準備工作。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給學生開列一些書文題目,并簡要介紹內(nèi)容梗概,然后讓學生自主地選擇學校內(nèi)容,閱讀后,召開學習交流會,給學生以充分的表現(xiàn)機會,讓他們在交流中相互溝通思想,傳遞信息,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
(二)要組織瀏覽觀光。目前學校教育的最大弱點就是閉鎖,習慣性把學生封閉起來,禁錮了他們的發(fā)展和自由,使學生成了井底之蛙。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把學生放在社會大課堂里鍛煉成長。庭院里訓不出千里馬,花盆里栽不出萬年松。學校的天地太有限了,走出"井底"天地寬,讓他們在社會大課堂中去感受,更能得到直接的,生動的體驗。
(三)要組織作文展評。寫作的課內(nèi)課,而交流是課外課。教師應該根據(jù)教學進展情況定期進行學生作文展評。尤其是要在"評"字上下功夫,讓學生相互找出長處和不足,這比教師講解多少個作文方法都有效。因為這是有針對性的具體到,而教師籠統(tǒng)講的教的是原則的空泛的。
(四)要組織學生向報刊雜志投稿。這是即重要又經(jīng)常被大家忽略的重要課堂。引導學生為報刊雜志寫稿,不僅是寫作鍛煉問題,還是把學生推向社會、感受自然,思考人生的有效辦法。學生在寫作中,會自然地跳出寫作本身,去認識世界,思考現(xiàn)實??梢哉f抓住了這一點,就抓住了教學和實踐的結(jié)合部、關(guān)節(jié)點。
4.課外活動效果的檢測
語文課外活動效果的評估,從實踐需要看我認為有兩條必不可少:一是閱讀理解能力,二是寫作能力。因此檢測上也應從這兩方面入手。
首先是閱讀理解能力測試。這種測試主要檢驗學生對文字內(nèi)容的理解程度。其中包括:新聞事件、散文片段、論文資料等,當然也包括工具書的利用、圖書閱覽室的借助等。測試的方法可以用考試是方法進行。
其次是寫作能力測試。這是課外活動效果測試的關(guān)鍵。可以通過命題作文、實用文體寫作等形式作為寫作能力的測試內(nèi)容,也可以通過演講,讀書體會交流,經(jīng)驗報告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檢測。
當然,課外活動受制約的條件還很多,我只是想通過端正課外活動的指導思想入手,結(jié)合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談一下自己在課外活動中的幾點粗淺認識,不當之處,請語文教育界的同行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 陳玉秋主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 叢立新著《課程論問題》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3] 吳新武等.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導論.香港:香港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