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甜
【摘 要】 管理是企業永恒的主題,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缛胄率兰o,我國企業要在全球化的競爭中取得成績,必須注重學習和研究國內外管理的新思維和趨勢,在引進吸收符合先進生產力發展需求和適應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的管理研究成果和實際經驗的時候,一定要結合自身發展需要,有選擇地、靈活地加以應用,不斷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以科學發展觀引領管理創新。
【關鍵詞】 企業管理 創新能力
1 樹立適應知識經濟發展要求的科學管理觀念
1.1 管理觀念由追求利潤最大化向追求企業可持續成長轉變
把利潤最大化作為管理的唯一主題、最高宗旨,是造成企業過早夭折的一種重要根源。在產品、技術、知識等創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成長的可持續性成為現代企業面臨的一個比管理效率更為重要的課題。企業是一個人造系統,其內部系統是可以改造的,而生生不息的企業管理創新正是企業實現可持續成長的重要保證??沙掷m成長管理觀把利潤作為實施企業可持續成長、為社會做貢獻的手段,認為利潤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條件,但不是其生存的目的,要科學合理地迫求利潤。堅持這種管理觀,在管理中就會注重整體優化,講求系統管理,實行企業系統整體功能優化;注重依靠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優勢;注重夯實基礎管理,講求管理精細化,實行管理科學化、程序化、規范化、制度化;注重開拓創新,講求在自我否定中發展自我、超越自我,實現變革與穩定并存;注重以人為本,不斷提高員工素質,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發揮員工的能動作用。
1.2 樹立知識是關鍵生產要素的觀念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已成為決定企業經濟連續增長、報酬遞增的關鍵性要素,產品中組含的知識成為企業競爭中最有利的武器。企業應改變傳統狹隘的重視有形資產,輕視無形資產的觀念,要強化無形資產意識,樹立知識是關鍵生產要素的觀念。
首先,要重視知識要素的開發。在企業中,應當建立和完善研究與開發機構,以便結合經營進行知識創新和知識應用,推進企業的技術、管理創新。
其次,注重無形資產的保護和管理,加大無形資產投入。企業應當建立專門的無形資產管理機構,負責無形資產的創新、設計、引進、應用,并設立知識主管,實施對無形資產的分類、評估、投資以及建立知識檔案,為無形資產投資交易和共享創造依據。同時,要充分認識到科技人才是知識的創造者,是實現企業知識經濟和知識管理的決定性因素。企業要建立良好的研發環境和激勵機制,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注重對人力資本中無形資產的積累和開發使用,通過教育和培訓提高人力資本的知識含量,以提高人力資本的效率和增值能力。
1.3 樹立人性化管理的觀念
知識經濟時代,以知識為核心,以信息化為結構體系的生產經營管理更加強調企業的團隊參與,強調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人的個性和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人在經濟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得到空前的強化。
首先重視人的知識化,大幅度增加人力資本投資,把員工的學習和素質提高作為企業經營成功的關鍵要素和有效依據。因為在知識經濟中,員工的工作本領越來越依靠所掌握的編碼化知識和隱含經驗類知識的技能,而不是靠手工勞動。
其次實現知識共享,運用集體的智慧提高企業應變和創新能力。在信息化、知識化管理中,打破傳統企業在分工上的官僚等級制,重新設計企業的價值流程和結構,重新對不同崗位的員工及領導者進行定位,使具有不同教育和文化背景的企業人積極合作,共同享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信息,達到更多地交流、更多的一致行為,更多的責任和共同的文化,從而實現企業快速發展。
2 提升管理主體的創新能力
2.1 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隊伍
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家。企業家是最具有創新能力和影響力的人,他們不墨守陳規,不遵循循環流轉的軌道,卻常常創造性地改變這種軌道。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必須具備這樣的素質:一是創造性思維,善于洞察和想象,使管理工作有合理的前瞻性、科學性;二是風險意識,有遠見、不怕失敗、敢做超前性的工作,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毅力;三是創新的技巧,在創造思維和不怕風險的同時,還必須有科學依據,有可行的操作措施:四是新時代的風格,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要善于學習,敢于實踐,善于團結合作。
2.2 推行全員創新
企業家的活動只是企業整個管理活動的一個重要部分,企業管理創新應當是以企業全體人員為主體的全員性創新。實際上,在人性化、民主化管理普遍推行的今天,企業員工己不是被動的受雇者,而是企業管理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已成為企業管理活動的主體。因此,企業管理創新沒有員工的理解、合作與參與,是無法取得成功的。企業管理的邏輯特點最終反映在如何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上,按照國外的研究,積極性的一般發展規律是參與—負責—創新?!皡⑴c”是積極性的形成階段,表明員工介入某項工作,承諾某些規定責任,完成一定任務定額;“負責”是積極性的上升和穩定階段,表明員工明確了責任感,能自覺地履行職責;“創新”是積極性的高漲階段,表明員工己主動“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自覺為企業出謀劃策,傾心傾力,貢獻力量。
2.3 以培訓促進人力資源開發
新經濟條件下,人力資源開發成為推動知識經濟成長的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不斷為員工補充新技能越來越重要。員工培訓不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為了保持員工的必備知識和技能的一種必然選擇。一旦將優秀人才吸引到企業來,接下來的挑戰就是如何不斷更新并擴充他們的知識和技能。企業通過有效的方式對員工進行培訓,然后從這些員工身上獲得投資回報。企業拓寬人力資源開發范圍,加大對人力資源的投入,強化內部人力資源的崗后培訓,實現知識價值增值;加快技術創新和利用,提高知識生產率。
3 創建有利于創新的激勵機制
人才是知識的主要載體,是創新的決定性因素。企業要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新”的良好風尚,就必須“用事業凝聚人才,用實踐造就人才,用機制激勵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從改革分配制度入手建立激勵措施,實行“責、權、利”相結合原則,促使員工積極主動地發揮聰明才智,推進企業管理創新。
3.1 形成有利于員工創新的激勵機制
首先,企業要為員工創新提供經濟上的支持。其次,企業要形成吸納和鼓勵員工參與決策的機制。隨著時代的發展,員工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其自我意識和民主意識也將越來越強。在傳統的管理中,企業的管理者習慣于下指標、下指令,員工只是被動地做事,員工往往被排斥在決策過程之外,其內在需要得不到滿足,對企業的信任和合作程度不高。要改變這種局面,要求企業建立起吸納和鼓勵員工積極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各項事務的機制和氛圍,使員工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反映自己的意見。這種非物質紐帶,往往比產權、物質利益更能將員工與企業聯結在一起。因為它賦予員工更大的權力和責任,使被管理者意識到自己也是管理者的一員。這對于發揮員工的自覺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掘員工的潛能具有重大作用。
3.2 創立知識共享機制,提高員工創新能力
由于個人知識的局限性,知識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通過交流,知識互相交匯、碰撞,可源源不斷地創造出新的知識來.創立知識共享機制,目的就在于使企業員工共同分享他們擁有的知識,以提高企業的整體創新能力,也就是將分散的個人所掌握的智慧資本組合成一個整體。
首先,促進企業間的相互交流與相互學習.企業間正式與非正式的相互交流與學習,非常有利于信息與知識的傳播、運用和創造,也包括面向大學、科研機構、政府的多層次互動、跨地區的協作。
其次,促進企業內的交流與學習。企業要打破部門局限,強化協作意識,通過開展經驗交流、合理化建議、知識講座等活動推動企業內的知識交流。企業應該創造機會,鼓勵員工間的知識交流,企業領導經常性地和第一線員工接觸、交談、號召職工提合理化建議等等,均可達到知識共享的目的。
4 總結
企業實施管理創新是跟隨時代潮流發展的客觀要求。同時,企業自身及企業主體的本性也要求企業管理的創新.企業要想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適應變化迅速的環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進行管理創新。因此,對企業管理創新問題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企業實施管理創新,可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降低交易成本,穩定企業、推動企業發展,提升企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科斯《論生產的制度結構》上海:三聯書店,1994年.
[2] 明杰《現代企業管理創新》山西:山西經濟出版社.1998年.
[3] 楊潔《企業創新論》北京:經濟管理山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