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以建設“一帶一路”經濟帶為背景,對當前我國制造業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外投資(OFDI)的現狀與模式進行分析,指出當前我國制造業對外投資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為今后我國制造業更好的“走出去”提出了一些相關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 制造業 一帶一路 走出去
引言
“一帶一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自然資源較為豐富,但是基礎設施建設等較為落后,普遍面臨著工業化發展的問題,對制造業的需求較為旺盛,巨大的市場潛力為促進中國制造業“走出去”帶來了巨大的機遇。而在當前背景下中國如何抓住機遇,更好的推動制造業“走出去”成為了一個重要思考的問題。
目前許多的文獻研究,大都從發達經濟體的企業視角下出發研究發達國家對外投資(OFDI)情況:戈德堡和克萊因(1999)分析了美國在拉美地區直接投資情況;崔新建(2000),徐康寧、王劍(2002)等系統的歸納分析了美國對華外商進行FDI的決定因素;Radlo、Mariusz-Jan(2012)對歐洲不同國家資本流出情況進行了分析研究。而隨著近些年來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也開始著手進行對外投資,一些學者就此做了一定的研究分析:王迎新(2003)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和國際貿易關系進行了研究。而在提出建設“一帶一路”經濟帶后,國內學者開始研究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的情況:田澤、許東梅(2016)利用面板數據實證分析了“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對中東國家的投資環境和出口的效應問題;王廣宇、張倩肖(2016)基于“絲綢之路經濟帶”背景,對中國在中亞地區的OFDI動因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著重分析了中國制造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對外投資的一些情況。對提高企業國際化經營戰略,深化發展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國家的直接投資具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中國制造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現狀
(一)中國制造業對“一帶一路”國家投資總量
中國制造業發達,目前正成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重點領域。如圖1-1-1所示,為2008年到2015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凈額與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凈額占對外投資總額的分布情況。可以看出,隨著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不斷增加,制造業對外投資也不斷呈上升態勢。在2015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向制造業的投資金額為199.9億美元,占總比重的13.72%。在2015年,中國各行業對外直接投資排名中制造業在全行業中排名第3位,同比增長了108.5%,體現了制造業在對外投資中發展勢頭良好,地位穩定。
目前,國家大力倡導“一帶一路”的建設,因此“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了當前我國對外投資的主要目的地。在2014年,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投資流量共計136.6億美元,占對外投資總量的11.1%;在2015年,更是達到了189.3億美元,占到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量的13.0%左右,同比增長了17.1%。由此可見,雖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時間較短,但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力度在逐漸增強。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必定會推動制造業向“一帶一路”國家轉移,因此,“一帶一路”國家必定是我國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熱土。
(二)中國制造業企業對外投資模式
1.對外投資模式選擇
中國對外投資的初期,主要以綠地投資為主,但自2007年以來,跨國并購逐漸發展起來,如圖1-2-1所示,中國企業對外綠地投資和跨國并購的金額對比情況,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從2007年到2015年,總體上中國對外投資并購金額逐漸上升,在對外投資占比都達到20%以上。尤其2013年以來跨國并購金額更是超過500億美元,這和我國提出構建“一帶一路”經濟帶是密不可分的,在2015年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并購項目101起,并購金額92.3億美元,占并購總額的17%。可以看出跨國并購已經逐漸成為了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模式。
就我國制造業對外投資而言,根據《2015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制造業并購數量達131起,占并購數量的22.6%;并購金額為137.2億美元,占并購金額的25.2%。可知我國的制造業并購數量之多,金額之大。但由于目前我國國內制造業競爭壓力大,技術水平有限,國際貿易環境復雜,中國大多數制造企業跨國并購能力較弱,多數的企業目前仍舊傾向于在國外投資建廠、國外直接銷售的方式。同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于促進本國就業以及引進知識技術角度的考慮,會出臺大量的相關優惠政策與措施來吸引我國企業進行綠地投資。因此,在一段時間之內,綠地投資仍將是中國制造企業在海外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模式。
2.對外投資領域與區域分布
中國制造業對外投資流向主要領域為汽車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醫藥制造業、紡織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與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在輕工業制造領域生產力水平較高。之前,中國企業與許多發展中國家進行了合作,建立海外的工業園區。而如今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政府會更加推動我國制造業“走出去”,加強與當地政府、企業的合作,繼續促進許多輕工業領域的制造業實行綠地投資。
中國制造業海外并購主要集中在發達地區,如歐洲與北美洲,在“一帶一路”國家中主要集中在俄羅斯、捷克、波蘭等地。因為發達國家擁有較高的科技水平與管理經驗,對于我們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跨國并購可以使我們的企業獲得自己不具備的重要資源,如獲得先進的科技水平與管理經驗,縮小與國外差距,加速產業轉型升級進程。
二、中國制造業對外投資面臨的問題
第一,中國制造業對外投資,在總投資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整體水平較低。雖然近些年來,我國的制造業對外投資水平有了較大的發展,但總體來說,在對外投資總量中占比還是不夠高。根據《2015年對外直接投資公報》,在2015年,中國對外投資凈額為1456.7億美元,而制造業對外投資總額199.9億美元,僅占到對外投資總量的13.72%,占當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0.2%左右,這個數據與一些發達乃至發展中國家或地區仍有差距。
第二,中國制造業在對外進行投資時,投資分布較為集中。主要集中于傳統的制造業,如汽車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等,高新技術投資產業較少,且投資來源地單一,多為東部地區,而內陸城市對外投資較少。再者,由于我國國有經濟占主導地位,在進行對外投資時,國有企業對外投資占比過大,雖自2007年以來國有企業對外投資占比逐漸減少,但到2015年為止,國有企業對外投資占比仍超過半數,仍未改變我國國有企業在對外投資中占主導地位的局面,大型國有壟斷企業仍是對外投資的主力軍。
第三,投資規劃不足。我國企業在進行對外投資時往往投資規劃不足,缺乏統一的整體規劃,缺少對市場的嚴密調查,對市場投資風險認識不到位,事前未做好完善的風險防范措施,同時各國文化間存在差異,中國企業在進行對外投資時,常與當地市場產生沖突,容易給企業帶來損失。并且國內很多企業存在盲目投資的情況,在對國外進行投資前毫無準備,也不了解投資目的國市場,導致違規操作時常發生,同時也加大了與投資目地國之間的經濟摩擦,增加了企業對外投資的風險。
第四,對外投資方面的相關法律及政策措施不夠完善。由于中國對外投資經驗少,起步晚,因此國家在對外直接投資監管方面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鼓勵企業“走出去”的扶持力度不夠到位。就目前的一些相關政策而言,比如提供貸款、降低稅率等,這些政策存在明顯漏洞,對那些大型國有或者在行業內中有比較優勢的企業而言很有利,而對民營、小型企業則有較多的限制問題,不能使所有企業都平等的享受優惠政策。同時,當企業在海外投資遇挫時,不能得到國家資金的及時的幫扶。
三、中國制造業對外投資的政策建議
第一,充分了解海外投資市場。中國制造業企業在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時,不可盲目,事前要做好相關的整體規劃,提前做好市場調研工作,充分了解投資目的國相關情況,制定靈活的投資戰略,謹慎投資,合理投資,在考慮東道國文化傳統及風俗信仰的同時,也要考慮到東道國政治及法律制度問題,正視不同社會文化的差異性。對政治不穩定的國家或地區投資時,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同時在進行海外投資時要順應國家政策導向,抓住機遇。
第二,推動海外先進制造業并購。當前,中國制造業科技含量低,自主創新研發能力薄弱,對國外技術的依賴性較強,與國外制造業相比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因此,我國制造業處于全球價值鏈分工的底端,中國要充分的抓住“一帶一路”的機遇,推動制造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強與海外擁有先進技術水平和管理經驗的企業進行并購,獲取高端技術和先進的人才,不斷提升中國企業的競爭力水平,提高我國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的地位。
第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政府應出臺完善的法律法規,在鼓勵國有企業海外投資時,扶持、引導中小企業“走出去”,為海外投資企業提供資金與政策幫扶,還可以借鑒國外有關對外直接投資的法律法規,建立適合我國對外投資的法律法規。并積極與“一帶一路”國家簽訂雙邊或多邊協議,為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營造一個良好的國際投資環境,在外交上為中國制造業企業提供實際的支持與保護。還要建立完善的爭端解決機制,當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遇到風險問題時,中國政府要積極出面幫助協調,同時還要積極提供良好的資金支持。
【參考文獻】
[1] Goldberg.S,Klein.W.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J].NBER Working Paper7196.1998(8).
[2] Radlo,Mariusz-Jan,Sass et ai.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and Emerging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from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J].Eastern European Economics,2012(3)
[3] 崔新健.外商對華直接投資的決定因素實證分析.當代經濟科學.2000(4).
[4] 王廣宇、張倩肖.中國對中亞5國OFDI的實證研究-以“絲綢之路經濟帶”為背景.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6(5).
[5] 徐康寧、王劍.美國對華直接投資決定因素分析(1983-2000).中國社會科學.2002(5).
作者簡介:韓笑(1994-),女,滿族,吉林四平人,山西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