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晨 孫家靖 劉盼 孫嬌
【摘 要】 納稅籌劃作為一種重要的節稅手段,已經逐漸受到企業經營管理者的重視。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利用稅法提供的優惠政策和適當的會計處理方法來獲取經濟利益是企業重要的一項財務管理活動,本文對納稅籌劃的原理進行分析探究。
【關鍵詞】 納稅籌劃 基本方法 稅收活動
納稅籌劃的內涵
納稅籌劃的定義
對納稅籌劃的定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納稅籌劃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降低稅收負擔,使納稅人獲得更多的利益。納稅籌劃雖然涉及多門學科,但從目標來說,其隸屬于財務學,因為實現所有者利益最大化是財務管理的目標。本文將納稅籌劃定義為納稅人在稅法許可的范圍內,依據成本與效益分析的原則,規范公司自身的納稅行為,合理安排各項活動,降低稅負,以實現股東權益最大化,同時增加企業競爭力。
納稅籌劃和偷稅、避稅的區別
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偷稅的意思是納稅人利用隱瞞和欺騙等方法,故意不按照稅法的相關要求,少繳或者不繳稅的違法行為,它是一種經濟違法行為,會受到政府制裁及處罰,即使在短期減低稅負,但面臨被查處后的高額處罰及法律責任。稅法規定,避稅的意思是指納稅人巧妙安排自身的經濟活動,通過稅法上的缺陷或漏洞巧妙避開稅款,從而獲得利益。納稅人避稅并不是違法行為,但政府并不鼓勵避稅。納稅籌劃是企業的理財活動,其目標是企業稅后收益最大化,它屬于合法行為,有利于稅收政策統一和調控效率的提高,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是受政府鼓勵和倡導的。
首先,納稅籌劃與避稅的區別。納稅籌劃一定是合理且合法的,它的前提是遵守法律,稅后利益最大化也是通過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擇優。正常情況下,在稅法規定范圍中,納稅人有權利對自身投資、理財和經營等進行納稅籌劃。而避稅雖不違反稅法的有關規定,不屬于違法行為,但如果納稅人犧牲國家的稅收利益,以此來使自身利益達到最大,這是萬萬不可取的。
其次,納稅籌劃與偷稅的區別。《稅收征管法》及有關法律對納稅籌劃和偷稅二者之間做出了區別。偷稅通常表現在納稅人少列收入或多列費用,擅自變造、偽造以及銷毀記賬憑證和賬簿,并且納稅人虛假或拒絕上報也屬于偷稅。利用上述不同的違法手段,以實現對應繳稅款的少繳或者不繳。通過違法途徑進行偷稅,表現出它的非法性。并且,個人或集體以犧牲國家利益為前提來獲取自身利益,顯而易見是不正當的。根據《稅收征管法》以及其他法律規定,納稅機關有權對偷稅避稅者進行處罰,對其加收稅收滯納金、追繳頭稅款等,同時追究其刑事責任。
納稅籌劃原則和基本方法
納稅籌劃原則
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納稅籌劃其實是一種活動,這種活動主要有關于理財方面。進行納稅籌劃的相關活動是一定要切記不能夠有違國家規定的相關法律法規,不能利用相關法律法規的盲點進行偷稅、漏稅等違法活動。一般來說進行納稅籌劃活動要遵守幾點規則:
(1)事前籌劃原則
公司財務人員為了保障公司利益而進行有效合理的減少稅收負擔時,應該在公司進行營運活動之前進行有目的的計劃。納稅行為往往在公司自身經營行為之前,這樣一來有利于公司更好的制定納稅計劃,預先對納稅進行計劃,獲得連續性的減少稅負的好處。二來還可以有效規避因公司營運模式的變化帶來的資產損失。同時在進行經營活動之前,一定要全面充分的了解我國稅收相關的法律法規,防止因為違法經營行為而給公司帶來不利的影響甚至承擔法律責任。
(2)合法性原則
合法性原則,顧名思義就是指公司在實施生產經營活動時要符合國家現行的相關稅收法律制度。成功實施納稅籌劃的前提就必須保障合法性的實現,公司在從事日常經營和納稅過程中,公司不僅要招攬稅法相關的專業人才,同時也要加強公司員工對于稅法的了解,不斷學習和更新稅法相關知識及政策。一方面,因為很多時候出于公司納稅人員對相關政策認識不全或者疏忽導致公司納稅額少繳的情況,從而使得公司被動的漏稅、偷稅;另一方面,因為公司部分人的惡意避稅、漏稅從而給公司帶來更大的損失甚至法律責任。
(3)成本效益原則
成本效益原則實際指的是通過納稅籌劃給企業帶來稅額“減負”,從而最大程度的緩解企業的財務壓力和滿足資金流動的最大化。但是在很多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過程中,常常會遺忘成本效益這一原則,導致企業預期制定的方案并不能達到減少稅收額以及獲取通過節稅帶來的收益。反而會因納稅籌劃本身產生的資金損耗,而提高了企業的總體運行成本。因此,企業在進行納稅總體計劃的時候的一定要謹遵成本效益原則,針對籌劃能給企業帶來的利益作出詳細的報告與評估,從而達到納稅籌劃最終增加效益的目的。
(4)時效性原則
時效性原則是指國家的稅收法律及政策是隨著市場經濟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也就是說現行的稅法等法規是具有并非一成不變的。因此企業在制定納稅籌劃時,不僅要時刻關注政策的變化,并且通過吸收、培養專業的稅法人才對現行公司統籌計劃進行調整,同時有效規避因法律更新變化而給企業利益帶來不必要的減損。
納稅籌劃基本方法
納稅籌劃的基本方法包括:
(1)減少計稅依據。一方面企業通過減少不必要的納稅份額來減輕企業稅負壓力;另一方面從選擇較低的稅率方面來著手,由于我國稅收種類五花八門,處理方式的不同,可能會出現同種業務不同稅的情形。因此在進行納稅籌劃的過程中應盡可能的選擇稅率較低的稅種進行繳稅。
(2)延緩納稅期限。稅收活動是在一定的期間內執行、實施的。有時間界限,企業可以在期限內的任何時間繳納,那么為了減輕企業的資金壓力和提高資金周轉率,可以對本企業的繳稅時間科學合理的安排使得企業資源利用最大化。
(3)利潤合理轉移。在合乎法律的情況下,企業可以實現年度利潤在虧損年度與高利潤年度之間轉移,來減少總體的納稅額。
【參考文獻】
[1] 饒慧.稅收籌劃層次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
[2] 李勝良.納稅人行為解析[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3] 唐騰翔,唐向.稅務籌劃[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