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慧敏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初中的歷史教育工作質量顯著提高。但是,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在教學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為了更好地推動我國初中歷史教學工作的有效進行,重點探索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
歷史教學對于學生了解中華幾千年的燦爛文化,對于引導學生用歷史的眼光看世界,對于提高學生的歷史責任意識和愛國精神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因此,每位教師都要努力研究新課改精神,通過有效的策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通過有效教學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是教師的義務和責任。
一、緊扣課標和目標,認真備好每一節課
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是國家新課程基本理念的重要體現之一,體現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本規律,體現了學生各種素質在學科課程培養中的有機聯系,體現了時代對基礎性學習能力、發展性學習能力和創新性學習能力培養的整體要求。所以備課要以課程的內容標準為依據,教學活動設計要全面落實“三維目標”,教師還須轉變角色,在備課的過程中應該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考慮教材,以一個學生的眼光是閱讀教材、分析教材、審視教材,使備課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備課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只有好的腳本,才能有更精彩的表演。
二、營造良好課堂氛圍,激發并維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教育家夸美紐斯曾經說過:“提供一種既令人愉快又有用的東西,讓學生們的思想經過這樣的準備之后,他們就會以極大的注意力去學習。”教師上課時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強大的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為此,我在教學中進行了積極的實踐探索。我在教授中國歷史《難忘九一八》一課時,導入時播放低沉悲愴的歌曲《松花江上》,將歌詞投影在大屏幕上,學生仿佛被帶到了三十年代初,中華民族危機時刻,一個個露出沉浸在樂曲中肅穆表情,有效的課堂導入猶如樂師彈琴,第一音符就悅耳動聽,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才能引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讓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
三、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明確的提出,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只是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教師講得再好、再精彩,缺乏了學生的活動,都將是失敗的一節課。所以,初中歷史教學要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創設一個平等、明主、寬松的環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激發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歷史的重要性,變被動學為主動的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可以用很多的方式,比如,組織一場辯論賽,讓學生在證明論點時,必須運用古今中外的例子進行論證;每節課開始時留五分鐘講歷史故事,這樣學生課外就要翻閱大量的歷史資料;還有就是開展小教師互助活動,讓優生幫助困難學生,做困難生的小教師。這一系列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的好習慣,為將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重視課堂的有效提問
歷史的教學實踐表明,教師能否提出有效的問題,是決定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課堂上教師適時適度,而且富有藝術技巧的提問,能夠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夠把握教學的節奏,能夠加快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充分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是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教師在課前備課時候,一定要精心設計一堂課的提問。例如,在學習《鴉片戰爭》時,書上把教學的難點定為怎樣理解中國開始由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圍繞這個難點,可以設計以下的問題來逐步化解難點,先讓學生回答19世紀上半期的英國的狀況;然后讓學生在書上找到英國資產階級是如何改變這種狀況的,學生劃出英國發現,從事毒品鴉片的貿易,可以牟取暴利,就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教師繼續讓學生總結鴉片走私給中國帶來的影響:清政府從領土、關稅、貿易方面喪失了一系列主權;最后教師點明這樣勢必對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那就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樣的有效提問,逐漸化解難點,出色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五、運用媒體教學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展開和現代教育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多媒體技術具有直觀、生動的特點和強大的交互功能,能靈活處理文字、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素材,能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多種器官,生動、直觀、形象地再現歷史史實,能很好地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歷史思維能力,大大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從而彌補了傳統歷史教學方式的靠“一只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來單純地刺激學生的聽覺器官、讓學生被動地感知歷史、嚴重地束縛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學習主動性等缺陷。因此,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在“信息”不再為人們所陌生并全方位進入我們生活的現代,“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教育已成為信息時代的兩大支柱之際,我們應跟得上時代,利用已有條件充分的利用信息化課程資源,努力將信息資源引入教學,為教學服務。
六、重視評價機制的有效性
評價機制是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建設中的重要內容,評價機制是教學質量驗收的過程,反映著學生知識層次發展的狀況,同時也對教學的反思與改革起到很大的指導作用。在當前初中歷史教學中,評價機制主要以考試成績為依據,這種機制能夠直觀地反映出學生在一段時期內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果,但是忽視了學生學習的過程,所以評價機制多元化的發展具有必要性。在評價機制建構中應當在學習成績評價發揮作用的同時,重視學生的進步程度,從而利用激勵機制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以及努力的方向,實現學生的發展以及教學質量的發展。
總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通過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合理設置問題,教學聯系生活等方式,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歷史知識,促進學生認知的發展和探究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使學生能夠愉快地學習歷史,獲得全面素養的提升,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教學的效果和
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