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迪雅 暴春輝 甘小龍
“哲學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與文明的活的靈魂的統一,不僅反映和表達自己時代的時代精神,尤為重要的是塑造和引導新的時代精神。”可見,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它是在革命的實踐中,在批判地繼承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等一切舊哲學的基礎上,回應時代關切和關注人類文明的新哲學。馬克思和恩格斯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從不認為自己的理論已經是一勞永逸地窮盡了人類對真理的認識,而是把自己的理論與時代的前進步伐、社會的發展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當原來的觀點已經不適應于現實社會的發展時,他們從不拘泥已有的結論,而是及時地進行創新和發展。隨著實踐的豐富和時代的進步,馬克思主義哲學并沒有停滯不前,而是在實踐中不斷地創新和發展,在當下社會文明中綻放出其更加絢麗的價值光芒。
馬克思主義哲學最顯著的時代特征就是實踐性。馬克思把實踐的觀點引入自己的哲學,就與其他任何哲學明顯區別開來,表明其探索的不是憑臆想而構造的主觀,而是在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中的,客觀存在的。人類通過實踐不斷獲得關于世界的新的認識,又通過實踐不斷否定和批判現存世界。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在本質,也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絕不是故步自封、教條化的學說,必然是開放的,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學說。我們要結合實踐,從實踐發展的客觀需要出發,對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進行準確的把握和運用,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不斷推進理論的創新。與此同時,還要堅持把理論學習、推動社會重大而現實的問題、解決關系國計民生的現實矛盾、指導具體實際工作結合起來,努力使理論成果更好地轉化為治國理政的方計政策,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
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科學性。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種科學性不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消失。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體現在它深深植根于具體科學深厚的土壤之中,從具體科學中獲得滋養,自然與具體科學緊密系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還體現在,它來源于人們的具體的生活實踐,并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在實踐的指導下,解答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不斷遇到新的問題。正是在這一過程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得以在原則和內涵上創新發展,指導和接受實踐的能力和水平獲得提高。
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批判性。批判就是辯證的否定,它的實質是“揚棄”,即這種批判并不是全盤的否定,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理論層面來看,馬克思主義哲學來源于以往的哲學,是在對以往哲學辯證揚棄的基礎上誕生的。馬克思批判了過去的一切哲學,并繼承了過去一切哲學的科學合理的精華,借以豐富自己的理論體系。在批判過程中,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斷壯大自己,走向成熟。它緊密結合時代特征,解決新的問題,吸取新的實踐成果,并及時修正被實踐證明了的業已陳舊的觀點和結論,豐富和完善自身學說,能夠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要,推動社會進步。
馬克思主義哲學從產生到發展的歷史實踐已經充分證明,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與時俱進的科學的理論體系,它必將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隨著實踐的豐富而豐富。
首先,馬克思主義哲學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強大思想武器。面對著十分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如果缺乏理論思維的有力支撐,是難以戰勝各種風險和困難的,也是難以不斷前進的。我們黨團結和帶領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要重視和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強大的思想武器。黨員干部要善于運用辯證法分析復雜事物,研究和解決我國在改革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加強自身思想作風建設,堅定理想信念,務實清廉。為此,黨員干部必須認真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提高自身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其次,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風向標。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只有同我國具體國情結合起來,才能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偏離方向。這就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當前,國際國內形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將會面臨諸多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結合國內外環境和時代特點,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發展道路,始終保持持續的創造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最后,馬克思主義哲學塑造和引領了新的“時代精神”。馬克思的偉大之處不在于他能解決后人遇到的所有問題,而在于他解決了他的前人沒有解決的問題,而且為后人繼續前進開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馬克思主義哲學始終關注時代現實,不斷汲取時代內涵,塑造和引領新的“時代精神”。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改變世界”的過程中,總是能夠以批判的精神審視自身,積極吸收人類實踐的最新成果,不斷汲取新的時代人文內涵,來不斷解決新的問題,塑造自我,倡導和引領新的“時代精神”。
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自誕生以來,就有著其自身的基本特征,馬克思主義哲學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地發展,為人們觀察和解決新的問題提供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并在這個過程中自身獲得了新的發展。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時代化的發展過程中,機遇與挑戰是同時并存的,我們應在抓住機遇的同時,迎接面臨的挑戰。在實踐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時代化,使之與時代特征相結合,創造出馬克思主義新的理論成果,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提供強有力的思想與理論保證。
作者簡介:第一作者:趙迪雅(1993-),女,漢族,碩士研究生,云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
第二作者:暴春輝(1993-),男,漢族,碩士研究生,云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
第三作者:甘小龍(1990-),男,漢族,碩士研究生,云南農業大學,中國地方農業科學技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