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志勇
摘 要: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和運營繼續呈現蓬勃發展的勢頭,為緩解城市客運緊張、促進城市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由于工程巨大、周期長、建設條件復雜以及網絡化運營給城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帶來更加艱巨的挑戰,因此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與運營安全管理工作形勢也較為嚴峻?;诖?,文章就加強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和運營安全管理展開分析和探討,希望可以促進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的安全發展。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 工程建設 運營安全管理
引言
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國內地已有25座城市擁有了112條建成并正式運營的城軌線路,運營總里程達3286km。如此大規模的地鐵修建,運營安全管理體系在全國并沒有統一模式,各地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單位自行摸索,加強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和運營安全管理將是一個值得探討的重要領域。
1、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發展近況
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的建設是一座城市邁向現代化的表示,它不僅是解決城市交通擁擠問題的最有效的手段,同時更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國內外很多學者都對軌道交通系統做了深入的研究,但是相比歐美等發達國家,我國地鐵項目的建設起步較晚。1843,C.Pearson首次提出了在英國建立地下鐵道的建議,并于1863年正式通車,全長6.4公里。到目前為止,倫敦已建成12條線路,全長410公里。另外,自從1867年美國紐約第一條地鐵線路通車以來,到現在共有31條地鐵線路投入運行。
相比于國外,我國的第一條有軌電車項目于1906年才建成,但自改革開放以來,由于我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截止到2015年底,我國正式開通運營的地鐵線總數達到112條,全長3286公里。從中不難看出,我國軌道交通項目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
2、軌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現狀
地鐵建設規模大、發展快的客觀事實加上地下工程嚴峻的安全形勢決定了軌道交通工程安全風險管理實施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由于城市軌道交通地鐵工程建設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大規模、高風險”的工程特點在地鐵建設中體現得尤其明顯。地下工程具有隱蔽性大、巖土物理力學參數不準確、施工技術復雜、作業空間有限、作業環境惡劣、施工周期長、不可預見風險因素多和對社會環境影響大等特點,而以地鐵為主的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更具有這些顯著特點,并且絕大部分地鐵都位于城市中心地區即周邊環境復雜,各種建筑物、地下管線多且對施工變形控制要求高。因此,施工難度大、工期壓力大、社會影響大、專業技術人員匱乏等特點,都集中表現為地鐵工程的高風險性。由于這些客觀原因,加上對地下工程安全風險的認識不客觀,安全管理不科學,安全管理理的投入不到位等主觀原因,城市軌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設中,事故頻發,形勢非常嚴峻,令人堪憂。面對當前地鐵工程的安全形勢,傳統的經驗型、事后型、人盯人的安全管理模式已無法應對,加強工程和運營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及相關標準研究已經刻不容緩。
3、加強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和運營安全管理的措施
3.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體系
全面加強安全生產法制化管理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和各地主管部門針對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特點,狠抓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建設和運營安全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標準。隨著《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暫行辦法》(建質[2010]5號)、《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建質[2014]34號)等文件的相繼出臺,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領域初步形成了以質量安全管理責任體系、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及安全風險管理體系為主導的制度體系,保障了我國“十二五”期間的軌道交通工程建設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平穩開展。在運營安全管理方面,交通運輸部2014年發布了《關于加強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管理的意見》(交運發[2014]201號),2016年10月發布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為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奠定了基礎。下一階段應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和運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體制,健全安全生產責任考核機制,完善事故調查處理及責任追究制度;完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管理及應急條件下的安全管理體系,加強緊急情況下的預警響應及應急處置體系建設;完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和運營安全生產領域標準體系;嚴格安全準入制度,建立健全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和運營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鼓勵和培育第三方服務和監管體系,為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和運營健康有序地發展奠定基礎。
3.2 落實建設和運營質量安全主體責任
李克強總理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強調:“落實好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五方主體責任。無論什么時候發生質量事故和嚴重質量問題,都要嚴格追究五方主體和項目負責人的責任?!庇绕鋵τ诔鞘熊壍澜煌▉碚f,工程建設和運營復雜性比一般的市政工程要大得多,還有很多是地下工程,對工程的質量和安全要求更高,因此為強化工程質量安全制度執行力,提高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水平,各地政府必須要將主體責任落實到位。建設單位和各參建單位應重視安全生產基礎建設,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完善企業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切實做到安全責任、管理、投入、培訓和應急救援“五到位”,加強合同中標人員到崗履職管理,提升安全生產管理的籌劃能力。明確和落實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項目立項、規劃、設計、施工及運營等環節的法定安全監管責任。通過健全責任考核機制、嚴格責任追究制度,確保落實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和運營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牢筑遏制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質量安全及運營安全事故的防線。
3.3 建立適合本地區的風險指標管理體系
目前,許多中小城市的軌道交通建設剛起步,技術儲備嚴重不足,各參建單位常參考國家和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及行業和區域相關規程規范,提出監控指標的參考值。但各城市地質條件與環境條件千差萬別,市區周邊環境錯綜復雜,當前所制定監控指標值,與各城市的實際條件不一定相符,極有可能造成控制的失誤以及建設成本的提高。此外,若要制定一個通用的指標控制值是不可能,也是不存在的,所有的監控指標值均應綜合考慮周邊環境及工程本體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評判制定,指標本身應帶有明顯的地域和地質特殊性。因此,結合本地區的地質條件、環境條件以及實測積累的數據,統計分析當地類似工程受力和變形規律,進而提出并確定監控指標值并應用于后期工程中,往往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3.4 深入開發信息化平臺的運用
地鐵的信息化平臺目前已經從單純的監測數據管理平臺,發展成兼具監控預警、分析處理、總結交流等風險事務處理功能。另外,通過項目建設,形成一套系統的、貫穿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實施全過程的安全風險管理體系,并開發一套符合南昌軌道交通工程建設特點的安全風險管理信息化平臺,綜合應用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中,是全面并有效地控制工程風險,提高安全風險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結語
在新時期、新常態下,應堅決貫徹實施“意見”提出的各項要求,解決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安全、運營安全及應急條件下公共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加強制度體系建設,落實主體責任,構建雙重防控機制,通過科技手段和管理手段提高質量安全管理效能,確保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和運營工作安全可靠,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馮國冠.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質量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方案設計[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2,12:74-79.
[2]施仲衡.依法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和運營管理[J].都市快軌交通,201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