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坤
【摘 要】 十月革命勝利以后,俄共(布)成為蘇維埃國家的執政黨,成為蘇維埃國家政權建設、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的領導者。列寧在領導黨和國家各項事業開展的同時,十分重視執政黨的建設。列寧系統全面地提出了無產階級執政黨建設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為各國工人階級政黨提供了理論參考與借鑒。列寧關于無產階級執政黨建設豐富的思想和經驗,對當前中國共產黨建設的理論和實踐仍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 列寧 執政黨建設 工人階級 黨建
十月革命勝利以后,列寧面對國內外錯綜復雜的形勢和及其艱難困苦的環境條件,在領導俄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十分重視黨的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涉及到無產階級執政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設,涉及到了黨內各種關系以及各個方面的聯系:一、嚴格入黨條件,把好入黨關,提高黨員質量;二、加強思想理論教育,提高政治覺悟;三、加強監督,防止腐敗;四、實行民主集中制,加強黨的集體領導;五、保持執政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列寧關于無產階級執政黨建設的理論有著豐富的內容,是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的不朽貢獻。黨是領導核心,是各項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推動中國的改革與發展,關鍵在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學習列寧執政黨建設思想對于我們當前黨的建設實踐仍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
一、列寧執政黨建設思想對我黨思想建設的啟示
列寧在其思想體系中,深刻地批判了伯恩斯坦的修正主義和經濟派的錯誤觀點,闡述了豐富的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思想,不僅對當時俄國工人政黨的建設有重要作用,而且對我國現時期黨的思想理論建設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列寧曾經指出:“恩格斯認為,社會民主黨的偉大斗爭并不是有兩種形式(政治的和經濟的),像在我國通常認為的那樣,而是有三種形式,同這兩種斗爭并列的還有理論的斗爭。”在思想領域不被無產階級占領,就必然被資產階級占領,其中間是不存在任何中間狀態的。列寧特別強調科學理論對于一個政黨的指導意義,提出“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馬克思也曾經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務的根本。”
中國共產黨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由于缺乏正確的理論作指導,曾經遭受了重大的挫折。然而,共產黨的可貴之處就在于“不畏首畏尾地掩蓋自己的錯誤和缺點,而按照黨的原則批評這些錯誤和缺點,用全力來克服這些錯誤和缺點。”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探索真理、追求真理,繼續實現自己的偉大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任務很艱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作為領導核心的中國共產黨,只有高度重視思想理論建設,始終保持自身的先進性,才能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早日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而努力奮斗。
二、列寧執政黨建設思想對我黨組織建設的啟示
無產階級政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也是無產階級有組織的部隊。它不是許多黨員數字的簡單總和,也不是各個地方組織的聯合會,而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建立起來的、統一的有機體。馬克思、恩格斯曾經指出,無產階級政黨的組織本身是完全民主的,同時又必須是高度集中的。
列寧認為,民主集中制是社會主義民主的一項根本原則,也是國家政權的組織原則。它既保證了整個國家的完整、集中、統一的領導,又保障充分發揚民主,充分發揮各地區、各單位和各方面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所以列寧說:“我們主張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在不同方面的黨的工作中表現為不同的內容。表現在黨的領導工作中的民主集中制就是集體領導。集體領導是民主集中制原則在黨的領導工作中的具體運用。黨的集體領導是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最高原則,它可以保證黨的團結統一。列寧指出:“為了處理工農國家的事物,必須實行集體管理體制。”
民主集中制是中國共產黨建黨治黨的基本準則,是發展黨內民主的根本制度保證。推進黨內民主建設,必須以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為統領,健全黨內各項民主制度,把民主集中制貫徹落實到黨的建設和黨內活動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要以解決問題為著力點,以改革創新精神常抓不懈。要把維護中央權威、確保政令暢通擺在首要位置,堅決做到“四個服從。”集中不是集權,決斷不是專斷。要堅決防止把集中和民主對立起來,借口集中排斥民主,搞家長制、“一言堂”。
總之,列寧執政黨思想中關于加強和完善黨的組織建設的思想,對于無產階級政黨建設有不可估量的深遠意義。
三、列寧執政黨建設思想對我黨作風建設的啟示
列寧強調:“現在一切都在于實踐,現在已經到了這樣一個歷史關頭:理論在變為實踐,理論由實踐賦予活力,由實踐來修正,由實踐來檢驗。”十月革命勝利后,俄共(布)的任務和地位發生了本質上的轉變,列寧根據當時的變化,提議加強對黨組織和黨員工作的嚴格要求,積極在黨內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更強有力地保持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以便更好地實現無產階級政黨的歷史使命,這些思想都蘊含了列寧執政黨作風建設的辯證法精神。列寧根據實際狀況及客觀條件的變化,堅持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真理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統一的原理,透視出鮮活的辯證法思想。
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墻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改進工作作風,就是要凈化政治生態,營造廉潔從政的良好環境。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執政黨如果不注重作風建設,聽任不正之風侵蝕黨的肌體,就有失去民心、喪失政權的危險。我們黨作為一個在中國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對作風問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