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字》是19世紀美國杰出浪漫主義作家納撒尼爾·霍桑的代表作。在整部作品中,作者運用了大量的象征主義手法來揭示小說深刻的主題,其中含義最為豐富的就屬紅字“A”,本文主要討論字母“A”的五種象征意義,即:通奸、孤獨、愛情、能干和丁梅斯代爾。
關鍵詞:《紅字》;字母A;象征主義
作者簡介:王倩(1993-),女,漢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大學公共外語教育學院2016級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1--02
一、引言
象征主義是歐美文學流派的一個重要分支,19世紀末開始盛行。《紅字》一直被稱為是美國第一部象征主義小說,“它的象征主義手法是將一般人覺察不到或難以覺察的細微之處寫得活靈活現,象征主義手法不僅僅注重對事物的外在描寫,更加注重對事件內在做更深刻更本質的挖掘。”(宋艷華,2007:17)霍桑在他的作品中大多都會使用象征主義,這主要是因為他自身的超驗主義和神秘主義思想,在他看來,外在的物質世界都是假象,而它的內在才是本質。正是由于霍桑深受這兩種思想的影響,所以在作品中,他更加注重對客觀事物背后隱藏的深刻含義進行無情地揭露與剖析,也正是因為這些深刻而含義豐富的象征手法,使得作品經久不衰。
紅色字母“A”是整部小說的線索,也是整部小說中最典型的象征。正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字母“A”而言,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解讀方式,在作品中紅字A更是得到了充分的渲染,從而使讀者產生了豐富的聯想,展示出了各種不同的含義。本文對紅色字母“A”的五種主要意義進行探討。
二、紅色字母“A”的象征意義
2.1紅色字母“A”象征通奸罪(Adultery)
紅色字母“A”第一次展現在讀者面前,是在小說的第二章,當時女主人公海斯特被推到刑臺上示眾,作者描述“在她長裙的胸前,亮出了一個字母A。” “她胸前的紅字閃閃發光,極為刺眼。”(熊玉強,姚乃強,2000:45)根據當時的加爾文教教規,只要是觸犯通奸罪(Adultery)的人,作為懲罰胸前必須佩帶紅色字母“A”。當時清教徒們把犯了通奸罪的女主人公海斯特看成是一個蕩婦,讓她終身戴著紅色字母“A”,以示對她的懲罰。也就是說在教徒們的眼中,她是一個罪人,早已失去獨立的人格,她犯了不可饒恕的罪惡就應該承受無盡的羞辱。因此紅色字母“A”象征著“罪惡”。而這一象征著罪惡的紅色字母“A”不僅在肉體上給海斯特帶來極大的痛苦和折磨,而且在精神上深深地摧殘著她。佩戴著紅色字母“A”的海斯特是一個罪人,然而每當海斯特摘下字母“A”時,青春與活力就會重新回到海斯特身上,讓她重返年輕與美麗,但當重新戴上時,“她感到有一種難以避免的憂郁沉重地壓在心頭”。(熊玉強,姚乃強,2000:193)為了全心全意減輕自己的罪孽,她遠離人們獨自生活,依靠針線活過日子,生活十分清貧,但是她的繡品卻精美絕倫。海斯特把賺來的錢除去生活以外都分給了比她還窮苦的老百姓們。紅色字母“A”在其他地方象征著罪惡,但在這里卻成了一支燭光,照亮和溫暖著那些窮苦的人們。
2.2紅色字母“A”象征孤獨(Alone)
作為整部小說的線索,隨著故事的發展與深入,紅色字母“A”的象征意義也發生了不同。因為觸犯了通奸罪,在以后的日子里,海斯特和她的女兒珠兒被其他人鄙視,被整個社會所不容,每當她去鎮上賣刺繡產品,人們就會用極其鄙夷的目光盯著她,像躲避瘟神一樣遠遠地躲著她。她飽受冷眼和嘲諷,受盡欺凌與侮辱。那個她生活的小木屋,“它在遠離其他住宅的半島的邊緣,并且脫離了業已養成社交習慣的移民的活動圈。”(熊玉強,姚乃強,2000:65)這時,紅色字母“A”象征著海斯特和珠兒不僅生活孤單,離群索居,而且精神上也飽受孤獨(Alone)。
海斯特和珠兒受盡人們的排擠與冷眼,沒有人愿意理睬她們,而這只是表面上的孤單,但是海斯特的奸夫丁梅斯代爾陷入的卻是真正意義上精神上的孤獨(Alone)。為了表示自己懺悔的決心和虔誠,他開始不停地用盡各種辦法折磨自己,他絕食直到身體連站也站不起來;他在寂靜無人的夜晚,偷偷在胸前刻上字母“A”以期減少心中的愧疚和自責;他用鞭子狠狠抽打自己直到血肉模糊,不忍直視。盡管這樣,他的內心依然得不到片刻的安寧。
2.3紅色字母“A”象征愛情(Amour)
對于當時深受封建加爾文教教規毒害的人們而言,紅色字母“A”是通奸的標記,是恥辱和罪惡的標志,而事實上紅色字母“A”也是丁梅斯代爾Arthur Dimmesdale名字的首字母,也是法語中愛情Amour這個詞的首字母。霍桑通過這一巧妙的設計在字里行間中都表達出了對海斯特的同情。雖然強加在她身上的罪名給她帶去了無盡的痛苦,但是她內心依舊充滿對純真愛情的追求。她認為追求純粹的愛情是個人的自由,是人的純真本性,與其他無關。也正是由于她心中這種純潔高貴的愛使她擁有強大的力量去獨自承受這一切痛苦和罪責。這時,紅色字母“A”就成為了海斯特追求純真愛情的象征。從更深刻的角度出發,作者在表達對女主人公海斯特同情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于封建教義毒害人們思想的深惡痛絕,在這里海斯特不僅僅是一個追求平等愛情的普通女性,也代表了千千萬萬個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生活的人們。
2.4紅色字母“A”象征能干(Able)
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時間證明了一切,漸漸地在海斯特胸前的紅色字母“A”的含義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沒有人能夠像她那樣樂善好施,那樣喜歡接濟貧困者” (吳偉仁,1998:145)“那刺繡的紅色字母閃射出非凡的光芒,給人以慰藉。在別的地方它是罪惡的標志,但在病房里卻成為蠟燭。”(吳偉仁,1998:145)雖然依舊還有很多“罪惡的清教徒”認為紅色字母“A”是通奸是恥辱的象征,但是更多被海斯特幫助的人們對“A”的含義有了新的認識,他們說紅色“A”有“能干”(Able)的意思。海斯特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努力生活,并熱心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使得人們逐漸發現了她的善良,人們不再排擠她,嘲諷她,反而覺得她擁有天使的內涵——純潔、美麗、善良、博愛。故事情節發展到這,海斯特的內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海斯特不再懦弱,不再被動,她在心底頑強地與清教統治相對抗,她總是高高地昂著頭,這意味著她不再覺得自己是戴罪之身,而是她從心底接受了這樣的自己,這是她性格中相當重要的轉移,她開始像個女英雄一樣,敢于為了愛情勇敢地反抗和斗爭!
2.5紅色字母“A”象征亞瑟·丁梅斯代爾(Arthur Dimmesdale)
字母“A”是海斯特的奸夫亞瑟·丁梅斯代爾名字的首字母,可見作者心思之巧妙。女主人公海斯特因犯通奸罪而被罰終身佩戴紅色字母“A”,之后飽受世人的冷眼、嘲諷與歧視,但是無論她承受多么大的痛苦和折磨,她都始終不肯說出奸夫的名字。這可見海斯特對他的愛甚至高于自己。也正是由于終身佩戴著紅色字母“A”,便時刻提醒著海斯特心中對于愛情的執著渴望和追求,也因此使得海斯特擁有獨自承受一切痛苦的勇氣與堅強信念。海斯特繡工精致,為了維持生活,她選擇刺繡,而繡的也是字母“A”,正是由于愛人給了海斯特努力生活下去的動力和希望。海斯特受盡折磨和痛苦,但是仍然沒有離開小鎮,也是因為自己的愛人還在這里。只要愛的人在,她就擁有面對一切的勇氣。相反,對于丁梅斯代爾來說,海斯特胸前的紅色字母“A”是一種莫大的折磨。看著自己心愛的人獨自承受著一切痛苦,自己卻無能為力,甚至連站在她身邊都做不到,他心中充滿了自責與悔恨。然而他的地位和名望又使他無法拋下這一切與海斯特一同承受懲罰,于是,丁梅斯代爾陷入了精神上無盡的糾結與痛苦。“至少在虛偽的光亮中映現出來的他自己,就變成了一個陰影。像他這樣一種虛偽的痛苦,真是有說不出來的痛苦。但是,也正是他最內在的靈魂中的苦痛與他相貌上那種苦痛的率真的表情使丁梅斯代爾在這世界上還繼續成為真實的存在。”(Nida. Baym,1989:1204)此時,紅字“A”就代表著痛苦(Agony)。
三、結語
字母“A”在字母表中居于首位,也就是意味著初始,在基督教的教義中,開始即是墮落。世界之初即是墮落:人類的祖先亞當和夏娃之所以被趕出伊甸園,開始人世間的生活,正是因為偷吃了禁果犯了罪,所以人世生活的開始即是原罪。
丁梅斯代爾的名字亞瑟(Arthur)與亞當(Adam)一樣都以字母“A”開頭,這可以說是作者的獨具匠心。小說以海斯特和丁梅斯代爾的通奸罪為起點,開篇就是海斯特佩戴紅色字母“A”站在刑臺示眾,這一安排正是暗示了“開始即是墮落”。在傳統的清教徒眼里,海斯特是個不潔之婦,讓她終生佩戴代表通奸罪(Adultery)的紅色字母“A”,是要折磨、羞辱、懲罰這個罪人。清教徒們自認為他們這樣是“秉公執法”,嚴格捍衛了上帝的神權,但是他們卻犯了一個更大更不可饒恕的錯誤,那就是他們自認為是上帝來懲罰同類,實則是假借上帝之手殘害同類。紅色字母“A”究竟象征著誰的罪過、誰的墮落,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
霍桑巧妙地把紅字“A”貫穿于整部作品中,并且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紅色字母“A”也有了不同的象征含義,從最開始的象征通奸罪,到后來的孤獨、愛情,直到最后的能干、天使,使得小說更加耐人尋味。作者從人性的角度深刻剖析了人性的善與惡,利用象征手法的多指向性升華了小說的主題,深刻揭露了封建思想統治下人們痛苦的生活和向往平等自由的美好愿望。正是由于這些富有深意的象征手法的大量使用,使得《紅字》成為象征主意的代表作,也使得作品具有經久不衰的魅力。
參考文獻:
[1]Nida. Baym,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M] New York, London: W. W. Norton & Company. Inc. 1989.
[2]霍桑. 紅字[M]. 熊玉強,姚乃強譯.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3]宋艷華. 解析《紅字》中“A”的象征意義[J]. 《呼倫貝爾學院學報》,第1期,第17-19頁,2007.
[4]吳偉仁. 美國文學史及選讀[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