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曉東?余仕湖
摘 要:本文從英語教師、學生個體、課程設置、學校管理和社會因素等角度,探討職業院校英語課堂問題行為的原因,并嘗試解決英語課堂問題行為,提高英語課堂實效。
關鍵詞:英語 課堂 問題行為 原因 途徑
課 題:本文系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2016年校級教改項目“基于信息技術的公共基礎類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研究——以英語課程教學信息化改革為例”(項目編號2016xjzd02)研究成果。
職業院校英語課堂問題行為比較普遍,問題背后的原因也很多。經過長期課堂觀察和大量師生訪談,筆者發現以下五個因素是導致英語課堂學生問題行為的主要原因。
一、教師管理缺失
英語課堂中出現的種種問題行為,看上去是學生外顯出來的不良行為和習慣,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師本身。首先,很多教師缺乏對英語學習者的學情分析,對學生的英語基礎學力和學習心理不了解,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體會學生的感受和想法,一廂情愿地設立教學目標、選取教學內容,把學習者當成毫無感受的知識容器。其次,一些英語教師不愿意過多地投入時間備課,他們給學生授課自己都會覺得枯燥乏味,這種情況下難以讓學生保持足夠長久的興趣和注意力。
二、學校管理落后
首先是學校課程建設中學生話語權的喪失。學生學什么、學多長時間、學到什么程度,這些問題都是教育行政部門、行業、教育專家、教師決定的,很少有學生參與。英語學習跟學生的職業生涯究竟有何聯系,在學生的生活和工作中起到什么樣的作用,是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問題。其次,學校應該平衡規模發展和教學質量提升,英語課程教學也需要適應學生擴招和學校發展。教師對大班額學生的因材施教、個別指導和課后作業批改的難度增加,導致英語教學實效的降低。
三、英語課程建設滯后
首先,課程設置體系不完善。目前,很多學校缺乏系統、完善和有效的選課制度或學分制。英語課程設置單一,沒有體現特色,也沒有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興趣愛好。因此,課程管理部門和英語教學部門應有更多的溝通和交流,設置以生為本的包括英語口語、英語課外閱讀、多元化文化等內容的課程體系。其次,英語課程目標和內容缺乏時代氣息,教學方式死板和缺乏活力。盡管隨著信息化和網絡化的發展、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和慕課的推廣,英語課程已經有了多樣化的資源和豐富的呈現形式,但是在英語課堂上照本宣科的教學還是比較普遍的。
四、學生個體原因
首先,部分學生中存在重語文課、輕英語課的思想。特別是一些學生認為英語和未來職業關聯不大,或由于繁重的學習,會輕視甚至放棄英語這類基礎課程。其次,部分學生學力基礎較差,在英語學習上有習得無助感。他們認為,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學習英語,中學每天都有英語課,有時候早晚自習還在學習,用這么多年時間花那么多的功夫都沒有把英語學好,是不可能把英語學好的。再次,一些學生學習能力有待提高,沒有學習動機、自制力缺乏、注意力不能持久。
五、社會原因
首先是社會網絡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負面影響。由于學生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網絡社會,每天接受和承載的信息量已今非昔比,很多學生處于信息中毒和信息負載的狀態,對短缺和不易得到的知識的渴望已經轉化成了對過量信息的反感和厭煩。由于同樣的原因,一般生活知識和專業知識的權威性大打折扣,任何一個高深的理論或新近的事件學生都能通過網絡了解到,這讓他們自認為不再需要臣服講臺上以知識傳播者自居而無個性和創新精神的探究。其次是應試性教育的惡果。很多學生經過高強度學習的折磨之后,學習的興趣喪失殆盡,學習動機嚴重缺乏。
總之,造成職業院校英語課堂學生問題行為的原因是多樣化的,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對癥下藥,才能解決相關問題,提高英語課堂實效。
參考文獻:
[1]李自璋.高職課堂教學常規管理與紀律管理的心理策略[J].職業教育研究,2010(5).
[2]勵莉.高職公共英語有效學習環境的創建[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6).
(作者單位: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