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超
摘要:小學時代是一個人從幼兒走向兒童的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他們正處于各種心理機能不斷發展的重要時期。在不斷積極活動的過程中,社會教育他們提出的各種要求往往與他們原有的心理水平相矛盾。在解決這一矛盾的過程中,小學生心靈發展水平得以提高,也使心理沖突隨之出現,這些心理沖突就成為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關鍵詞:心理;健康;培養;教育
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學校教育活動中,只有真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取得最大的效益。學習的過程就是大腦活動的過程,孩子們的一切感知都是通過人的各種系統反映給大腦,大腦再指揮人體器官進行各種行為。
如何能夠使得孩子們在學習中發揮出最大的主觀能動性呢?應該從三個方面操作:
1.1 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策略。為了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要求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實施心理素質教育。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就是專門的渠道,但是,僅限于專門的渠道是不夠的,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到各項工作中去,如班主任工作、少隊工作等等。同時也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每一個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本學科教學內容與學習活動特點滲透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這樣就能夠形成眾多的非專門渠道,更有益于促進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
1.2 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我們不能等到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才開始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那樣就顧此失彼,得不償失。我們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和、積極、順暢等等上面,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為孩子們建設好和諧平等的集體,盡量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在充滿關愛、溫暖、上進的學習環境之中,盡量避免出現對于孩子們成長不利因素的出現。
1.3 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讓他們的個性自由發展。人的個性心理特征各有所長,外向內向,好動好靜,都沒什么不好。因此,我們不需要強求一個文靜的孩子變得活潑好動,也不需要奢望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變得文靜乖巧。每一個教師和家長都不應該把孩子的性格特點作為孩子的缺點而橫加指責,不能老是說孩子這不行那不行,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如果這么小就厭學,那就什么都學不好了。
2.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體驗
2.1 使小學生的各種活動與積極的情緒體驗相結合。小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特別是在學習活動中,常常會產生各種情緒體驗。積極的情緒體驗,如高興、快樂、幸福、滿足等,可使兒童增強自信心,情緒高漲,精神飽滿,既能提高其完成學習任務、參加集體活動的熱情,又能增加其心理健康,避免長期體驗消極情緒而引發的種種情緒障礙。積極的情緒體驗會成為學生新的活動動機,使他們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因此,在小學的教學中,教材和教學方法都要適合小學生的特點。
2.2 發展小學生的高級情感。在教育活動中要培養小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發展其道德感。通過繪畫、唱歌、跳舞、體育競賽、美化教室和校園的勞動、游覽、參觀、學習英雄事跡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培養小學生高雅的審美情趣,以培養他們的美感。
2.3 培養小學生控制和調節情緒的能力。
2.3.1 確定適當的目標。教師要幫助小學生確定符合他們實際情況的奮斗目標,切忌期望過高;要引導他們實事求是,不作非分之想,不苛求自己,尤其是優等生或爭強好勝的學生,不要為小事而過于自責,凡事要放寬心,想得開。
2.3.2 尋找樂趣。教師要讓小學生保持兒童天真爛漫的個性,對各種活動都傾注熱情,積極參與,享受生活的樂趣。小學生還要培養自己廣泛而穩定的興趣,從中獲得快樂。
2.3.3 自信。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緒的重要條件。教師要教會小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學會悅納自己、欣賞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憐、不自責。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他可愛和可造就的一面,要經常肯定他們,鼓勵他們。
2.3.4 多與人交流。許多小學生還不善于與人交流,其實小學生多與家長、教師和好朋友交流,可以增長知識,受到啟迪,增進友誼,能給自己帶來意外的收獲和快樂。
2.4 控制和調節消極的情緒。教師要教會小學生控制和調節自己消極的情緒,主要有以下方法。
2.4.1 宣泄調控。宣泄調控就是當人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產生消極情緒時,把它釋放出來。有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直接宣泄即針對引發情緒的刺激來表達情感,間接宣泄是通過其他途徑使情緒得到釋放。
2.4.2 遺忘調控。遺忘調控就是當某種事情引起你的消極情緒時,最好能把這件事盡快地遺忘掉,不要老去想這件事。不愉快的情緒郁積于心,耿耿于懷,放不開,丟不下,只能使這種消極情緒不斷蔓延且日益加重,久而久之會影響身心健康,影響學習。所以,教師要教會小學生善于遺忘消極情緒。
2.4.3 轉移調控。轉移調控就是當人處于消極的情緒狀態時,可做一些別的事情,通過注意力轉移而使消極情緒得到緩解。教師要教會小學生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不要老想這件事,可以看電影、打球、下棋、唱歌、畫畫等,通過其他活動來緩解消極情緒。
3.及時消除學生的消極情緒
3.1 氣氛和諧,方法靈活。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年齡小,感知、思維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識經驗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學內容上,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力爭做到深淺適度,精講巧練,符合兒童的智力發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經驗。
3.2 樹立榜樣,陶冶性情。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入了大量文質兼美的優秀篇章。同時也塑造了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奮學習,刻苦鉆研,為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貢獻的科學家;有為保衛祖國,忠貞不屈,拋頭顱,灑熱血的民族英雄、鋼鐵戰士;有心地善良,樂于助人,勤勤懇懇的農民;有熱愛學習,人小志大的“紅領巾”;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人民總理等等,古今中外,無所不含。
3.3 盡情渲泄,保持心境。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種消極的心理體驗,此時,人總有表述的欲望,所以說"一吐為快"。小學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較差,情緒很不穩定,容易激動和爆發。遇到高興的事就喜形于色,連蹦帶跳,碰到困難和挫折就垂頭喪氣,甚至哭泣。為了能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們把自己的心事傾訴出來。同時,也有利于教師及時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適時進行疏導、教育。
讓我們每一個人都來關心、維護孩子的心理健康,讓他們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發展,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有用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