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孔
摘要:校外教育活動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效率意識、競爭與合作意識、目標意識,主人翁精神,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探究創新能力,使青少年能在以后的社會生活中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同時更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農村學生;校外教育;重要性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對下一代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越來越迫切,校外教育的重要意義日益凸顯:
首先開展校外教育有利于農村素質提升。一方面,社會發展表明一個人僅僅通過學校課堂上獲取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從各方面獲取知識,培養多方面的技能,參加多方面的實踐,鍛煉和提高多方面的能力,否則就有被社會淘汰的危險。另一方面,現在以及未來一定時期內的農村大都是獨生子女,平時嬌生慣養,喜歡獨處,缺少集體意識與團隊意識,這對良好性格的養成和人的全面發展極為不利,而校外教育有助于使他們從封閉的狀態中解脫出來,在群體生活中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愉快地成長為一個全面的人。
其次開展校外教育有利于學生適應社會。校外教育由于其教育目標明確,富有計劃性,在社會教育系統中處在特別重要的位臵上。校外教育可以通過對無序的社會影響進行合理的整合和科學的選擇、過濾、強化、控制,以知識和技能啟迪與訓練的方式,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標化解并滲透到知識技能、文化娛樂、生活情趣等各個領域,貫穿于家庭和孩子因志趣相同所組成的群體活動中,為廣大農村學生提供了一個逐步社會化的實踐場所。
再次開展校外教育有利于拓展教育空間。教育主要由家庭、學校、社會三部分組成。目前農村學生有大量時間生活在校外,如何在學校以外的其他環境中,借助社會力量培養教育子女已成為家長強烈的教育需求。校外教育本身是社會教育的重要途徑,能夠集中社會優勢教育資源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同時也能為家庭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使家庭教育計劃得以滿足和科學實現,從而也提高了家庭教育的整體水平。
當前校外教育的基本現狀和問題。長期以來教育界和社會上普遍對校外教育認識上的片面、投入上的不足、工作上的缺失,農村校外教育的發展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體現在:
首先認識定位上存在偏差。長期以來,社會上普遍將校外教育單純定義為學校教育的延伸或是補充。這使得一些教育機構把校外教育學?;瑹嶂杂卺槍嚱逃_辦數學、英語等課業輔導班,讓學生“望而生畏”;另一些教育機構則把素質教育簡單地理解為琴棋書畫,把目光瞄準低層次的彈琴、唱歌、跳舞、畫畫等培訓內容,忽視了對學生素質的拓展,陷入了職業教育的迷途。
其次場地經費制約突出。由于投入上的不足,普遍存在校外教育活動場所少、規模小、設施老化等問題,甚至存在安全隱患。而條件相對較好的校外活動場所被出租、挪用、擠占現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多數校外教育機構資金狀況較為緊張,有的連基本工資開銷都不夠,更談不上添臵設備設施,有的迫于“生計”將部分場地出租彌補資金缺口,有的則片面追求開辦高回報的培訓課程。
再次專業師資力量缺乏。當前,校外教育師資隊伍普遍存在專業教師數量不足、骨干教師力量薄弱、年齡結構偏大、專業結構和人員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多數都是聘請在職老師兼職,還有的校外教育機構招收非師范畢業生進行教學,基本上只需要進行上崗前的培訓即可從事教學,教育質量難以保證。
加強校外教育工作的對策及建議。農村校外教育工作已成為農村健康成長、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徑,受到了農村及家長的歡迎和認可。然而,在管理和發展的過程中,還需要在物質支持、資源整合、市場運作和專業管理等方面進行進一步的探索。
首先提高校外教育的針對性。校外教育工作者在活動中對農村的心理特征,即興趣、愛好、能力等應有一個比較準確的了解,有針對地舉辦廣大農村所向往、喜愛的藝術、科技、體育、娛樂等活動。如在社區校外教育活動中,可以在項目設計上以參與類活動、體驗類游戲和實踐類操作為主,并在游戲和活動設計中蘊涵教育內涵;同時,兼顧各個年齡層次、學歷層次農村的不同需要,如針對低齡少年兒童,可以體驗類游戲為主,針對在校農村以實踐類動手活動為主。
其次豐富校外教育的內容。校外教育應改革掉一些陳舊的課程與制度,建立新的專業和課程,通過積極開展適合農村發展的活動,拓寬農村的知識視野,培養其實踐能力,使其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如開設與互聯網、動漫等相關的課程,使學生跟上時代的步伐;也可增設諸如經濟學管理學方面的課程使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接軌。與此同時,根據現代農村的心理特點,摒棄傳統教學中單方面交流的弊端,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去,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使校外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再次加強與校內教育的銜接。學校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主體,承擔著品德培養、知識傳授、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等農村健康成長的主要責任,而校外教育則為學生的特長培養、潛能開發、終身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正確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確保校外教育健康發展的關鍵。首先是確立服務學生的宗旨,把農村健康成長作為校外教育永恒的主題,特別是讓那些有特長、有潛能的農村在這里找到施展才能的舞臺。其次是在開設的專業或科目上,盡量與學校的課程設臵保持一致。第三是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標準,從學科、專業的角度進行循序漸進的拔高和拓展,確保了學校教育與校外教育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第四加大對校外教育的投入。基于農村校外教育的重要意義,其活動場所建設、師資力量培訓等應納入政府的農村工作項目,并在政府投入的前提下通過市場尋求多元化、長效化的物質支撐。建議在教育經費中設立農村校外教育專項經費,用于農村活動陣地等的建設和農村校外教育。同時,積極爭取有關企業、社會農村組織、慈善機構甚至個人的資金投入,多途徑地籌措建設經費,解決資金投入問題。
因此,校外教育不僅要為農村娛樂、休閑提供場所,更要讓農村在“玩”的過程中,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增強對社會的了解,提高動手能力,實現個人素質的全面提高,同時加強宣傳,贏得社會的認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