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瑪普赤
摘要: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高中歷史教學也面臨著重大的改革。歷史是高中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認真學習歷史能夠使學生全面了解世界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因此,教師應在課堂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啟發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主要圍繞高中歷史教學進行分析,并提出了針對歷史教學改革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7-0173-01
高中生的學習目標是順利通過高考,因此,每門課程在教學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歷史課程作為高中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不僅能夠使學生了解到中國歷史的燦爛文化,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的記憶能力與創新能力。如今,新課標的發布對高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師從知識到實踐、從素質到能力進行全方面的提升,并根據高中學生的特點制定出相應的教學改革措施。
1.轉變師生角色,確立學生主體地位
以學生為中心是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理念,這對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觀提出了挑戰。在以往的教學中重教師輕學生,學生是被加工的對象,完全受教師的擺布,可以說只是執行命令的機器,而沒有個人的思想與情感參與,這樣的教學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是會機械運用教材上現成的知識解決特定的問題,而問題稍有變化就會不知所措,靈活運用能力與創新能力缺失。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實現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轉變師生關系,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積極而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探究的過程中主動地構建知識,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與記憶,更靈活地運用,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全面提升。作為新時代的教師不僅是一個教者,而要是一個學者,是與學生一起參與學習的共同體。因此,教師要從高高在上的不可動搖的權威者走下來,與學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變師生間的對立為平等、民主、和諧、融洽,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強化學生的主體體驗,使學生主動而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使整個教學活動都圍繞學生的學習展開。
2.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要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的事半功倍,就必須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在新課改的要求下,目前的高中歷史教學要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讓學生在課堂之上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自身的優勢。這樣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科學合理地開發新課改的內容資源,在課堂中實現教學目的。相比較傳統的書本傳授的模式,我們可以采取多方位、多手段并用的方法,利用現代的科學技術進行課堂的補充,讓內容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
比如,教學“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這一課時,教師在導入時可以用《秦王掃六合》的主題曲,甚至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在學生情緒激昂的氛圍中學習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封建王朝,知道了這樣一個國家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又如何進行統治的。
3.組織實踐活動,提高學生運用能力
教學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實現學以致用。在歷史教學中,我們要將歷史與現實結合起來,讓歷史更好地為現實服務。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只讓學生識記課堂上所學的教材知識,而是要打破傳統教學的局限,注重歷史與社會、歷史與生活的聯系,將課堂向外延伸,以社會為大課堂,尋找更為寬廣的學習空間,從具體的教學內容出發,與現實找準結合點,將教材知識向生活延伸,以體現教學的開放性、實踐性,使學生的眼光與視野不只是局限在教材上,而是向生活延伸,向社會延伸,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政治,提高學生的歷史運用能力與歷史思辨能力。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尋找相關資料來支持論證自己的歷史觀點,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調查活動等,讓學生真正學會歷史,會學歷史。
4.培養學生多角度的歷史觀
歷史不是一成不變的,對于同一個歷史事件,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甚至在不同的時間點也會對歷史事件的考量不同,對歷史的事件的評價更是如此。目前,史學界對諸多的歷史事件存在爭議,如近代化史觀、生態史觀,革命史觀、全球史觀等。這就要求我們能綜合不同的歷史觀點來對學生進行引導,在爭論中讓學生能更加深刻地認識和理解一些存在爭議的歷史問題,在討論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歷史觀。
關于“殖民擴張”問題的看法,我們可以讓學生認為是在某種程度上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和交流,使世界各地的聯系日益緊密,也可以理解為加速了被殖民地區落后的經濟生產模式的解體,并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技術,同時也沖擊了當地落后的制度和思想觀念,甚至可以讓學生明白,殖民擴張也極大地促進了被殖民地區由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轉變程度。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通過不同的歷史觀點去解讀,必然會得出不同的結論,這就要求我們要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引導和學習,讓學生能夠學會用客觀的眼光看待歷史事件。
總之,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之中學習到知識和技能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只要我們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教學水平,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就能夠培養學生健康、全面的歷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