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早
摘要:讀寫教學是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目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讀寫能力普遍較差,嚴重影響了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文章從讀寫活動平臺構建、素材積累、增加教學方法及學生思維能力提升幾方面入手,探索了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
讀寫教學是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也是小學語文教師關注的重點之處。目前,小學生的讀寫能力普遍較差,影響小學語文素養的提高,教育者應合理安排時間,用科學的方法激發學生對讀寫的興趣,利用創新的教學模式來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為后期的語文讀寫教學做好鋪墊。
一、進行課程改革,構建合理的讀寫活動平臺
我國小學語文課程中讀寫內容較少,課程設計不合理,這對小學語文讀寫教學有一定的影響,對此,應對課程的設置進行相關的改變,為讀寫活動構建一個有效的平臺,以此促進小學高年級語文的讀寫教學活動的開展,為高質量的語文讀寫教學創造有利的條件,課程改革的方法有以下兩點。
(一)設置獨立的閱讀指導課
隨著年級的上升,小學語文內容的難度也在相應上升,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不到位,導致閱讀基礎不好,升至高年級時,對高年級語文的知識理解程度不高,導致學生在閱讀方面也比較吃力。因此,教師應開展相關的語文閱讀指導課,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語文閱讀指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設置語文寫作訓練課程
與學校領導協商,將寫作訓練的優勢表達出來,設置語文寫作訓練課程,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任課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組織性的一些教學活動,并針對學生的特性來進行,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提升學生積累素材的水平
讀寫材料對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影響,在傳統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以課本內容為材料,讓學生學習,沒有結合學生的相關情況,導致學生對讀寫沒有多大的興趣,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讀寫水平的提高。針對這些情況,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熟悉的事物來進行讀寫訓練,并對材料進行拓展,使學生在閱讀和寫作中,能夠將寫作內容與自己身邊熟悉的事物聯系起來,通過對周圍事物的細心觀察,結合所讀到的句子,聯系到實際中,讓學生去體會其中的美好。正如羅丹所言,在生活中并不缺少美,我們所欠缺的,是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如在《少年閏土》一文中,結合閏土生活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在寫作中借鑒優秀文章的寫作方法,進而不斷提升自己。
三、改進教學方法
在小學語文高年級讀寫教學中,傳統的方式是學生在早讀時花點時間閱讀,寫作只是一種任務,教師布置寫作任務給學生,學生再花點時間來寫,對讀寫缺乏積極主動性。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可通過讓學生寫讀后感、記錄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等方式來增加學生的讀寫機會。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授課,利用與課本相關的一些知識來制作成課件,讓學生在閱讀時將課件上的重難點摘抄下來,加深對課外知識的理解。如在《鹿和狼的故事》一文中,將文章知識與相關圖片、視頻、音頻結合起來,增加學生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將文章中可能涉及的書籍大概描述下,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模仿優秀文章的寫作技巧,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有條件的情況下,教師還可組織學生去野外進行教學,去大自然中朗讀寫作,教師可選出與環境有關的文章,讓學生朗讀,還可讓學生根據環境自由寫作,激發學生的自由寫作能力,根據環境,并結合教師的范讀,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寫作。
四、提高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
小學語文讀、寫能力的結合能提高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迸發出新的靈感,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一些課文常常留有一些未敘述的事情或故意留下空白,給學生提供想象的空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學生的想象力,注重對學生的理解及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在課堂進行中,適當增加與學生的互動,提高課堂的活躍度,如在《彩色的翅膀》一文中,教師可設置一些問題,如“為什么寶石島資源豐富卻沒有昆蟲?”等,讓學生踴躍參與,以此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將課文一些圖片背景展示出來,讓學生猜測是在什么情況下畫的圖,圖想要表達的思想是什么等,讓學生通過這些內容,動手去閱讀相關的書籍,并將圖片內容按照自己的語言組織起來,教師可對學生的寫作進行點評,科學利用課堂時間講評名家或學生的作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同時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對讀寫能力的提升起到一個輔助作用。
總之,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讀寫教學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有重要意義,教師應通過對課程設置的改革、教學方法的創新、學生思維的轉變,提升小學生的語文讀寫能力和語文素養,從而實現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王曉波,王曉松.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的重要性及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增刊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