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燕峰
摘要:少年兒童舞蹈從創作規律和創作技法上與成人舞蹈創作有相通之處,但它卻更難于成人舞蹈的創作,這就需要舞蹈編導工作者熟悉少年兒童生活心理特點;注重少年兒童舞蹈語匯的選擇和提煉,提高編創少年兒童舞蹈的美學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具有少年兒童特點,受少年兒童歡迎的好作品,達到教育少年兒童,并陶冶其情操的目的。
關鍵詞:少年兒童;舞蹈創編;思考探索
少年兒童舞蹈作品必須適應少年兒童好奇的心理特點,以及少年兒童的情趣愛好和生活習慣等,必須從“童心”出發并以舞蹈的藝術眼光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凝練生活,直至完成自己的藝術創造。
一、 了解兒童生理、心理特點,是創編少年兒童舞蹈的基本要素
少年兒童成長發育日日更新的生理特征,以及其五彩斑斕夢幻疊彩的心理狀態,決定了他們對舞蹈獨特的表現特征。少年兒童舞蹈從編創規律與編創技法上與成人舞蹈編創有相通之處,但它卻更難于成人舞蹈的編創。究其原因,是因為少年兒童舞蹈編創主體是成人。鑒此,受生理、心理、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社會的影響和制約,怎樣縮短這一差距,編創出為少年兒童所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這就要求舞蹈編導者必須深入兒童生活之中,熟悉兒童生理、心理特點,努力把握少年兒童認識世界和反映客觀世界的特點,探析少年兒童的心理內涵,在舞蹈構圖的設計上要極大限度地滿足孩子們的表現欲與好奇感。
二、 把握少年兒童語言特征,注重少年兒童舞蹈語匯的提煉
夸張與變形是少年兒童語言的特征,也是少年兒童舞蹈表現的一個重要元素。少年兒童舞蹈語匯的選擇和提煉,必須具有代表性,是帶有童趣的和少年兒童能夠接受的,能表現的,經過改變、夸張的少年兒童舞蹈語匯。誠然,少年兒童舞蹈語匯亦可以從現代舞、芭蕾舞、民族民間舞、古典舞乃至少年兒童的生活動作中去選擇和提煉。不過,它必須正確反映少年兒童心理、情感、情緒的特征。舞蹈藝術來源于少年兒童生活的啟迪,但它所提供的藝術圖景卻遠比生活更突出、更鮮明、更感人。美學家朱彤說:“只有通過虛構進行夸張,才能創造藝術美。”在少年兒童生活基礎上的虛構與夸張,正是少年兒童的心理特征之一,基于這一特征,少年兒童舞蹈編創,應該比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集中,顯現出更美好、更浪漫的藝術境界。只有編創者真正走進少年兒童那極富感染力的心靈世界,才會凝練成美好生活基礎上夸張變形的屬于少年兒童而心花吐綻的少年舞蹈語言。但夸張與變形不能忽略形象的準確性,這樣才能更好地表現出所要達到的藝術形象。
三、 編創少年兒童舞蹈應突出直觀性和教育性
少年兒童觀賞的舞蹈作品都具有審美價值,除含有美感愉悅作用之外,還含有認識作用和教育作用。正如魯迅指出的那樣:“享樂著美的時候,雖然幾乎并不想到功用,但可由科學地分析而被發現,所以美的享樂的特殊性,即在直接性。然而美的愉樂的根底里,倘不伏著功用,那事物 也就不見得美了。”美國舞蹈大師特德肖恩說:“舞蹈教育是對人們的全面教育,他的身心、情感將在舞蹈中獲得滋養人類任何有意識的動作,都產生于心靈內在的啟示。”在為少年兒童編創的舞蹈作品中,既要讓少年兒童學到有益的知識,又得到美感享受,提高審美的情趣。失去了對少年兒童舞蹈作品內涵的深層開掘,勢必使其走向簡單、平庸,顯得蒼白薄弱,力不從心,失去了直觀性、教育性。
四、 少年兒童舞蹈的形式與結構特點
編創為少年兒童所喜聞樂見的舞蹈作品應注意它的形式和結構。究其表演形式可分為三種:舞蹈、情節舞、情緒舞。鑒于少年兒童的身心特點需求,編創者編創的舞蹈必須具有形象鮮明、自然天成的童趣。在舞蹈構思中,要利用短小,形象生動、故事性強、情節簡單、動作性強等特點去創編豐富多彩的少年兒童舞蹈。
創編少年兒童舞蹈還必須熟悉怎樣去結構舞蹈。結構是指舞蹈作品的組織方式和內部構造,即編導根據對生活的認識和對舞蹈素材的理解,按照舞蹈形象和表現主題的需求,運用舞蹈及其各種表現手法,將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形象,事物情節等分別輕重主次,合理布局。使其首尾相通,虛實相生,勻稱地加以安排和組織,使其符合欣賞規律,又適應舞蹈作品體裁形式的需要,以達到舞蹈藝術的完整和諧。
五、 現階段少年兒童舞蹈編創應關注的問題及思路
在古老的阿拉伯國家常流傳著這樣的謎語:“不是磁石,卻能夠吸引住千萬人的心,不是金銀,卻是世世代代相傳的財富。”這則謎語的謎底是:“優秀的文藝作品”。優秀的少年兒童舞蹈作品,同樣能引人入勝,為少年兒童喜聞樂見,能使他們的身心、情感在舞蹈中獲得滋養、熏陶和鍛煉。然而,由于大多數舞蹈編導工作者往往只重視成人舞蹈的編創,忽視了為少年兒童創作出形象鮮明、催人奮進的舞蹈作品,尤其是生活化的少年兒童舞蹈更是乏善可陳。少年兒童舞蹈的創編離不開編導者的細心研究和耐心探索,相較于成人舞蹈的編創,時下又屬于“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不合拍現象,因此,現階段少年兒童舞蹈編創的確顯得遲緩無力。在少兒舞蹈的編創上當前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未能正確處理好成人舞蹈編創與少兒舞蹈編創的關系。
二是未能正確認識少兒舞蹈與成人舞蹈交融 滲透 ,互相促進,互相移植,互相嫁接,互相借鑒 ,同步發展的關系。三是正確處理少兒舞蹈編創中的傳統與創新的關系思路不明晰。四是少兒舞蹈編創人才隊伍培養與選撥的關系不能夠到位。有鑒于此,時下必須加強少兒舞蹈編創隊伍建設,防止人才流失,防止少年兒童舞蹈編創者思想作風滑坡,應扶持少年兒童舞蹈編創骨干,完善管理制度,強化專業培訓,加大扶持投入力度,關注少年兒童對舞蹈編創表演的意愿和要求,為優秀少年兒童舞蹈作品的編創提供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李伯泰 燕國材.教育心理學[M] 武漢: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皮亞杰,傅統先.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M] 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3]高玉祥.個性心理學[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