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傳說倉頡造字那天,“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乃潛藏”從此人們可以自由的傳達心意。雖然這只是個傳說,但是這也側面反映出文字的力量。一方面,漢字對東亞文化的影響,塑造了亞洲人的性格與個性。另一方面,文字在現代文明的發展下,又展現了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關鍵詞】 字體設計 字體性格 中國化 設計趨勢
一、前言
蔣勛在《漢字書法之美》最后一篇說到,在臺灣有個惜字亭,是一個焚字紙爐,問他們為什么要燒,他們說:寫過字的紙,不是垃圾,不能隨便丟棄。字體設計在現代平面設計中地位舉足輕重,一個好的設計離不開字體的作用。字體本身就是一種具有無限深刻的內涵的藝術,是視覺傳達平面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字體形態的變化,每一個文字都能獲得重生般的獨特魅力融入設計中,彰顯其個性及其整體形態之美。
二、字體設計的形態變遷史
文字作為一種視覺元素,與平面設計的關系非常密切,是平面設計的脊梁,是最基本的核心符號。文字因記錄、閱讀而產生,它傳遞給人信息的同時也能讓人感覺到美的享受。它不是沉默的東西,蘊含著我們文化的內涵。若沒有好的字體來支持,好的平面設計畫面總會有遺憾。隨著社會對設計的重視,平面設計的崛起,字體設計的日趨重要,在不斷變幻的歲月中,呈現了如中西結合中日互補等良性發展趨勢。
(一).中西結合、中日互補
現代設計越來越與國際接軌,平面設計中最值得稱贊的當屬日本,作為一個建立在設計之上的國家,以及同根同源的漢字,它有很多優秀的案例值得我們學習。設計若想走向國際化,英文也必不可少,但是中西結合的英文并不僅僅只是中文下面匹配一串英文,而是應該結合其特性相互滲透,從而達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巧妙融合。在不影響閱讀的同時,也需要具有一定的美感,這樣才是一個優秀的字體設計作品。
(二).整體化
不同的字體有不同的氣質,在進行字體設計的運用時候,字體設計師不能單獨將字體設計拆分開來,而應該根據其運用的地方設計與之相配較為和諧的字體,隨著現在社會對設計的重視,很多大型企業需要體現企業氣質的獨特的字體,所以字體設計需要提升自己的質量和美感,整體化的字體設計對企業形象的設計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價值最大化的一種體現。
(三).民族化中國化
我們的字體由于本身就具有非常強烈的構成感。從小開始我們都必須練習漢字,在九宮格的漢字薄上,垂直于水平分割都有特別的講究,在一筆一劃的練習中,我們學會了“規矩”學會了“界限”也學會了“紀律”中國人對“關系”“格局”的認識,大概就是從這上面得來的。傳統漢字的書法語言也具有讓人產生共鳴的抽象感,我們很多時候設計自己的靈感都來源于此。所以,我們在借鑒國外優秀的經驗的同時,我們的民族性絕對不能丟,形可以變,神是必須傳承下去的。這代表著我們中國上下五千年智慧的結晶。
三、如何進行一個好的字體設計
(一)圖與字相結合
在平面設計中,有一門課程是圖形創意,里面學習了很多關于正負形的知識,在我們進行字體再設計的時候,根據字體的結構和筆畫來與圖形互換相結合形成一個新的視覺傳表達方式,其變換需要基于字體原本的框架和神韻來進行二次創作,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和創意。
(二)拆字與重組
在我們這么多年的對字體的學習中,中國字體的形態已經根深蒂固于我們的腦海中,他們的書寫已經形成了一個規范化的形態,方方正正,一筆一劃。因此,如果要將已有的字體應用在現代設計中的話,會顯得比較不和諧,因為不可能在我們做每個設計的時候都能找到一款完美契合的字體,這種時候就需要設計師有選擇的將字體進行一個延展設計,突破其外形的約束,使其變得功能與美相結合。展現出不一樣的形態美和與設計高度契合的視覺效果。
(三)不拘泥于原本的形態
創造就是從無到有,從未知到已知的一個過程,但是字體設計大多數時候屬于二次設計,因為字體和其他設計不同的是,需要有一定的辨識度,它在這么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內涵和規范,隨著人們對字體個性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需要打破字體設計的常理,根據形式美法則,打破某些偏旁部首原來結構的規律,發散思維,開拓創新。
四、結語
我們如今的生活已經離不開設計了,人們的審美逐漸提升,個性的需求大大增加,這是一個需要好點子的時代,需要不停的充電學習,發散思維得到新的想法,我們要以開放的姿態去迎接不斷發發展的新事物,字體設計在現代設計中有著廣泛的運用,漢字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書寫著我們的歷史,讓人們對過去產生濃厚的興趣,它作為一種藝術設計方式,將為現代設計煥發新的生命力。
大概在2013年左右,字體設計在中國突然掀起了一陣熱潮,直至今日還能看到每天有許許多多優秀的作品出現,這對于字體設計的發展,中國設計的發展,都是一件好事。縱使跟日本還有很大的差距,無論是環境、人才的培養、還是國家政策,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摸索,且字體設計若要出好作品,也必須具備相當高的審美和一定的書法功底,但是目前我們的處境已經逐漸明朗,無數前輩為我們鋪路,我們只要追上去,一起前行,一切都會好起來。
【參考文獻】
[1] 徐冰.漢字的性格.動畫電影.
[2] 廖潔連.一字一生[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
[3] (日)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M].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季琦玙(1993—10月—01日)女,漢族,江西南昌人,浙江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2015級研究生,研究方向:視覺傳達平面設計(字體設計)。