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科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7-0167-01
化學是初中階段的新設課,也是一門基礎學科。在化學學習中,我們可以發現實驗在其學習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化學課上,教師一定要通過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化學教學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親自參與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
化學知識比較抽象,初中是學生系統學習化學知識的開始,面對抽象的化學知識,如果不把握好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就不會讓學生體會到化學學習的意義和樂趣,不能為今后的化學教學奠定基礎。
許多化學知識都是從實驗當中獲得的。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好實驗教學法。通過化學實驗,使抽象的化學知識變得具體、形象,讓學生對化學知識形成感性上的認識,同時,通過實驗讓學生鞏固所學的化學,深化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在傳統的化學教學中,教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化學知識的講授以及對學生化學知識掌握情況的檢查之上。教師仍然把提高學生的化學成績,提高升學率,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而忽視了化學學習的重要意義和新課標對初中化學教學提出的要求。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實驗教學法也沒有得到部分教師的重視。
筆者在從事初中化學教學的過程當中,逐漸認識到實驗教學法的重要性。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也逐漸提高了對實驗教學法的運用。現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對實驗教學法所形成的認識。
1.合理選擇實驗教學的內容和容量,以提高實驗教學的效率
教師要成功運用實驗教學法進行化學教學,首先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化學實驗教學的內容。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之內,教師既要通過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要讓學生通過化學實驗進行充分的思考和深入的探究,形成課堂上的師生互動。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不能夠隨意安排化學實驗。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對化學實驗進行合理的選擇,并注意課堂教學容量的適度,在最大程度上運用好實驗教學法,提高化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為了合理運用實驗教學法進行化學教學,需要教師對化學教材以及學生的化學認知水平以及化學知識的接受能力等進行充分的研究和調查。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在進行教學時胸有成竹,才能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制定合理的實驗教學目標,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能力和化學認知結構為基礎,選擇需要重點探究的知識,在激活學生探究欲的同時,保證探究活動的深入開展。
2.發揮出演示實驗的作用,激發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
演示實驗是化學實驗的組成部分之一。在進行化學教學時,教師要運用好演示實驗,激發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通過演示實驗的直觀性,可以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獲得形象的感知,面對豐富多樣的實驗現象,學生會被深深的吸引,并希望從中進行探索,得到答案。
教師要做好演示實驗,就需要做足準備。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之前,要明確實驗的目的,熟悉實驗的操作方法和步驟。同時,教師還要精心設計在實驗過程中對學生的引導環節,考慮怎樣才能夠讓學生既能夠觀察到實驗現象,有能夠從中獲得化學知識。為了保證實驗效果的成功,教師有必要在課前多做幾次實驗,以把握好實驗的度。
例如:在學習“實驗室制取氫氣”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進行以下的演示實驗:教師在課上分別把準備好的鋅、鐵、鎂和稀硫酸進行反應,讓學生認真觀察各實驗中的反應現象,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制取氫氣時,為什么用到的是鋅。通過實驗和學生的思考,學生對相關的知識點認識更加清楚。
3.運用好學生實驗,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性
學生實驗是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生好動,喜歡動手,喜歡探索。在進行化學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初中生的特點,利用好學生實驗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化學過程當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為今后的化學學習奠定基礎。
在新課改中指出,在進行化學教學時,教師在讓學生掌握化學觀念、原理的同時,還要讓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而實驗教學法的運用是推動新課標實現的重要途徑。
在進行學生化學實驗時,一般是采取分組實驗的教學方法。在分組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實驗過程當中,讓學生體會到實驗的樂趣,發揮出每個學生的優勢地位。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實驗目標,自己制定實驗的計劃和方案,讓學生做好實驗過程中的分工。通過學生的合作,使實驗能夠順利進行。現在的孩子嬌生慣養,一切事情都從自己的利益出發,而不懂得和他們合作。通過分組實驗教學,在提高學生化學水平以及能力的同時,也讓學生意識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4.鼓勵學生進行課外實驗,激發學生的探究欲
化學是一門和生產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學科,在學習化學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課下實驗作業,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實驗設計,讓學生認識到化學學習對生活的重要性,為學生樹立學好化學的信念奠定基礎。
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家庭小實驗,把所學習的化學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既能夠改善生活質量,又做到了學有所用,增強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知識的信心。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制作簡單的凈水器、自制汽水等等。教師還要讓學生走進社會,進行社會實踐。例如:教師引導學生測定當地雨水的PH值,對當地的污染情況進行調查,并提出合理性的建議等等。通過生活化的化學實驗,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更高,探究欲望更加強烈。
化學是一門和我們的生存與發展有著密切聯系的學科,要做好化學教學工作,一定要重視化學實驗,通過實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