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珍云
當了多年的班主任,日積月累下來,也有了不少的心得。一直認為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家長和老師們的關注,因此,在家校聯系這一塊,要扎扎實實開展工作。通過回顧自己多年來堅持的做法,我認為自己需要好好總結一番。
一、使用現代通訊工具,密切聯系家長
班上大多數學生居住離學校遠,比較分散,如果要聯系家長,既費時間,又費力氣,會比較麻煩,因此,我一直有效利用現代的通訊工具,如QQ、微信、電話等,有事及時與家長聯系,迅速反映學生在校表現,讓家長在繁忙的工作中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好的及時鼓勵,做得不夠的幫助改正,真正做到陪伴孩子的成長。擺脫那種家校分離,互不來往的狀態。老師在反饋學生的學情更為積極主動一些。
一個群公告,一個作業通知,一張孩子認真學習的照片,都能有效地把家庭和學校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更為快捷地感知孩子的發展變化。
二、充分家長會這個平臺
召開家長會其實是一個比較傳統的做法,我總是把每學期的家長會舉辦得活潑生動。比方說家長會的流程可以分為這樣幾個部分:班主任及科任老師講話,針對班上的一些現象與家長交流,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制作成PPT,作為一個較為完備的體系講給家長們聽;學生家長代表講話,傳授自己的育兒心得,傾訴自己的困惑,大家共同想辦法;學生的才藝表演,推出德才兼備的學生,與大家認識;自由交流討論時間,家長可以自發形成小組,為自己今后成立小組,互相溝通,交流信息,為孩子的學習和發展做準備。
三、舉辦好家長講堂
家長講堂是我們學校的特色,每學期我都提前選好講課人選,精心做好講課的準備,開學初就把課選好,做到不慌不忙。首先,做好學生家長的人選,尋找關心班級事務,有一定文化素養,在某個領域有自己的特長的人。然后,通過交流,定下講課的時間,盡量做到開學初就開講。最后,請講課的家長制作好相關的PPT,準備學生的小獎品。
在舉行家長講堂時,可以邀請別人的班級同學一起來聽,做到資源共享,讓更多的孩子能學習到課外的知識,拓展視野。通過幾年來的家長講堂,我發覺,不僅提高了家長關心班級的熱情,還激發了學生對班集體的熱愛,讓學生充滿的自豪感。一個孩子馨馨,在媽媽講了一次糕點烘焙課之后,引起同學們極大的熱情,第二學期又希望媽媽參加家長講堂,再為同學們主講。
家長講堂成了家長們展示自己的舞臺,成了學校與家庭的紐帶。
四、課外訪萬家
學校在教育局的號召下,這幾年開展了幾次大型的“課外訪萬家”活動。每次活動我都精心做好活動安排,把每天的行程規劃好,提高家訪的效率。讓每個片區的學生家長代表主持,聚集在一起,氣氛融洽,訪談細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家校聯系更近了一步。
每次課外訪萬家活動結束后,我都會為家長的熱心感動,也會撰寫一些心得體會,用以指導以后的工作。
五、學習座談會
有合適的機會,我還會邀約一些家長進行學習座談,參加學校的大型講座,開展戶外學習親子游。班級的讀書交流會,也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參加,增進交流,促進學習。
六、閱讀賞析校報
學校的校報,名為《學校與家庭》,就是體現了家校聯系。把我們的校報版塊像學生家長介紹清楚,鼓勵學生家長在家與學生一起閱讀校報,學會欣賞校報的文章。特別是學生習作版塊,激發學生的投稿熱情,還有家長征文版塊,向家長們約稿。使家長關心學校,關心班級,關心孩子。
我的做法還有很多,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會有許多經驗,我會向其他老師學習,同時根據實際情況來尋找更新更有效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