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
摘要:《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高中學生要具有廣泛多樣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自己的閱讀視野,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作為高中一線語文教師,我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從轉變學生觀念、培養學生興趣、教會閱讀方法、以寫促讀四個方面來談我在培養高中學生閱讀習慣方面的認識。
關鍵詞:課外閱讀;閱讀方法;關注基礎;注重探究;以寫促讀
當前語文教學實踐以“大語文觀”為指導,以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個核心為目標,以“閱讀能力”為“抓手”,實實在在地喚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幫助學生學會閱讀。所以作為高中一線語文教師,我們必須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
一、 加強思想教育,轉變學生觀念
要想讓學生重視閱讀 ,我們老師必須徹底轉變學生多年形成的“讀課外書無用論”的觀念。我在高一學生一進校就向他們灌輸讀課外書的益處,告訴他們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人的一生,讀一部好書,就好像與一個高尚的人在談話。我給學生講莫言的成功故事,讓他們明白莫言的成功就是他因為他愛讀書。我也給學生講李克強總理、習近平主席是以怎樣深厚的文化底蘊贏得世人的敬仰。我還舉出歷屆語文成績優秀的學生的實例,讓學生明白僅靠語文課本的知識,難以提高語文成績,而大量的課外閱讀能有效提高語文素養,語文素養又是提高其他學科成績的基礎。同時作為語文教師要以身作則,多讀書,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在課堂展示深厚語文功底,去“引誘”學生走進閱讀。
二、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首先我們要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閱讀課外書。很多老師給學生建議閱讀不是中國的名著就是外國的經典,他們認為讀書就是要從名著開始。的確讀名著是好,畢竟名著是經久不衰的文學經典,它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蘊,有精湛卓絕的藝術特色。可我們很多學生的語文功底薄弱,他們覺得名著很深奧,他們讀不懂名著,讀不懂作者的寫作意圖,甚至不能弄清楚眾多人物姓名,我們怎能硬讓他們啃大部頭呢?豈不是拔苗助長,哪里還有閱讀的興趣可言,只能讓他們談名著色變,活生生的被嚇出病來。所以我先讓學生讀一些課本上的名篇,語文讀本上的名篇,接著讀一些適合高中生的心理、時代氣息強烈的名篇,再接著讀課外名著中最精彩、易于傳頌名段或名篇。這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學生很快就會享受到閱讀的快樂。有時我也會深情并茂的講名著的部分內容,講到精彩處我就戛然而止,而學生意猶未盡,他們有了讀整部名著的需要。其次班級要營造好良好的讀書氛圍。我班在教室、寢室都張貼了一些讀書勵志標語,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人不讀書,無以成事”等。班上還建有專門的讀書角,由語文科代表負責管理登記借閱。真正讓同學們有書可讀。第三,通過開展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活動是激發興趣最好的方法之一。每周我都擠出一節語文課開展讀書沙龍活動,這節課主要是孩子們交流讀書心得,推薦自己最喜愛的作品,通過孩子們的交流、推薦,很多好書不由自主地走進了孩子們的視野,很多知名的作家長期占有了孩子們的課余時間。每學期我班都要開展一次讀書月活動,通過考評、推薦選出班上的讀書標兵和積極分子,并用紅榜的形式給予表揚。還會開展師生讀書打擂活動。語文老師在開學之初就公布自己的本學期的讀書清單,同學們可以選擇清單中的任意一本閱讀,在期末前兩周在班上和老師面對面PK,看誰讀得細致,讀的深刻,其他學生當評委,給同學們一個挑戰老師的機會,我班的同學積極性很高,看的認真,辯得巧妙,多次PK勝出。通過這一系列活動,我班的讀書氛圍空前濃厚,學生閱讀的激情高漲。
三、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
讓學生喜歡讀書,這只是語文教師工作的第一步,更重要的要讓學生會讀書。特級教師黃玉峰說:學生愛讀書,會讀書,將來養成終生與書為伴的習慣,我們的教學就成功一半。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愛讀課外書,還要教會他們選擇閱讀課外書,掌握閱讀的方法,能真正讀透作品。
首先教會學生選擇閱讀好的課外書。目前的文化市場混亂無章,良莠不齊。書猶藥也,好書可醫愚,壞書可致愚。如果我們不正確引導學生閱讀,我們的學生就會常讀壞書,我們語文老師有責任教會我們的學生選擇高質量的課外書閱讀。每學期我都要給學生開一些書單,幫助學生選擇好書閱讀,是在引導學生健康地成長。
其次要教會學生閱讀方法。閱讀要完成三個步驟:⑴關注基礎。閱讀時,要把生字、新詞、重要句子等直接標注出來,通過查字典等方式加以解決,以便于理解和運用,決不能囫圇吞棗。所以我班上的課外書每一頁都被不同的學生標注了很多內容,一本書經過幾位同學閱讀,基礎積累問題就解決了。⑵完成摘抄。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常常讓學生用筆記本摘抄佳詞、佳句、精彩片斷、重要段落等內容,摘抄后要注明文章的標題、作者及出處,還要有相關的解釋或見解等。(3)注重探究。 作品的文學價值,是由讀者在閱讀鑒賞過程中得以實現,學生閱讀的過程,其實就是發現和建構作品意義的過程。我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情感、經驗、眼光、角度去體驗作品,對作品做出個性解讀,對作品中自己特別喜愛的部分進行探究,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只有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提高,才能真正從書本中汲取養分,才能不斷地完善自己,超越自己。
四、讀寫結合,以寫促讀,養成閱讀習慣。
讀是和作者對話交流的過程,是作品再創作過程;而寫是自己閱讀的內化過程,是文化素養的沉淀,是精神品質的升華。讀是手段,寫是目的。所以閱讀必須和寫作結合起來。我要求學生讀完作品后一定要寫讀書心得,從作品字詞句、藝術手法、主旨情感等多角度思考,達到一書一得,鼓勵一書多得。同時,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要求學生結合讀書心得,盡量在作文中引用自己在讀書心得中的材料、觀點、感悟,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在評分時我通過分數刺激學生盡量多用讀書心得中的素材,對這類優秀作品我組織全班學習,進一步強化閱讀習慣。
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工作,需要語文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抓好細節,認真落實。真正讓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那將是國之幸事,人類之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