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恩緒
摘要:在教學領域當中,高中階段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而對于高中理科生來說,物理是一門十分關鍵的學科,在高考當中占據著很大的分數比例。高中物理知識難度較大,內容也較為抽象,學生在學習當中往往總會遇到一些問題,無法有效的提高學習效果。天體運動是高中物理當中的一個重點內容,在學習天體運動的過程中,應當通過相應的物理情景和物理模型加以研究,才能更加直觀的進行學習,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天體運動知識。
關鍵詞:高中物理;天體運動;物理情景
前言
高中物理天體運動知識十分復雜,很多內容都十分抽象,因此,如果一味的按照教材進行講解,學生很難對天體運動進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基于此,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當中,就需要用到天體運動的物理情景及物理模型,通過這種方式,將相關的知識和定理通過更加具體、直觀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學生就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例如,在學習宇宙速度內容的時候,學生會產生疑問,如果物體速度達到了第一宇宙速度,但方向不是水平,能否成為繞地球運行的衛星。如果以第一宇宙速度豎直向上,能否擺脫地球引力等。對于這些問題,通過相應的物理情景及物理模型,都能夠進行有效的解決。
1.橢圓軌道模型
在地球表面附近,如果物體以第一宇宙速度拋出,拋出方向與豎直方向之間,存在一定角度。那么由于受到萬有引力的影響,物體將會沿著橢圓形的軌道運動。此時,地心作為橢圓的一個焦點,遠地點與地心之間,存在的距離設為r,物體在經過遠地點的時候,設其速度為v,根據開普勒第二定律、機械能守恒定律、結合第一宇宙速度,能夠計算出地心與遠地點之間,分別對于橢圓軌道近地點和橢圓軌道遠地點的距離。由此可以計算出物體能夠達到的最大上升高度。根據橢圓軌道的長軸、短軸、焦距等參數,能夠建立相應的坐標系,從而列出橢圓方程。綜合進行計算就能夠確定坐標系當中的x軸和y軸。根據計算,能夠在圖中得出橢圓的短軸和半個橢圓的陰影。在物體的拋出點和落地點之間,其距離與半個橢圓相切的一段圓弧長度相等。根據開普勒第二定律,能夠得出物體的實際飛行時間。在物體的運動時間t之內,地心和物體的連線所掃過的面積,與半個橢圓,以及其對應三角形的面積之和相等。根據開普勒第三定律,橢圓運動周期為繞地球運動半軸長度為R,繞地球運動的圓的半徑為R,二者的周期相等。再將已知參數進行計算,就能夠得出物體的飛行時間、射程、以及物體達到的最大高度。通過橢圓軌道模型,可以計算出當物體拋出方向與豎直方向之間角度為0°以及角度為90°時物體的飛行時間。由此可見,即使以較大的速度拋出,但是沒有超過第一宇宙速度,那么就不能忽略萬有引力對其的影響[2]。
2.極限軌道模型
如果物體豎直向上拋出,速度為第一宇宙速度,物體在上升到最高點時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并且能夠上升到多大的高度。對于此類問題,在對地面附近,物體豎直向上運動的過程中,在拋出的時候,由于初始速度比較小,因此上升的高度是有限的,據此,可將物體的運動狀態靠左勻速直線運動。如果物體以較大的速度拋出,上升高度也會比較高,因此,對于物體的運動來說,萬有引力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在這一情況下,可以建立極限軌道模型。
對于物體的運動軌道,可以近似為很扁的橢圓軌道,橢圓的短軸趨于圓心,橢圓的幾個焦點是地心。在遠地點和近地點的兩個焦點之間,只具有很小的距離,幾乎趨近于重合的狀態。因此,在物體運動的最高點,距離地心的距離為橢圓的長軸長度。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結合第一宇宙速度,能夠得出物體的最大上升高度等于地球半徑R。再根據開普勒第二定律,能夠得出在一定的時間t之內,物體運動的陰影面積,物體與地心連線所到過的面積,與半個橢圓面積和對應三角形面積之和相等。根據開普勒第三定律能夠得出,物體繞地球運動橢圓周期的半軸長為R,與其繞地球運動半徑為R的圓具有相同的周期,再結合第一宇宙速度,就能夠得出以第一宇宙速度平豎直向上拋出物體時,物體上升到最高點的時間t,以及其上升的最大高度,與地球的半徑R相等。
由此可知,如果物體以低于第二宇宙速度的較大速度豎直向上拋出,可將物體的運動軌道近似為橢圓軌道的極限,長軸的長度為最高點和地心之間的距離,短軸的長度無限趨近于零。利用這一極限模型,就能夠更為高效的解決此類物理天體運動問題。
3.圓形軌道模型
如果不考慮大氣阻力,在地球表面附近,要探究物體以多大的水平速度拋出,才能擺脫地球引力,成為繞地球運動的人造衛星。可建立一個圓形軌道模型,將地球質量設為M、物體質量設為m、地球半徑設為R、物體勻速運動的速度設為v、運行周期設為T,在G的萬有引力常量條件下,進行根據相應的公式進行計算。將物體沿地球表面的運動看作勻速圓周運動,地球對物體的引力,是物體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4]。帶入具體數值,能夠得出物體勻速運動的速度為7.9km/s,運行周期為5.1×103s。得出的數據7.9km/s即為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說,如果物體以大于第一宇宙速度的速度水平拋出,在不超過11.2km/s的情況下,就能夠不再落回地面,從而成為環繞地球運動的人造衛星。在實際計算當中,通常都將天體運動的橢圓形軌道近似為圓形,從而方便計算。
結論:高中物理天體運動的相關知識十分復雜難懂,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往往難以快速的掌握和理解知識。因此,采用天體運動的物理情景和物理模型,在解決相關問題的過程中,應用不同的模型進行解決,能夠更加直觀、具體的進行研究,從而對于高中物理天體運動的教學質量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