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
摘要:語文作為中等職業學校文化課的基礎學科,對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針對當前中職語文教學面臨的一些現實困境,以賞識教育為切入點,根據賞識教育的內涵,分析當前中職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關于賞識教育的實施策略等方面,為中職語文教學提供了改革建議。
關鍵詞:中職語文;賞識教育;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7-0096-02
1.賞識教育的內涵
賞識教育是以人性為基礎,在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相互激發與激勵的狀態下實施的教育。它是一種教育方法,更是教育者的一種思維方式和理念,其指向直對生命,并遵循生命成長的規律,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在信任與尊重、理解與寬容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實現與外界的交流,對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以及人際環境的改善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賞識教育要求教師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給學生創造一個溫馨與幸福的環境。賞識教育就是平等地關愛每一個學生,肯定學生的人格魅力,堅信侮一個學生都能成才,以賞識尋優為主要的教育方式,培育學生的自信,教會學生賞識自我,賞識他人,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向上、走向成功。
賞識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是道德教育的延伸,是依據人渴望得到賞識的本質要求應運而生的。在賞識教育里,要以尊重為前提,把愛作為賞識教育的根源,以學生的自主發展為目標,注重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和長處,進而給他們以鼓勵信任。
2.中職語文教學現狀與問題
2.1 課堂氛圍沉悶。中職教育中由于語文教學并不屬于主修課程,同時由于大多數學生經過了九年義務教育,有了基本的語文基礎與常識,對語文課程學習具有自然的排斥感與厭倦感,當脫離了應試教育的牢籠,大部分中職學生都缺乏對語文課程學習的動力。課堂上常會存在睡覺、玩手機或者其他私人活動,而教師一般在課堂秩序相對安靜的狀態下不會顧及太多學生的學習態度,教學方式上缺乏革新,教學內容上缺乏對學生興趣愛好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在教學形式上也多處于滿堂灌的狀態,缺乏師生之間互動交流,學生因此缺乏對課程學習的激情。
2.2 學生學習缺乏自律性。大多數中職學生在學習上并沒有較強的自律性,在語文學習上,大多數學生并不善于文字語言的表達與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會因為自身曾經學習不優秀而在課程學習上有自卑感和排斥感,甚至導致對學習存在一定厭惡情緒,繼而導致學生無法在語文課程學習中發揮主動性。同時教師也缺乏對學生信心的培養,甚至有教師會采取嚴厲的批評式教育,而極少對學生進行表揚與鼓勵。這樣會導致學生原本自卑的心理狀態更為嚴重,甚至很多人會存在一定消極心理狀態,對于自身的學習和未來缺乏確定感,表現出異常迷茫。
2.3 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與實用性。中職教育的特點在于提升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保證學生在市場人才競爭中具有自身的技能優勢。而作為中職語文教育,主要是讓學生在文字語言的理解與表達上具有一定基礎,甚至能培養更為突出的應用能力。但是實際的教學課程安排中,卻缺乏實用性的培養,學生也無法意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教學內容與形式都缺乏較強實用價值,也缺乏對學生興趣的關注,因此學生學習的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師生之間缺乏對學習內容與形式的討論溝通。
3.中職語文教學中實施賞識教育的策略
3.1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要發揮促進者的作用,關鍵不在課堂設置,不在教師知識水平及視聽教具,而在促進者和學習者之間的人際關系的某些態度品質,這種態度品質包括:真誠、接受、理解。”在語文教學中,要實現師生之間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每個學生感覺到你關心他,尊重他。教師溫和的聲音和微笑的面孔都能帶給學生積極信號,調動他們上課的情緒,會給語文教學課堂帶來和諧的氛圍。教師學生和諧的關系會讓學生覺得教師不是居高臨下,是朋友,這樣有利于解除學生的緊張情緒,消除心理障礙,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3.2 探尋新穎的語文教學形式。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教師教學方法的選用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中職學校教師要嘗試情景教學法,設置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堂交際活動,如開展一些角色扮演、小組活動、辯論演講等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地位的方法。如在學習高教版中職教材下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曹禺先生的《雷雨》這篇課文時,就可以指導學生排練課本劇,學生在表演中自由發揮,選擇自己喜愛的角色,自己對角色人物進行包裝,包括化妝、道具等均由學生決定。教師要肯定他們的創新思維,引導他們在表演中感受作品,體會故事人物內心的情感。這樣,文章的思想內涵自然就能掌握,從而打破學生對劇中人物形象復雜難懂的看法。上課時要求學生能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教師在此過程中充當的角色應該是組織者和管理者,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內容做到了然于胸。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怎樣進行活動,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參加到語文實踐中來。
同時,還要注意,活動過程應是從易到難,循序漸進。既不能讓基礎差的同學感到任務太難而產生畏難情緒,又不能讓基礎好的同學因任務簡單而失去興趣,爭取讓所有學生都從實踐活動中收益。讓學生通過活動掌握知識重點和交際技能,使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教師要關心每一位學生,特別是那些性格孤僻、不愛交流的學生,對他們要熱情,鼓勵他們開口說話,耐心聆聽他們闡述的問題答案,讓學生在自然寬松的環境中把所學的東西掌握,變成自己的能力。
3.3 成績評定采用形成性評價手段。傳統單一的評價方法已經不適應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也與賞識教育背道而馳。實行賞識教育,應采用形成性評價手段來評價學生在校表現。形成性評價又稱過程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評價,是為引導教學過程正確、完善地前進而對學生學習結果和教師教學效果采取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選拔少數優秀學生,而是為了發現每個學生的潛質,強化改進學生的學習,并為教師提供反饋。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和教育實踐經驗表明,經常向教師和學生提供有關教學進程的信息,可以使學生和教師有效地利用這些信息,按照需要采取適當的修正措施,使教學成為一個“自我糾正系統”。就語文學科而言,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可采取綜合成績考核方式,考核內容比例參考如下:平時作業占20%,課堂筆記占10%,期中考試10%,語文實踐活動占20%,期末考試占40%。其中語文實踐活動可以是班級黑板報、廣播稿等實際操作內容。
4.結語
中職語文教育的重要性需要師生共同意識到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通過中職語文的賞識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對自身的認可,建立學生自信心,進而提高學習水平,促進我國中職語文教育更好、更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戴步云.論中職語文教學中賞識教育的運用[J].科教導刊(下旬),2016,(05):109-110.
[2] 岳峻峰.淺談中職語文教學中的賞識教育[J].新課程研究(職業教育),2007,(1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