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工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經濟的發展,但卻給資源環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所以綠色發展至關重要。本文構建了工業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包括綠色發展水平和綠色發展效率兩個維度的指標體系,引導工業綠色轉型升級,并應用于河北省的評價分析,采用以主觀賦權和客觀賦權相結合的多層次模糊評價方法。研究表明,該指標體系對于評價工業綠色發展具有實際可操作性,結果合理,可以為河北省區域工業綠色發展提供相關依據。
【關鍵詞】 多層次模糊評價 熵權法 工業 綠色發展
一、引言
綠色發展強調從技術效率導向的相對脫鉤升華到生態規模控制的絕對脫鉤。而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工業的效率影響經濟的有效運行,實現工業的綠色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過去三十多年來,河北省依靠資源高投入、能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但同時也付出了高昂的環境代價。2016年,河北省能源生產總量中,原煤占75.42%,能源消費總量中,原煤占88.46%,偏重的產業結構和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使得河北省產業發展對環境的污染較重。“十三五”規劃在繼續實行能源消費總量和消耗強度雙控的基礎上,對水資源和建設用地也實施總量和強度雙控,所以應從工業綠色發展的角度重新審視河北省各市的發展,探索一條低碳綠色的工業發展道路。
二、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等級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1)科學性:評級指標應科學反映工業綠色發展情況;(2)可比性:指標之間應具備可比性,應采用通用的計算和衡量方法;(3)可行性:應基于數據的可獲得性來選取指標,具有可行性。本文將工業綠色發展分為綠色發展水平和綠色發展效率共6個指標,構建的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
本文以河北省11個地級市2016年的數據作為研究樣本,選取上述6個評價指標,數據由2016年《河北省經濟年鑒》相關指標計算得到和各市的統計公報。其中,能源效率為工業總產值與能源消費量的比值,水資源效率為工業總產值與用水總量的比值,空氣達標天數為該市一年內空氣達標的天數。其中工業總產值、空氣達標天數、能源效率和水資源效率為正指標,其他指標為逆指標。并提供評判集。本文并不注重計算結果,以序數的思想,注重順序,所以將11個市按順序分為4類,順序靠前2名為優,再3名為良,再3名為一般,最后3名為較差。
三、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模型
對工業綠色發展進行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有利于得出比較客觀的評價結果.
(一)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的構造
設指標集,評價集,從指標集到評價集的模糊關系,其中評價結果為模糊集,其中bj表示評價為yj的隸屬度。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的具體步驟如下:
(1)將指標集按一定屬性分成個子集;
(2)對每一子因素xj,分別作出綜合決策,確定每個子集的權重;
(3)將每個xj視為一個因素,重新確定權重,組合后再次確定結果。
(二)確定評價指標權重
1.數據標準化
河北省工業布局總體呈現為:鋼鐵主要集中在唐山、邯鄲,石化主要集中在滄州、唐山,裝備主要集中在保定、唐山、石家莊,紡織、醫藥主要集中在石家莊、保定,建材主要集中在唐山、石家莊,食品相對在石家莊、張家口比較集中,電子信息相對在石家莊、保定、廊坊比較集中。在綠色發展方面,唐山和邯鄲處于明顯劣勢地位,保定主要因其能源效率較高而名列第一位,也與其裝備制造業比較發達有關。可見該評價基本符合各市工業實際情況,各市工業應實現綠色發展,提高能源效率和資源效率,針對表現不佳的指標,各地應該加快工業綠色轉型升級步伐。第一,加快工業結構調整,堅持適度重型化、輕型高級化的新型重工業化道路。第二,限制高消耗、重污染型工業行業發展,提高新建高消耗、重污染型項目準入門檻,實施“以大帶小”、“以新帶老”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第三,加快高消耗、重污染型行業的生態化轉型,推行清潔生產、循環經濟,構建生態型工業體系。第四,加快推動科技創新,不斷提升生產效率。第五,加大工業污染防治力度。第六,完善資源環境法律法規,創新經濟激勵機制。
【參考文獻】
[1] Watanabe, M., K.Tanaka. Efficiency Analysis of Chinese Industry: A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 Approach [J].Energy Policy, 2007, 35(12):6323-6331.
[2] 王愛蘋,馬紅娟,孫貴玲.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在城市交通承載力評價中的應用[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5(19);
[3] 盧強,吳清華,周永章,周慧杰.工業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及應用于廣東省區域評價的分析[J].生態環境學報,2013(3);
[4] 董鎖成,于會錄,李宇,李澤紅,李飛,李富佳.中國工業節能:循環經濟發展的驅動因素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6(6).
[5] 蘇波.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努力實現由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的轉變[J].行政管理改革.2013(2).
作者簡介:陳俊先(1994—),女,漢族,河北滄州人,碩士研究生,單位:河北經貿大學經濟研究所,研究方向:數量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