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真
眾所周知,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場所;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實施的主渠道。因此,促進創新學習活動開展,培養學生創新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在于:構建有利于創新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
創新學習,是培養學生具有創新品質(精神、意識、思維、能力等)的基本活動,離開創新學習活動,要培養富有創新品質的學生是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必須構建一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新模式,能使學生的創新學習活動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始終,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體驗創造的過程。正如《決定》中所指出的那樣“智育工作要轉變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睘榇?,我們設計了探索型課堂教學模式。
所謂探索型課堂教學模式,是指整個課堂教學以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結論的獲取過程為主,使學生的自主、自立、求異、合作等意識和思維、想象、動口、動手等能力及個性品質在教學過程中得到盡可能充分的培養與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其基本結構是:(老師)引導——(學生)領悟,即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我領悟。該模式下的教學過程具有以下幾個重要特點:
一、上課的操作方式
自始至終是教師引導學生參與所教內容的探索過程,而非教師自己講。教師在鉆研教材、設計具體教學時的優勢思維取向是:如何引導學生參與進來?如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如何讓學生參與更多?教師的主導作用就在于:設計學生參與的切人點,參與的方式,并準備好參與中要使用的各種材料,以及有效地組織學生的參與,而不是自己的“講”課。
二、上課的內容
從蘊含量的多少看,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怎樣去獲得知識、運用知識的方法,如思維方法、探索方法,收集、取舍、利用信息的方法,怎樣舉一反三等。同時還包括思想意識、人格品質等內容。
從表現內容的方式看,學生對知識的獲得,不是依靠教師對現成知識結論的呈現,也不是主要依靠教師對知識的系統講解,而是教師引導學生自己使用材料、工具,運用知識、方法去領悟(歸納、總結)出知識結論。其基本過程是:提出要求(教師)——介紹材料、工具或作示范(教師)——探索活動(學生)——歸納總結(學生)——小結(教師)。
三、課堂活動絕大部分時間是以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的探索活動為主
這種探索活動,有時是個人獨自行為,有時是群體協作互動行為。教師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對學生進行有效地組織。二是鼓勵、引導學生大膽設想、大膽分析驗證;力求與眾不同;不怕錯誤,不怕失敗。三是學生活動時,教師根據需要從旁稍加啟發,起導向的作用,點燃“火種”的作用,至于說如何使點燃的“火”燃得更旺,由學生自己設法。
四、學生對知識的獲得主要是依靠自己的領悟
領悟,是一種極其復雜的心智操作與動作操作相結合的活動(主要是前者)。而且,整個領悟過程,是以學生自己的活動為主來進行的。所以,這種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牽著學生走,而是學生自己在教師的稍加點撥下,借助一定的材料、工具,運用已掌握的知識、方法去探索。再從領悟的結果來看,不同的學生,所領悟出的知識結論可能不完全一樣(也不可能完全一樣),即使是同一學生,領悟出的結論,有時也可能有幾種不同的答案,表現出豐富多樣性和個別差異性。但正是這種種差異性和多樣性,表現出不同學生的不同個性,并在其中潛藏著不同程度的創造性??梢?,學生的領悟過程,就是一種積極的心智活動(也有動作活動)過程,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學習習慣和探索能力的過程,也是促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的過程。
五、衡量一堂課好壞的標準
注重教師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程度。教師越善于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參與過程中越善于引導;學生的參與頻率越高(參與的人越多越全,參與的時間越多,參與的機會越多);參與中激發起學生的興趣越濃,熱情越高,引起大腦積極活動的興奮性越強;特別是思維、想象得到使用、訓練的機率越大;學生的求異性越強;學生在求真、做人等方面受到的啟發越大,這堂課就越好。
可見,探索型教學的出發點,是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全身心進入教學過程,通過學生自己的動腦、動口、動手等活動,領悟出知識的結論,進而掌握知識。整個課堂過程,教師講的很少,主要是學生自己的積極探索活動,課堂的主要時間還給了學生。教師的作用僅在于:課前設計好引導方式,準備好課中要使用的種種材料;課中隨機點撥啟發;一個課題或一節課結束時,作簡短小結(包括對整堂課的總結,對知識應有結論的歸納等)。雖然教師在評判、點撥、小結中有時也要闡述知識的最后結論,但這種闡述是建立在學生探索領悟基礎上的,是對學生領悟、總結的升華,而非教師自己的最先呈現和系統講解。教師的課堂角色,也由原來的控制者、主宰者、具體操作者變成了激發者、引導者、宏觀組織者。所以,這種教學,既能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性,也能使教師的主體性同時發揮出應發揮的作用。教學的直接目標雖不是培養科學家,但每堂課的教學過程都是引導學生像科學家發現真理那樣去探索、去想象、去分析、論證和歸納,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智力活動空間;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操作(包括心智操作、動作操作)、領悟過程中得到了更充分的發揮。因此,這種課堂教學模式,更能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表達能力、團結協作能力以及個性等方面,在課堂上得到更充分的培養與訓練,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了學生進行創新學習的主陣地,使我們的學校,真正成為能培養出富有創新品質的學生的搖籃。
摒棄傳授型課堂教學模式,全面實施探索型課堂教學模式,是推動創新學習的關鍵,也是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的關鍵。
(作者單位:南昌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