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燕
當前在美術教學中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上出現營養不良現象。作為一名美術教育者在課堂上不應只是傳授照本宣科,更應在課堂上將中華的傳統文化結合課本教材潛移默化的傳授給我們的學生,讓他們能夠在長期耳濡目染的學習環境下,從而提升學生的品德修養,又能更好的使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得以傳承與普及。
一、傳統文化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中的方向及價值
(一)傳統文化傳承與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相關性
中國傳統文化是現代文化的基礎,從中小學美術教材了解可知,中小學美術教育不僅僅是美術技能技巧的傳授,而應該是在一種文化觀的觀照下學習,應該讓學生在一種文化情境中理解美術。對于古老的傳統文化,我們應當充分地加以利用,使傳統文化有所繼承,有所延續,有所創新,有所發展,并取其精華融入到教育過程始終,發揮其巨大作用。打個比方來說,兒子與母親有著血緣關系,母親的基因遺傳至兒子。因此,了解母親有助于了解兒子,反過來說,了解兒子也有助于了解母親。傳統文化與美術也是母與子的關系。美術是傳統文化之子,則必然存在著傳統文化的基因,那么通過對美術的了解也能了解孕育它的傳統文化母體。
為了更好地通過美術了解傳統文化,也為了更好地通過傳統文化了解美術,可以讓中小學美術課程走進傳統文化,二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
(二)傳統文化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中得到充分的運用和重視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從優秀的中小學美術教材了解可知,與傳統文化有關聯的課程逐漸增多,將現在所缺失的傳統知識揉合到美術教育中去,讓藝術生活化,讓文化與教育不再脫節,讓傳統文化、傳統藝術、民間藝術的加入成為一種生活習慣。所以,在缺少情感與關懷的信息時代,具備人文關懷特征的傳統文化被慢慢記憶起來。學校美術教育在這一時刻肩負重任,通過美術教學,讓學生了解民族傳統藝術文化和對于培養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以及自身的審美觀念,都有極為重要的價值,激發珍惜美術遺產、關愛民族文化的情感,讓學生學會傳承與保護文化遺產,莫讓“遺產”變“遺憾”。這是美術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因此,美術學習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通過美術的學習,使學生認識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性,并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征、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
二、讓傳統文化滲透于中小學美術教育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精神,這是一種重要的文化現象,也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前面已論及美術教學不僅僅是技能的教學,更重要的是一種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活動。所以美術教育必定肩負著文化傳承的重任。那么,如何在美術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我們可以從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進行探討與實踐。
(一)在欣賞課中滲入傳統文化理念
就拿《中國傳統色彩印象——中國紅》的一節欣賞課舉例吧。首先,以圖片呈現事實:這些圖片包括春節期間的一些具有傳統特色的裝飾物上的紅色;敦煌壁畫中的紅色;油畫《開國大典》中的紅色;剪紙作品、婚慶服飾、影視作品、雕塑作品中的紅色;劉翔運動服的紅色……,從而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紅色的確是中國人喜歡的顏色,是中國傳統民俗中所常見的顏色。其次,教師點明了“紅色是令人熱血沸騰的顏色,是千百年來中國人民最喜歡的顏色,它象征著喜慶、熱鬧,代表著吉祥、如意,更是讓每個炎黃子孫驕傲的顏色。”這里還需要注意兩點,一是講明紅色的象征意義,比如在五行中是火的顏色,其二是教師對形象后面的文化進行一定的發掘,揭示了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對吉祥如意的追求。接下來,介紹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紅色的運用的方法。如果教師將第二個環節取消,直接由舉例進入到介紹傳統文化對紅色的運用,并繼之于進行操作活動,那么這樣一節課雖然有中國傳統文化之題,卻無中國傳統文化之實了。
(二)在技法課中滲入傳統文化
美術技法教學中教材要求對學生安排一定內容的臨摹寫生、創作等課業實踐,應該說,這是對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的一個最好時機,使學生基本了解和初步掌握我國傳統美術形式的主要特征和技能技法。
中國畫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繪畫,為東方繪畫的主流,它不僅在材料、題材和技法上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更重要的是這種繪畫形式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所以在中國畫技法教學中滲入傳統文化,可以說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中國畫藝術特征,在講述其基本技法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具體的臨摹或寫生實踐。如在輔導某一作品臨摹或某一實景寫生時,教師可圍繞作品外在形式的美、圍繞其寫生場景,結合直觀演示向學生講解中國畫藝術特色及其技法特點。著重指出中國畫十分重視對事物本質的表現,講究形式美;塑造形象以線條為主,尤其重視用筆用墨;構圖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也不受焦點透視的束縛,并十分注意畫面空白的運用;同時強調文學、書法、篆刻與繪畫的有機結合;在創作過程中,從觀察生活、學習中表現形式上都有它獨特之處等要點。通過這樣的講解,使學生對中國畫藝術特點有較深的認識,便于學生從藝術美學角度來加深理解、掌握和理解傳統繪畫的表現手法及技能技巧。
因此,中小學美術教育終極價值并非培養專業美術人才,而是在全民的基本素質培養方面注入藝術、文化的營養,無論今后從事任何職業,這些營養都會有益于他終身的發展。我們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能夠擔負起希望與未來的人才。而只有受過民族文化滋養的人,才會萌生對民族的自信。在對美術教育的任務、宗旨、本質、目的及功能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中滲透我國傳統文化,是符合我們的美術教育宗旨及終極價值的,也是利于實現教育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