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英
國電華北公司以國務院國資委在衡豐召開“中央企業精益管理文化現場交流會”為契機,對衡豐的精益文化進行再總結、再提煉、再創新、再豐富,使精益思想和精益工具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管理機制運轉更加完善高效、干部員工的主動性持續增強、企業關鍵績效指標不斷優化。
國電華北電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北公司”)認真貫徹中央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部署和中央企業提質增效工作要求,深入落實中國國電“一五五”發展戰略,積極應對煤電市場變化,創新引入精益理念,著力構建以精益思維為導向的精益管理文化,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在安全生產、改革發展和職工隊伍素質提升等方面均取得了明顯成效,公司連續5年實現盈利,4次獲評國電集團“A級單位”。
抓住一條線
精益管理文化秉持消除浪費、精益求精的理念,推動企業實現價值創造最大化。華北公司注重目標導向,牢牢抓住“提質增效”這條管理主線,深耕精益“土壤”,培育精益文化,統籌推進公司整體工作提升。
以精益統領全面工作。華北公司認真總結所屬衡豐公司精益管理經驗,選取有代表性的、最先進的指標值作為關鍵績效指標標桿值,結合對標體系,將發電量、標煤單價等主要生產經營指標進行分解細化和逐級控制,引導所屬企業實施精益管理。秉持“消除浪費、創造價值、持續改善、精益求精”的核心理念,各企業結合實際成立組織機構,制定精益實施方案,建立了精益管理聯系制度,以簽訂責任書為載體,以預算和對標管理為基礎,以關鍵績效指標為手段,既注重結果又關注過程,充分激發了各企業的內生動力和活力。在實施精益目標管理同時,公司對精益改善項目的立項、日常管理、工作流程等進行評比認定和成果推廣,努力構建流程優化、精準適用的精益管理體系,取得了良好效果。2016年以來,所屬企業榆次公司運用CTR等精益工具查找斷點與盲點,實現了物資陽光采購;龍山公司運用Q-Tools、標準化等精益工具進行模擬運算,實現了精益摻燒;衡豐公司運用柏拉圖、可視化等精益工具進行日分析、周總結、月診斷,促進了精益營銷。
以精益引導持續改善。結合實際,在公司系統開展“學、促、競”活動,并利用可視化管理、員工培訓教育、精益微信群等載體,引導廣大員工摒棄慣性思維,樹立精益理念。通過征集精益管理合理化建議、精益管理小故事,引導全員立足本職崗位,運用精益方法,自覺從節約一度電、一張紙、一滴水做起,讓精益思想入腦入心,不斷營造人人參與、事事改善、全員踐行、持續改進的精益氛圍。開展精益管理以來,企業各項經濟技術指標隨著一個個小建議的落實不斷優化。2016年,僅衡豐公司員工就提出持續改善項目19 000余項,實施率100%。
以精益規范企業管理。公司堅持問題導向,從查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各環節入手,推進精益機制建設。公司所屬企業梳理在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和弱項,選擇重點工作、不足、瓶頸問題進行立項,成立攻關組,進行逐個突破。2016年,針對安全生產、市場營銷、燃料管理、成本管控等方面存在的225項主要問題,督導所屬企業結合區域實際運用精益方法有針對性地逐項落實整改,火電企業實現整體盈利,有3家火電企業被評為集團“五星級企業”。
下活一盤棋
精益文化的基礎是全員參與。華北公司堅持“每個人都是改進的源泉”的理念,下活“全員參與”這盤棋,注重激發每個“棋子”的活力,以精益管理文化引領各項工作上臺階。
確立思路,試點先行。早在2012年,華北公司就按照“專業輔導、試點先行、協同推進”的步驟,以所屬企業龍山、懷安、榆次等單位為試點,率先開展精益管理,初步形成了“精益365”的管理模式,即“精益推進3階段、精益改善6步驟、精益實施5結合”。“3階段”就是推進精益管理的“認同精益理念、開展精益改善、形成精益文化”三個階段;“6步驟”就是精益改善活動要按照“選題、診斷、計劃、實施、評價、固化”6個步驟有序進行,使每一項改善都形成閉環,收到實效,并固化推廣,扎扎實實持續提升;“5結合”就是把精益思想及適宜的方法和工具與發電企業的“采購、運維、營銷、績效、組織”五個方面的現有管理有機結合。這種“精益365”管理模式在試點單位推行應用效果良好,為精益管理在公司系統深入推進、實現全員參與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橫向拓展,植入企業。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公司將已積累的精益經驗嫁接到所屬企業,讓精益文化理念在公司系統生根開花。2016年,公司深入開展“學習衡豐精益管理經驗、深化‘雙提升工作”活動,3月份組織所屬14家企業的350余名管理人員和生產骨干先后到衡豐實地“取經”,5月份總結精益管理經驗并制定了418項提升措施,全年實施SDA項目105個、SGA項目272個,員工提出Kaizen項目24 390余個,涵蓋了公司生產、經營、管理、黨建等多個方面。在年底召開的精益項目評審會上,各企業的72項精益改善優秀項目得到廣泛宣傳和運用,很大程度地促進了公司的提質增效工作,也鼓舞了更多員工積極參與。2016年,公司所屬企業懷安公司推進精益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發電機組利用小時同比增加315小時,增利1 100余萬元;龍山公司大力推進燃料精益化管理,全年立項注冊SDA項目12個、SGA項目38個,Kaizen1 700余項,僅燃料成本就節約1 326萬元。
總結提煉,縱深推進。華北公司以國務院國資委在衡豐召開“中央企業精益管理文化現場交流會”為契機,對衡豐的精益文化進行再總結、再提煉、再創新、再豐富,縱深推進精益文化體系建設,使精益思想和精益工具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管理機制運轉更加完善高效、干部員工的主動性持續增強、企業關鍵績效指標不斷優化。尤其是不斷升級的KPI等精益管理、可視化工具方法,貫通“找問題、補短板、破瓶頸”的實踐路徑,激發了全員精益改善的積極性。2016年,公司系統多項精益成果在行業獲得獎勵。所屬企業衡豐公司“自主優化設計SCR噴氨系統”SDA項目,通過對脫硝噴氨裝置進行改進優化,顯著提高了機組運行經濟性、可靠性,榮獲第五屆全國電力行業設備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另一“降低發電機組排污補氫率”SGA項目,榮獲全國能源化學系統優秀職工技術創新成果獎、全國電力系統職工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霍州電廠“1#鍋爐磨煤機隔絕風門控制柜氣源管改造”項目獲得山西省“五小競賽”二等獎。
念好一本經
效益是企業的生命,精益管理文化就是要圍繞效益做工作。華北公司注重“理念與實踐、激勵與考核、個人與企業”三個結合,念好“機制固化”這本經,促進公司發展質量和經濟效益持續提升。
理念與實踐結合。抓好理念和實踐的有機結合,是實現精益文化落地的根本途徑。近幾年來,華北公司致力于精益思想和安全生產、經營管理、隊伍穩定等管理的融合,通過廣泛開展技能開發活動(SDA)、小組改善活動(SGA)、持續改善活動(Kaizen)、可視化、5S等精益管理方法和手段,讓員工從認知認同到自覺踐行,讓這些管理理念逐漸從一個個陌生的名詞轉化為深入人心的日常行動。公司加大對成果的推廣應用力度,舉辦精益項目發布會、評比表彰優秀項目、組織專業人員現場交流和學習等,使精益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讓精益文化的“種子”在所屬各企業落地生根。
激勵與考核并用。公司注重激勵驅動和考核約束相結合,在實際工作中堅持問題導向,對基層企業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予以專題立項,并設立總經理工作獎、重點課題專項獎,對精益管理中的重大創新成果進行獎勵。另外,公司還將以往的單一獎勵變為有獎有罰,引入末位考核機制,對區域對標月度前三名火電企業領導班子分別按5萬元、4萬元、3萬元進行獎勵,對區域對標最后兩名火電企業領導班子分別予以3萬元、2萬元扣罰。
公司建立完善精益文化評價體系,抓住突出問題,落實“一把手”負總責的工作責任制,發揮專業小組作用,強化生產、燃料、營銷、財務、人資等領域的統籌協調,對原標煤單價、電量考核辦法、設備檢修管理辦法、外包工程管理規定等進行了及時修訂、完善、整合、優化,為實施精益考核提供了有力抓手。幾年來,所屬企業近百個項目受到了公司的獎勵。
個人與企業融合。根據精益文化“精益人人可為、事事能夠精益”的特性,公司注重與國電集團“家園文化”有機融合,把員工的精益項目、改善行為、效益指標與當月的績效收入掛鉤,各企業通過評選月度“改善之星”“精益達人”等,大力宣傳廣大員工立足崗位持續改進、創新創效的事跡,并把這些作為年度勞動模范、優秀員工等各類評先選優的依據,在企業內部營造了一種鼓勵創新、敢于創新、善于創新的濃厚氛圍,讓廣大員工在實踐中體現自身價值,在崗位舞臺上發揮聰明才智,激發持久改善動力。幾年來,公司員工以實際行動將精益文化理念落細落小落實,增強了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推動著公司不斷發展進步。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