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有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弟子規》共有360句、1080個字,三字一句,兩句或四句連意,和仄押韻,朗朗上口;全篇分為“總敘、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七個部分。《弟子規》根據《論語》等經典編寫而成,它集孔孟、老子等圣賢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傳統道德教育著作之綱領,是接受倫理道德教育、養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讀物。它也是集中國傳統家訓、家規、家教之大成,也是當今社會做人的基本教導,倡導通過在生活中學習、力行以達到家庭和睦、社會和諧,不僅是人生第一規,更是做人的根本!
《弟子規》側重于生活教育和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言行謹慎講信用,對他人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學習有仁德的人,多學習經典文化藝術知識,對于小學生而言大有益處。而小學階段正是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正所謂“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如果在小學階段養成良好的習慣,那么學生勢必會得到全面發展。因此,我們可以把《弟子規》作為小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應用到班級管理中,讓其中的思想滲透到每一位學生的思想中,讓學生發自內心的想按著要求去做。我們可以將《弟子規》應用到班級管理中的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日常學習上,滲透《弟子規》思想
《弟子規》中的“有余力,則學文”“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對于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現在很多的小學生學習習慣不好,存在上課不認真聽講,人在心不在,甚至搞小動作,課下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等一些現象。針對這些現象,采用以上幾句就會大有益處。通過學習這些思想,學生就會明白了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在學習中將會取得很大的進步,如果他們的學習習慣有了明顯的進步,那么在課堂上他們就會有意識地、注意力集中地聽教師講課,還懂得了課后作業的作用,是對課堂上學習的新知識的鞏固,在沒有教師的指導下能獨立完成作業,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樣,學生的學習潛能被充分的挖掘出來,學習態度得到了轉變,并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在主題班會上,學習《弟子規》思想
結合《弟子規》的內容,班級可以定期的開展一些主題班會。在班會上,為學生們解析《弟子規》內容,使他們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并要講誠信。和他人相處時要平等友愛,并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且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還有多余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可以組織全體學生觀看《百家講壇》解讀《弟子規》的視頻,然后結合學生現狀重點講解和引導。在主題班會上,針對學生落實《弟子規》的學習情況讓學生自評、互評,以及教師給予總結性的評價,利用班會活動進行總結、定位后,可以為學生以后踐行《弟子規》提供更加明確的方向。
三、在文明禮儀上,引導《弟子規》思想
《弟子規》中“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這就要求學生在校應該尊敬老師。如果老師批評學生,學生應該順從,不能和老師頂嘴。學生經常學習就會避免那些學生動手打老師現象的發生。“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這些指導我們,不要因為大人的寵愛而忽略了應從小培養禮讓的美德,不管是吃東西或喝飲料,要請長輩先用;如果和長輩坐在一起,要請長輩先坐;如果和長輩走在一起,應讓長輩先走。這就要求學生在老師面前,或者在以后的領導面前要有禮貌,老師站著,學生不能坐著,領導站著,自己不能坐著,給領導和老師一個好的印象,為以后的成功奠定基礎。
四、在處理矛盾上,運用《弟子規》思想
《弟子規》中“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作為一位管理者.要把愛心獻給每一位學生,無論他是出生于什么家庭,無論他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或是令人頭疼的后進生,均應一視同仁。讓老師的身教使《弟子規》經典變成學生自己的血肉靈魂。班干部由于要協助老師對同學操行、紀律、作業上交、清潔掃除等進行考核,難免會和后進生產生一些矛盾,這時候,如果批評后進生,學生們很有可能會認為老師在偏袒班干部,不僅傷害后進生自尊,還讓班干部形成了不良的自大心理,加速矛盾惡化。而如果為了不傷害后進生而批評班干部,又很可能會傷害班干部工作的積極性,甚至會使他們在班里失去威信,不利于以后工作的開展。面對這種情況,班主任應該公平、對事不對人地處理矛盾。這時,《弟子規》中“善相勸,德皆建,己不欲,即速已,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恩欲報,怨欲忘,理服人方無言”作為約束雙方的共同準則,就成為了處理兩者矛盾的一個絕好的方法了。
五、在家庭生活上,行駛《弟子規》思想
《弟子規》中“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要求學生要孝敬父母,聽長輩的話,更不能與他們頂撞,團結友愛兄弟姐妹。“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要求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作息生活習慣。
通過以上五個方面的闡述,我們已經了解了《弟子規》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弟子規》是人們的生活規范,它使我們明確了目標,凈化了心靈,增強了覺悟。因此,我們應該大力推廣《弟子規》的學習。
(作者單位: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清水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