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杰
摘要:最近一些年來,借助信息化的發展,國際上農業發展不僅得到了數量擴張,而且業態也發生了變化,更加多樣化和精細化。20世紀70年代后,休閑農業在歐美等國家不僅得到了迅速發展,而且形式多樣,同時大多數國家的農事休閑企業逐漸實現了規模化經營,為后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總結國外在這方面的經驗,結合校園文化建設相關專業可以為我國的休閑農業提供有益的指導。
關鍵詞:校園文化,休閑農業;信息化;發展
一、近年國外農業發展的特征
休閑農業在歐美等國家不斷發展。不僅發展迅速,而且形式多樣,同時逐步完成了規模化經營,為后續發展奠定了基礎。主要特點有:
(1)注重協調。在國外,利用市場機制協調各方利益是一個基本特點。例如在美國,通過成立共同體促進休閑農業的發展。不同主體通過共同經營實現了共同獲利。一方面,市民可以體驗農事,得到產品;而農場主也能夠得到經濟收入。這類農業轉型可以使得各方實現共贏。
(2)綠色環保。注重綠色生活質量一直是發達國家居民的生存理念。這種理念通過發展休閑農業得到了體現與實踐。隨著逆城市化趨勢發展,城鎮居民紛紛走出喧囂的城市來到農村進行休閑,出現了許多所謂的“綠色假期”和“綠色農業旅游”。不僅促進了城鄉交流,而且促進了環保。
(3)社團組織作用。國外休閑農業發展中,非常注重社團組織的作用。如法國農會常務委員會(APCA)就聯合互助聯盟(CNMCCA)、國家青年農民中心(CNJA)等非政府組織,建立了“歡迎蒞臨農場”的組織網絡,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休閑農業的推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城鄉互動。城鄉互動能夠很好地推動休閑農業的發展。日本通過推進市民農園、自然修養村、自助菜園等促進體驗型農業;德國則強調農園建設是為了使得市民能夠體驗農耕之樂、得到健康食物、并有休閑娛樂及社交的場所等。同時通過《市民農園法》,拓展了市民體驗農家生活的機會和渠道。
(5)開展結合校園文化建設相關專業推廣。農業與教育相結合是發展農事休閑的顯著特點。如新加坡的農業科技園,不僅成為休閑的樂園,而且成為科技示范和推廣之地。此外一些國家的農業博物館、觀光園等也具備各種功能。
(6)注意立法。法制是市場經濟的基礎。對此各國政府都很重視,紛紛制定各種法案,如德國的《市民農園法》;日本的《市民農園整備促進法》、《農山漁村停留型休閑活動的促進辦法》等,通過法治,不僅推動了農業,而且提高了人民的素質。
此外,信息化的校園文化建設和發展,尤其是公共服務信息化和政府電子政務的發展極大地推進了休閑農業的發展。可以說信息化是最近幾十年來推動各國休閑農業發展和升級的一個主要力量。因此,如何利用網絡信息技術來改造和發展現代的休閑農業,是我們應該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則試圖通過對國外農業信息化探討,總結一些對我國休閑農業發展有益的經驗。
二、國外信息化作用
20世紀下半葉國外積極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改進和提升休閑農業。雖然發達國家沒有發展所謂專門的休閑農業信息化,但卻有效地將農業和信息化進行了有效結合。具體來看,國外在推進休閑農業信息化時具有如下一些特點:
(1)市場導向。發達國家主要是通過市場來引導農業信息化的發展。在美國,按照市場需求構建了政府為主體的國家、地區、州三級相連的農業信息網,形成了完整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在運行模式上,既有采用事業性運行,也有商業化運行。有效地發揮了政府和市場兩個方面的促進作用。
(2)校園文化基礎優先。校園文化基礎建設先行是國外農業信息化發展的特點。基礎設施不僅包括基礎網絡,而且包括農業數據倉庫等內容。由于基礎設施技術要求高,投資規模大,涉及方面多,所以一般由政府主導建設。通過政府助力,為農業信息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加強培訓。為了促使傳統農業向現代休閑農業轉型,發達國家普遍重視對農業人口的信息化培訓工作。如澳大利亞利用遠程教育等方式對農場主進行培訓,提高其信息素質,為農業轉型奠定了基礎。促使澳大利亞農業迅速實現轉型升級。
(4)科學組織。合理組織可以使資源得到有效利用。例如日本通過合理規劃建立了實時管理系統fDRESsl,為休閑農業提供咨詢服務。此外,許多國家不僅注意信息資源規劃,而且強調信息共享制度的建設。
(5)關注技術應用。注重新技術應用是發達國家的又一特點。如美國利用GPS系統發展精準農業,法國利用衛星進行農事測報和實時監控,使得許多不諳農事的城鎮居民也能輕松地到農村進行“生產作業。”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還推動了智慧休閑業的發展。通過各種信息系統,休閑農業的供求雙方能夠更加合理地運用各種智慧,不斷增加各自在休閑農業活動中的邊際收益。正是由于信息化對于休閑農業具有全方位的推動作用,所以隨著世界各國信息化的發展,休閑農業也得到了更快的發展。
三、國外經驗的啟示
(1)政府要正確發揮作用。國外經驗表明政府不是萬能的,不應該包辦一切。事件中要注意將政府主導和市場參與相結合;目前,國際上流行的事業性和商業化運行的不同模式值得認真研究和借鑒。
(2)從校園文化建設和發展休閑農業的信息化。通過校園文化和運用其他成熟系統,不僅可以降低信息化的社會成本,而且可以有效實現數據的共享和系統的互動。實踐中我們需要注意:①域內企業關聯;②域內門戶與管理系統關聯以及③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的關聯。
(3)政策法規體系建設。法制是市場有效運行的基礎。李正華認為,既要保持中國的立法統一,也要注意在技術上和世界對接。此外,從信息公開和保護的角度看,也應該制定有關個人隱私和商業秘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
(4)注重信息資源。信息資源是信息化核心要素之一,國外對此非常重視。相比之下,中國不僅缺乏相應的理念,而且缺少相應的規范。如何改進這方面的工作,值得認真研究。
(5)加強校園文化對外開放。加強與國際組織的聯系可以推進中國休閑農業發展。因此,發展休閑農業企業的信息化,需要考慮與有關國際組織的互通互聯和數據的實時共享。為此不僅需要技術和資金的投入,更需要具備走向國際的理念和意識。
(作者單位:吉林省通化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