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無“微”不至的時代給當前醫學生黨員思想教育建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本課題通過對廣州地區部分醫學生黨員思想教育問題進行實證研究,根據微文化與醫學生黨員思想教育的關系,了解當前醫學生黨員微文化應用現狀,旨在優化醫學生黨員思想教育的環境,增強醫學生黨員思想教育內容的針對性,加強醫學生黨員思想教育的多樣性,在實踐中歸納總結形成微文化時代建設醫學生黨員思想教育體系的新機制。
[關鍵詞]微文化;醫學生黨員;思想教育
[作者簡介]段慧菡(1982-),女,漢族,籍貫:湖南省宜章縣,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 D2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8031(2017)07-0060-03
一、微文化與醫學生黨員思想教育的關系
微文化是以微信、微博、微電影、微公益等以“微”字開頭的媒介為載體形成的一種主流社會文化。無“微”不至的時代給當前醫學生黨員思想教育建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醫學生肩負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為人民健康服務的重任。微文化時代下,活躍在信息前沿、思想前沿的醫學生成為最為敏感群體之一。微文化時代是一個平等的時代,對于醫學生而言,他們可以通過各種新媒體表達各種觀點訴求,展現自身個性,也可以利用各種平臺和途徑學習到最新的資訊,有利于思想的與時俱進。而對于思想教育工作者來說,除了要關注教育信息的真實性和時效性,還要接受新事物新現象的過程中貫穿思想政治教育,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大學生提高思想境界。醫學生黨員隊伍是黨內的新生力量,是醫學生中的中堅力量與骨干隊伍。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與執行力明顯高于普通學生,這為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建立提供了契機。了解醫學生黨員的微文化應用現狀,積極探索醫學生黨員思想教育的基本原則和具體路徑,不斷提高醫學生黨員素質,關系著黨和國家醫療事業的前途與命運。
二、醫學生黨員的微文化應用現狀
微文化就是一把雙刃劍,其對醫學生的影響力,進而延伸到對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既包括積極方面,也有不足的一面。因此課題組開展了針對性的調查,調查采用問卷形式,選取了廣州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和廣州藥科大學預防醫學系的醫學生黨員共250人作為調查對象,針對醫學生黨員微文化應用的現狀和微文化與醫學生黨員思想教育的關系進行了解。
調查顯示,80%的學生認為微文化時代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自己的學習、生活方式,只有極少數學生認為對自己的影響很小。其中60%的學生認為新媒體的積極影響高于消極影響。大多數被調查的學生表示開通了微博,了解朋友動態與時事新聞是主要的用途。在微博所關注群體中,學界名人的關注比例為35%,這表明,對于學界名人的關注使微博成為了一種學習工具。而在問到您愿意在微博上關注你的老師、學校嗎?有高達83%的學生表示愿意,可以說,微博作為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途徑已然成熟。近年來,微信以其傳播方式廣,接受時效高的特點迅速成為使用人數最多的智能通訊工具。通過調查可以看到,93%的學生黨員使用微信,67%的學生黨員隨時接收后臺消息,33%的學生黨員每天使用微信時間超過兩小時。由此可見,微信已經成為“90后”醫學生黨員的重要交流工具。調查還顯示,醫學生黨員雖然也關注政協委員、知名學者等人的微信,但相對而言,他們更關注生活便民、學團組織或新潮資訊等微信公眾平臺,這真實反映出“90后”學生黨員的思想特點。由此看來,運用微信開展黨員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極其必要的。調查還發現,91.8%的學生認為醫學生有必要關心國家大事,超過60.0%的學生每周至少2—3次關注時政新聞。目前學生了解時政新聞的渠道主要是通過網頁和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占69.5%,其次是報刊雜志,占27.4%,與學生、老師閑聊及看電視分別占17.9%和16.6%,因此保持大學生的政治熱情,選擇適當的宣傳途徑是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環節。
在回答“你認為當前思想教育的內容如何時”,選擇“內容豐富,與時俱進”的75人(30%),選擇“內容豐富,但資料陳舊”的70人(28%),選擇“內容跟不上時代”的105人(42%)。調查顯示,認為思想教育課程內容符合時代發展的僅占三分之一,有將近一半的醫學生黨員認為思想教育內容與時代不符。在回答“你接受思想教育的教育形式有什么”時,選擇“課堂授課法”180人(72%),選擇“座談討論”的35人(14%),選擇“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教育法”的20人(8%),選擇“其他”的15人(6%)。在回答“你是否喜歡思想教育課程老師的授課方式”時,選擇喜歡的60人(24%),選擇“不喜歡”的165人(66%),選擇“一般”的25人(10%)。醫學生黨員對微文化是否能夠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看法,有69%的學生認為通過微信、微博等微文化載體的渠道是有效的,只有18%的學生認為完全無用,另外13%的學生則表示不清楚。因此,微文化這個平臺已經滲透到醫學生的思想政治生活,并且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微信、微博等微文化載體以其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互動性好等特點給醫學生黨員參與思想政治討論、激發時政參與熱情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座談會是對問卷調查的有效補充形式,就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或不便調查統計的數據進行座談討論。課題組召集廣州醫科大學思想道德修養理論授課教師、輔導員、學生黨員等進行座談,通過訪談討論,使調查結果能更準確客觀地反映微文化時代醫學生黨員的思想教育情況。根據座談討論內容的整理,發現醫學生黨員思想特征大概有以下幾點:1、凸顯個性、自我意識強但責任感薄弱。2、知識面廣,但甄別能力差。3、時代性強,但易受環境影響。
三、微文化背景下醫學生黨員思想教育面臨的挑戰
當前,微文化時代,微文化的影響力向社會全方位滲透。每個人都成為微文化影響下的“媒體人”,而醫學生黨員則是其中最廣泛最活躍的群體,這給“90后”醫學生特別是醫學生黨員思想教育工作帶來了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嚴峻挑戰。
(一)微文化信息量大,輿情控制難度高
由于微文化時代信息傳播全球化特征,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世界觀的信息可以通過新媒體途徑來大肆宣揚,進行思想滲透。大學生思想活躍、易于接受新信息,尤其是醫學生黨員,由于課程多、學習壓力大,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不高,對問題分析能力不強,進而對西方的意識形態免疫力不夠,甄別能力弱。良好醫德醫風、以救死扶傷為己任是醫學生黨員所追求和具備的價值取向。一些醫學生判斷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較差,對網絡信息的自我抵御和防范能力較弱,更容易沉迷其中,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蝕。以致漠視醫德,對醫學生應時刻謹記和遵循的道德要求不以為然。
(二)醫學生思想教育的形式具有局限性
長期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采用課堂教育法、典型事例法、感染激勵法等方法。大學生通過微信、微博得到信息的速度及數量遠遠超過了思想教育工作者所能掌控的范圍,這就使得傳統的教育方法跟不上時代的變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受到巨大的沖擊。目前,不少醫學院校已提出適應學生需求的網絡思想教育媒介,但由于形式創新不足、網絡教育缺乏主動性和互動性,根本無法滿足當代醫學生對新媒體、新觀念的需要,更滿足不了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工作開展的需求。如果不能更好地利用微文化的平臺,思想教育工作者將難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更無法對學生黨員開展有效的思想教育。
(三)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主導地位已被削弱
在微文化時代,在微博、微信這些交叉傳播的網絡平臺上,改變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關系,雙方可以平等交流,大學生不僅僅是信息的接收者和傳播者,甚至有可能變成信息的塑造者。目前,醫學院校思想教育工作隊伍普遍缺乏既掌握新媒體技術又熟悉思政工作的復合型人才。他們其中不少還同時承擔了教學、行政工作等,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難免受到影響,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思想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及時地掌握、引導信息,就難以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影響思想教育工作的積極引導作用。
四、提高微文化時代醫學生黨員思想教育實效性
(一)醫學院校要充分發揮微文化載體功能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強調指出:“要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形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醫學院校應從學生的個性需求和心理需求出發,加強校園“微文化”建設,要立足校園,面向社會,依靠廣大師生,構筑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微公益活動等形成的網絡立體化格局。微文化時代強調從細微處入手,更多地體現身邊實事,體現人文關懷。結合醫學生的日常生活經歷以及時事熱點,引導學生去發現、去探索、去思考,培養受教育者樹立正確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在立體化新媒體平臺上開展醫學生黨員的社會主義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教育,醫學倫理學教育、醫事法制教育、職業情感和職業道德教育、醫德實踐教育,將醫德教育的各個內容有機整合,通過微文化平臺進行潛移默化的宣傳教育,讓醫學生在日常活動中得到醫德教育熏陶,逐步形成高尚的醫德品質。
(二)醫學院校要創新黨員思想教育方式
微文化時代是一個強調互動、創新的時代。醫學生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用雙向互動、互相交流式的教育替代照本宣科、大報告式的形式,創造一個允許思想撞擊、自由呼吸的寬松環境,使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充分發揮主動性。醫學院校應當以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搭建一個和諧自由的互動對話平臺,通過交流,收集、整理和分析學生的觀點和態度,有針對性的對網絡輿論及時做出正確的引導,從而促進醫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更為高效的開展。
1、利用微博搭建多元教育平臺。通過官方微博轉載或者發布正面的價值理念和信息咨詢,促進正能量教育內容的傳播,通過班級微活動、微旅游、微視頻、微公益等形式,創建校園健康微文化,有效地在醫學生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2、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黨課教育。在進行黨課教學時,可以把一些問題放到空間上進行討論,因為網絡的虛擬性,把那些不便在課堂上發表觀點的同學調動起來,老師做好引導和釋疑,就會起到很好的鞏固和完善教學效果的目的,大大提高學生黨員的積極性。
3、利用朋友圈傳播正能量。通過鏈接的方式,針對醫學生黨員的個性特征、專業技能、職業道德,以圖文并茂、音視頻齊全的方式宣傳新時期的新風尚、新典型,唱響主旋律。
4、利用微信群使組織生活常態化。微信群可以用于開展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員的網絡組織生活,通過微信群進行學習和工作的討論交流、疑問解答等,開會的聚集不受時間空間限制,會議的內容方便復查與備查。整個群建立積極向上的氛圍,提升了醫學生黨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工作中黨組織的號召力。
(三)醫學院校要提高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能力素養
針對微文化時代醫學生黨員的思想特征,加強對黨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培訓,是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要求,也是做好黨建工作的重要前提。
1、微文化時代對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構成有著更高的要求。應結合學校實際,建立一支由學校黨委、輔導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行政管理干部、學生干部、學生志愿者多位一體、專兼結合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應配備具有傳播學、互聯網技術、思想政治教育、法學等背景的專家和工作人員,讓醫學院校思想政治隊伍更加合理化、專業化。
2、構建微文化信息平臺支撐體系。大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微文化平臺支撐體系建設,發揮整體優勢,形成醫學生黨員思想教育工作合力。應穩固以學生工作部、學生團委為核心的學團組織架構,確保信息由上而下的直達和由下而上的反饋。在實際工作中,通過向下直達的條線管理,向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生活信息,發布宣傳正能量的圖文資訊,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進一步加強思想引領。通過向上反饋的條線管理,及時了解大學生行為動態和思想動態,注重對各類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打擊謠言傳播,穩定校園秩序。
3、要加大醫學院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適應網絡新媒體環境的工作方式與能力的業務培訓力度。通過系統性的培訓,增強其信息處理和網絡溝通能力,掌握微文化背景下吸引凝聚青年黨員的方式、途徑。“親其師而信其道”,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提升理論知識的同時,注重建立新型的網絡媒體思想教育理念,提高溝通交流能力,不僅能夠在課堂上成為學生的優秀老師,還能在課下成為學生的朋友,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增強醫學生黨員思想教育工作的實效性。例如可以通過開通微信公眾號、推送信息等方式,不斷豐富微信平臺上正面的、健康的主流思想和價值觀念,用更為鮮活的形式去吸引學生,拉近與學生黨員的距離。
五、結語
了解當前醫學生黨員微文化應用現狀,根據調查以及社會現象分析微文化為載體的醫學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形成一個系統的具有實效性的醫學生黨員思想教育體系。從而加強醫學生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提升醫學生黨員的思想政治素養。讓微文化時代的思想教育由醫學生黨員向以醫學生、醫學院校、醫療行業乃至整個社會為主轉變,形成醫學生黨員思想教育的合力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