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籌資過程中會面臨很多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形成了企業的籌資風險。企業資本結構不合理和經營不善會造成企業失去償債能力或企業控制力的情況;企業籌資方式的不合理或者企業后續的經營情況不佳也會給企業帶來籌資風險,企業籌資風險威脅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國有經濟是國家經濟的命脈,而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直接關系著我國經濟的增長與發展的布局,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十分重大。但國有大中型企業在籌資過程中面臨著很大風險,這就需要國有大中型企業在籌資過程中合理選擇籌資方式,規避籌資風險:
一.國有大中型企業籌資的風險
(一)籌資成本過高風險 這涉及的主要是債務籌資帶來的風險,企業通過債務籌資后,需要償債能力不足的風險,一旦企業出現經營不上造成利潤率下降時,企業就有可能面臨資不抵債的問題;與此同時通過這種方式籌資還會受到利率波動的影響,這就使得企業面臨支付性的籌資風險。
(二)經營者對企業的控制力下降的風險 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發行股票來募集資金時,可能由于發行股票的過度稀釋了國有資本的股權,從而使得國有資本對企業的控制力下降。
二.國有大中型企業籌資風險產生的原因
(一)內部原因
1.企業面臨的負債的利率過高 這是企業出現償債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隨著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改革,其籌資方式不再以國家投資為主,轉而以商業貸款為主。這就需要企業承擔支付債務利息的義務,利息率越大則在同樣資金規模下企業承擔的利息就越高,企業的資金流就越緊張,從而造成了企業資本抵債的風險。利息率的高低對企業的籌資風險具有重要影響,一般利率越高則企業承擔的籌資風險越大。
2.負債規模過大的風險 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以后,其籌資方式不再以國家投資為主,由于國有大中型企業有政府做擔保使其在商業銀行獲得的資金規模比較大,這些企業通常以商業貸款為主要籌資方式。這樣過大的負債規模使得企業需要承擔的償付義務加大,從而提高了企業的籌資風險。
3.負債的結構不合理 第一,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實際籌資過程中過分依賴于商業銀行,造成了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不合理,從而使企業面臨很大的償付壓力;第二,企業在借貸時安排的期限結構不合理,借貸期限應該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長短搭配,但受到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我國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在期限結構設計上不重視缺乏合理性,這使得企業在實際償還中出現了資金流與債務不匹配的現象,很容易出現資不抵債的問題。
(二)外部原因
1.經營環境復雜 企業所處的經營環境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因素,這些不確定因素形成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復雜的經營環境使得企業在實際的經營過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企業無法保證一直維持在高利潤率的水平,一旦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惡化就會是企業的利潤率下降,這就使得企業的償還能力下降,從而出現債務風險。
2.資本市場風險 企業籌集的資金很大部分來源于資本市場,而資本市場上存在著很多的不確定這,這些不確定性使得企業面臨著很大的籌資風險。一方面,資本市場是否景氣對企業的直接籌資具有重要的影響;另一方面,資本市場利率的變動對企業的支付能力影響巨大。
3.資產流動性差 資產流動性的強弱對企業的籌資具有重要影響,若企業資產的變現能強,那么當企業的利潤率不高,資金流量無法滿足償債的需要時,企業可以及時將資產變現從而提高企業的償債能力,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但是我國的資產流動性并不強,尤其是國有大中型企業,資產中固定資產占很大比例,且多為不容易變現的設備,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業的充足風險。
三.合理選擇籌資方式,規避籌資風險
(一)選擇適當的籌資方式
1.制造企業的資金需求量大,資產變現能力不強,資金周轉比其他行業慢,而且籌資的難度比較大,籌資方式的組成中,應多選擇間接性籌資,即通過商業銀行借貸方式融資。為了克服資產變現能力差的問題,企業可以適當的選擇融資租賃方式進行籌資。在購置流動性資產時可以適當的選用短期性的籌資方式,但在購置那些變現能力差的資產時要多選用產期性的融資。
2.商品流通企業的資本多以商品形式存在,在商品占用資金和服務方面的開銷較大,資金周轉相對較快。這樣看來這些企業的融資比較容易,可以多采用商業銀行貸款方式。企業的流動性快,為了降低利息成本可多選擇短期性的籌資方式。
3.服務性企業和從事高新技術產品的企業,這些企業的固定資產較少,相對來說經營成本較低,但具有很大的風險性。可多采用在證券市場發行證券的方式獲取資金,還可以從風險投資公司那里獲取經營所需的資金。
(二)掌握資本市場動態
1.企業要充分掌握資本市場的利率情況,并根據已有信心對未來利率預測,從而根據利率確定籌資結構。
2.擁有國際業務的國有大中型企業還要充分掌握各個匯率的變化情況,根據匯率變化情況調整國際業務有關的籌資方式。
(三)增強風險規避意識
要在籌資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樹立起工作人員的風險意識,讓所有工作人員對籌資風險有正確的意識,增強工作人員籌資風險的識別能力、評估能力以及預防能力。企業的管理層要加大對員工風險意識的培訓,立足于市場結合企業的財務信息制定出具體的風險防范方案,切實保障籌資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建立風險防范體系
企業之所以出現債務規模過大,是以為企業在實際的籌資過程中缺乏有個完善的風險防范體系,在籌資的工作中過于盲目。風險防范體系對企業的籌資活動的影響重大,這就需要國有大中型企業根據市場的運行情況和自身的發展狀況制定出完善的風險防范體系,并制定出一系列具體的落實措施,從而起到對企業籌資風險防范的目的,保障企業的健康發展,提高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綜合實力。
【參考文獻】
[1] 劉斌. 金融危機下的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探析[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 2009,(04)
[2] 張曉春. 探析民間融資的發展[J]. 經濟師, 2010,(06)
作者簡介:王鳳嬌(1996),女,河北秦皇島,河北大學管理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在讀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